朱俊颖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移植肝非肿瘤性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分析移植肝非肿瘤性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例肝移植术后受体在术后CT随访中发现重度非肿瘤性APS。结合其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临床转归,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移植肝CT征象及其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2例患者增强CT检查均见门静脉一级分支及其远侧分支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近侧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伴动脉期周围肝实质显著的一过性强化。病例1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左支血流反向,肝穿活检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病灶超声随访中发现肝门部胆管血供欠佳。经抗炎、抗排斥等治疗后,CT检查发现肝内APS消失,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左支血流恢复,胆道血供恢复。病例2为极重度肝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导致的医源性APS,1年后复查发现仍存在APS,同时出现显著的缺血性胆管炎表现。结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也可能为高流量APS的重要原因,大量的肝动脉血分流到门静脉系统,不仅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症,还可能引起移植肝胆道缺血性损伤。
- 陈炳辉谢佩怡谢斯栋全力朱俊颖孟晓春
-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 LncRNA Xist通过调控SDF-1/CXCR4轴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迁移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lncRNAXist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3周龄的雌性S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分离BMSC细胞,体外培养并鉴定。设计并筛选对lncRNAXist沉默效率高的siRNA;利用Lipo2000分别将si-Xist和si-NC转染入实验组(si-Xist组)和对照组(si-NC组)BMSC中。CCK-8实验检测各组BMSC增殖能力。划痕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BMSC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qPCR验证lncRNAXist的沉默效率及检测各组BMSC中SDF-1和CXCR4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blot检测各组BMSC中CXCR4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B MSC第3代细胞呈梭状、漩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术示CD11b(-)、CD34(-)、CD45(-)、CD44(+)、CD90(+)、CD105(+)。使用siRNA干扰BMSC中lncRNAXist的表达,三条siRNA沉默效率分别为67.92%、68.72%、98.32%。CCK-8实验证明,12h时两组间OD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h和48h时,si-Xist组OD450均低于si-NC组(P<0.001、P<0.01)。划痕实验显示,si-Xist组伤口愈合百分比低于si-NC组(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si-Xist组6h迁移细胞数低于si-NC组(P<0.001)。qPCR实验证明,在mRNA水平,si-Xist组CXCR4相对表达量低于si-NC组(P<0.05),而SDF-1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实验证实,在蛋白水平,si-Xist组CXCR4相对表达量低于si-NC组(P<0.05)。[结论]L ncRNAXist通过调控CXCR4的表达,提高大鼠BMSC的增殖、迁移能力。
- 段亚妮木拉提·阿比来列提朱雁秋唐镭蕾朱俊颖覃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
- 453例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肺炎的HRCT表现分析
- 郭月飞郑梅李创峰朱俊颖
- 利用CT评估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对主肺动脉直径的影响
- 覃杰郑梅董云旭朱俊颖
- CT血管造影在肝右叶活体肝移植术前供者肝静脉评估中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术前评价供者肝静脉分布及变异对肝右叶活体肝移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右叶活体肝移植供肝捐献的40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例;年龄18~57岁,中位年龄46岁。所有供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供者术前均以多平面重建(MPR)、3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显示肝中静脉(MHV)和肝右静脉(RHV)主干及分支。按Neumann分型将MHV分为1、2、3型,记录引流肝Ⅴ段和Ⅷ段粗大属支的管径与支数;按Nakamura分型将RHV分为A、B、C型,并记录管径>5 mm的副肝静脉支数。结果 40例供者均顺利完成CTA,均清楚显示MHV和RHV。MHV的Neumann 1型占68%(27/40),2型12%(5/40),3型20%(8/40)。RHV的Nakamura A型占78%(31/40),B型12%(5/40),C型10%(4/40)。17例肝右叶副肝静脉直径>5 mm,其中A型者9例,B型者4例,C型者4例。21例供者进行了肝右叶活体肝移植供肝捐献,带MHV肝移植14例,不带MHV肝移植7例。手术证实术前CTA显示MHV、RHV的分型以及粗大肝右叶副肝静脉的支数与术中所见100%吻合。结论 CTA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示MHV、RHV及肝右叶副肝静脉解剖和变异并进行准确分型,为肝右叶活体肝移植术前决定MHV取舍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解剖信息。
- 张亚琴朱俊颖吕海金侯永和孟晓春
-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肝静脉
-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CT误诊为肾癌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16例及肾透明细胞癌(ccRCC)30例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独立评价肿瘤形态特征如有无钙化、假包膜、劈裂征、喙征;测量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和(ccRCC)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的CT值、计算强化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平扫fpAML肿瘤CT值为(44±9)Hu,ccRCC平扫CT值为(31±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各期CT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AML与ccRCC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强化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fpAML75%强化较为均匀一致,而ccRCC组93.3%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结论 fpAML平扫CT值明显高于ccRCC,增强扫描fpAML在皮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ccRCC,实质期fpAML强化较为均匀一致,ccRCC强化不均匀。这三点是fpAML与ccRCC重要的CT鉴别诊断要点。
- 张亚琴朱俊颖侯永和方友强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透明细胞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