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亚芬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泉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患儿
  • 3篇护理
  • 2篇通气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卧位
  • 2篇儿童
  • 2篇俯卧
  • 2篇俯卧位
  • 2篇俯卧位通气
  • 1篇毒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信念模式
  • 1篇血气
  • 1篇血气指标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营养支持
  • 1篇责任制护理

机构

  • 5篇泉州市儿童医...

作者

  • 5篇林亚芬
  • 3篇张琴华

传媒

  • 2篇西藏医药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及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86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PEWS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及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PaO_(2)和Sa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咳嗽、气促、高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EWS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气指标,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林亚芬张琴华苏桂燕
关键词:重症肺炎血气指标康复
健康信念模式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健康信念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健康信念治疗后其家属病情了解度、护理基础了解度、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较高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护理方式提高了心肌炎患儿的痊愈率,家属对病情及护理基础的了解程度、满意率均提高,值得临床重视。
林亚芬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早期俯卧位通气联合营养支持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俯卧位通气(PPV)联合营养支持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RDS患儿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呼吸机6h后进行PPV,对照组患儿在使用呼吸机24h后进行PPV。比较两组干预后的PaO_(2)/FiO_(2)、PEEP、气道平台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和机械通气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O_(2)/Fi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EEP、气道平台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V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愈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PPV联合营养支持在儿童ARDS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氧合指数和氧分压,降低气道平台压,有助于减轻肺损伤。
林亚芬郭秀林庄江兰
关键词:营养支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
连续血液净化风险控制的责任制护理在重症脓毒症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连续血液净化(CBP)风险控制的责任制护理在重症脓毒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两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3d。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CBP风险控制的责任制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APACHE Ⅱ、肠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又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TNF-α、IL-6、CRP)水平: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风险控制的责任制护理可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庄江兰林亚芬张琴华
关键词:连续血液净化责任制护理重症脓毒症
俯卧位通气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儿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泉州市儿童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72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儿,应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6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与对应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俯卧位通气与对应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干预前和干预3 d后气道平台压和心率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并计算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比值(PaO_(2)/FiO_(2)),评价两组患儿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气道平台压、心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PaO_(2)/FiO_(2)、PaO_(2)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aCO_(2)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呼吸机管路折管、管路滑脱、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气道平台压及心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儿通气功能,有助提升预后水平。
郭秀林林亚芬张琴华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通气功能机械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