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关节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学法
  • 1篇血管吻合
  • 1篇血管吻合术
  • 1篇预后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手术入路
  • 1篇术后
  • 1篇数字断层融合
  • 1篇数字断层融合...
  • 1篇双钢板
  • 1篇双钢板固定
  • 1篇双钢板固定治...
  • 1篇水蛭
  • 1篇水蛭素
  • 1篇四肢

机构

  • 7篇南昌市洪都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胡志华
  • 2篇邓秋云
  • 2篇齐洁
  • 2篇熊伟
  • 2篇张念清
  • 1篇李细娥
  • 1篇王威
  • 1篇杨建红
  • 1篇彭天忠
  • 1篇周婕
  • 1篇董章庆
  • 1篇刘新权
  • 1篇李彪

传媒

  • 3篇当代医学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水蛭素对脓毒症早期大鼠纤溶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水蛭素对脓毒症早期大鼠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水蛭素组,每组15只。同时各组均随机抽取10只大鼠用于观察24 h生存情况。术后6 h和12 h时间点取血标本及病理组织,检测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纤溶酶抑制剂(Plasmin Inhibitor,PI)、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结果:术后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水蛭素组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100%、40%和80%。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盲肠结扎组和水蛭素组大鼠的FIB水平在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2 h明显升高,且水蛭素组大鼠的FIB水平较盲肠结扎组更高(P<0.05)。盲肠结扎组和水蛭素组术后6 h和12 h的ATⅢ较假手术组均明显下降(P<0.05),且盲肠结扎组12 h时的ATⅢ较水蛭素组更低(P<0.05)。盲肠结扎组和水蛭素组大鼠术后12 h的PLG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与盲肠结扎组相比较,水蛭素组和假手术组大鼠12 h时的PI明显更低(P<0.05)。与盲肠结扎组相比较,假手术组和水蛭素组大鼠的FDP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盲肠结扎组大鼠的肠上皮细胞坏死及水肿情况较水蛭素组更重,且炎症细胞浸润更明显。结论:水蛭素可以调节促纤溶及抗纤溶的力量并增强脓毒症早期的抗凝及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脓毒症早期纤溶功能。
陈明龚海林胡志华夏冰张念清
关键词:水蛭素脓毒症纤溶
凝血与血小板分析仪判断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探索凝血与血小板分析仪的凝血与血小板的相关指标对判断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入科时的一般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凝血与血小板分析仪数据。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65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根据指标界值分组及生存分析。结果死亡组的年龄及APACHEII评分、肌酐水平及PF值均高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F值与重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PF的曲线下面积为0.700,界值为3.3(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52.5%、71.5%和87.5%)。生存分析显示PF>3.3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PF≤3.3组的3.524倍。结论凝血与血小板分析仪的指标PF能够判断重症的预后,PF>3.3提示重症患者预后不佳。
李彪龚海林胡志华何龙平张念清
关键词:重症预后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骨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骨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骨关节外伤患者,给予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进行诊断(观察组),并给予常规X线检查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使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后图像质量评分高于采用常规X线检查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准确率为89. 74%,高于对照组的6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8. 57%和87. 50%,均高于对照组的71. 43%和7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骨关节外伤尤其是一些复杂部位骨折的诊断中应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
齐洁胡志华邓秋云熊伟
关键词:骨关节外伤
TBL教学法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中医规培CPR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对中医规培心肺复苏(CPR)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至2022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法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技能操作考核的成绩,对比两组学员对教学满意度。结果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学员对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R教学过程中,应用TBL教学法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能够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王威肖嵘石浩珂胡志华万青熊帆张颖微万良琦
关键词:TBL教学法心肺复苏
末梢灌注指数在判断四肢血管吻合术后肢端血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观察四肢血管吻合术后四肢末梢灌注指数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来评价末梢灌注指数作为四肢血管吻合术后肢端血运监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40例四肢动静脉断裂患者四肢血管吻合术后,取平卧位。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患肢皮温、色泽、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搏动情况,对照组肢端血运差发生前12(T_(-6))、10(T_(-5))、8(T_(-4))、6(T_(-3))、4(T_(-2))、2 h(T_(-1))及危象组肢端血运差发生时的时间(T_1)、后30 min(T_2)、1 h(T_3)、1.5 h(T_4)、2 h(T_5)、2.5 h(T_6)、3 h(T_7)的末梢灌注指数。结果两组心率、血压、呼吸、患肢皮温、色泽、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搏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肢端血运差发生前12(T_(-6))、10(T_(-5))、8(T_(-4))、6(T_(-3))、4(T_(-2))、2 h(T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象组肢端血运差发生时的时间(T_1)、后30 min(T_2)、1 h(T_3)、1.5 h(T_4)、2 h(T_5)、2.5 h(T_6)、3 h(T_7)的末梢灌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灌注指数在四肢血管吻合术后明显增高,可在术后及时评价肢端血运情况。
周婕胡志华杨建红杜文娟李细娥刘新权
关键词:血管吻合术末梢灌注指数
MRI诊断在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MRI诊断在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主述后踝疼痛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MRI进行诊断,对照组给予常规X线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手段在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使用MRI诊断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MRI检查对于踝关节骨性结构改变的检出率(97.50%)高于对照组X线检查(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MRI检查对于踝关节软组织结构改变的检出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X线检查(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中,X线可对骨性结构改变的存在有很好的显示,但MRI检查不仅对骨性结构改变显示很好,对软组织结构改变更有特征性表现,应用价值高于X线检查。
齐洁胡志华邓秋云熊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不同入路手术方式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入路手术方式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41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7例。A组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B组行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C组行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对比3组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6.4±58.5)m L、(165.2±30.7)m L、(162.9±31.6)m L,手术时长分别为(94.8±9.2)min、(76.5±8.0)min、(73.1±8.3)min,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和C组的住院时长分别为(10.3±1.4)d、(10.8±1.6)d、(10.5±1.2)d,愈合时长分别为(12.2±2.1)w、(12.5±1.9)w、(12.3±2.3)w,3组住院时长、愈合时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和C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分别为83.0%和6.38%、85.1%和4.25%、83.0%和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并发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肱骨髁间骨折治疗中,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大致相似,临床上应根据医院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董章庆胡志华彭天忠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肘关节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