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驰 作品数:5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周围组织中Foxp3和CD4^+CD25^+Treg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盆腔腹膜组织各30例,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周围组织各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及其周围组织各20例,会阴内膜异位症及其周围组织各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各30例。结果(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盆腔腹膜组织中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无显著差异;(2)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内膜异位症,会阴内膜异位症(统称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与其周围正常组织中相比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两两间比较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盆腔腹膜与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周围正常组织组间两两比较,盆腔腹膜组织中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周围正常组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内膜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非子宫内膜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中相比,子宫内膜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组织中Foxp3及CD4^+CD25^+Treg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oxp3及CD4^+CD25^+Treg细胞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部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盆腔腹膜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明显高于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及非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子宫在位内膜的表达。提示机体免疫异常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章舒 李骏驰 周争立 李圆月 吴晓梅 余韬关键词:FOXP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6年 近年来围绝经期妇女这一庞大的群体出现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应积极开展女性围绝经期规范化治疗,提供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支持,从根本上尽快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 李骏驰 余韬 章舒关键词:围绝经期 内分泌 女性 心理疏导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CBM等数据库中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方剂,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数据筛选,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69首方剂,共涉及中药194种,总计中药频次1866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24味药物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为主,性味以寒性药和甘味药为多,归经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展示出支持度≥0.24、置信度≥0.8的高频中药组合14条,通过聚类挖掘得到3首新方;二者均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结论治疗宫颈HR-HPV感染方剂组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用药以健脾祛湿、清热解毒为主,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者正复邪退。 刘晓 姜萌 王秋 李骏驰 余韬 吴晓梅关键词:数据挖掘 中药 用药规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3月后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临床疗效,从而为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一种易于接受,方便推广,价格实惠而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中患者寻找个体化方案提供相关依据,并为临床中... 李骏驰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 经断前后诸证 肾阴虚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文献传递 昆明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 了解昆明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规范化管理诊疗更年期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0~60岁妇女300例,平均年龄50.5岁。采用我院妇科更年期1日门诊统一制定的绝经健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一般情况,改良后的Kupperman症状评分表。结果 自然绝经181例,占60.33%,平均绝经年龄49.7岁。根据Kupperman评分表调查更年期症状,90%(270/300)的调查对象有1项以上的症状,13种症状中,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波动于11.13%~61.33%,发生率较高的前5项症状为失眠61.33%(184/300),骨关节痛59.67%(179/300),易激动56.67%(170/300),疲乏55.33%(166/300),潮热汗出49.67%(149/300)。结论 昆明市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相关保健知识欠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慢性疾病、婚姻情况等有相关性。 李骏驰 章舒 曾琼仙 陈怡文 李凌川 胡茜 余韬关键词:围绝经期 更年期综合征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