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伟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脑胶质瘤
  • 2篇分子
  • 1篇蛋白
  • 1篇低氧
  • 1篇点突变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反转录...
  • 1篇严重程度量表
  • 1篇融合蛋白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突变
  • 1篇启动子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洛马林达大学
  • 1篇卑尔根大学

作者

  • 6篇邱伟
  • 4篇李刚
  • 4篇薛皓
  • 3篇郭小凡
  • 2篇刘青林
  • 2篇郭兴
  • 1篇邓林
  • 1篇李海峰
  • 1篇袁光
  • 1篇杨欢
  • 1篇周红雨
  • 1篇王剑
  • 1篇高翔
  • 1篇王俊涛
  • 1篇张栩
  • 1篇谢琰臣
  • 1篇刘源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癌症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第七届中华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脑胶质瘤免疫微环境分子标志物鉴定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李刚薛皓邓林王俊涛郭兴刘青林张平袁光徐书刚郭小凡邱伟高校
人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被认为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深入解析其形成的分子机制,寻找关键分子标志物,并进行临床鉴定检测方法及设备的研发,将为改善现有胶质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关键词:脑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统
低氧胶质瘤通过IL-6/MIR-155通路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及其M2极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薛皓刘青林郭兴郭小凡钱明禹邱伟张宗璞李刚
脑胶质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形成机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人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多种免疫治疗策略相继问世,然而由于胶质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存在,上述疗法仍不尽如人意。探究胶质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机制,是胶质瘤免疫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对胶质瘤抑制性微环境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及展望,为系统全面了解胶质瘤免疫微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李刚薛皓邱伟赵荣荣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治疗
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在脑胶质瘤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探讨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在脑胶质瘤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的135例患者,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其胶质瘤相关分子特征,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与其他胶质瘤分子特征以及肿瘤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从而探讨TERT启动子突变在胶质瘤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35例患者中,35例(25.9%)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且TERT启动子突变与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有关(x^(2)=14.190,P<0.001),而与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x^(2)=0.827,P=0.363).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和Ⅲ级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以及WHOⅣ级IDH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组(简称星形-突变型组)中,TERT启动子的突变率低于WHOⅡ级和Ⅲ级的IDH突变伴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简称少突组)以及WHOⅣ级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和IDH野生型胶质肉瘤组(简称胶母-野生型组)(均P<0.001),而少突组与胶母-野生型组之间TERT启动子突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Ⅱ级和Ⅲ级星形细胞瘤患者中,无一例同时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与IDH基因突变.结论TERT启动子突变主要存在于IDH突变伴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以及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TERT启动子突变与IDH基因突变同时存在可能能够排除WHOⅡ、Ⅲ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
王皓薛皓赵荣荣邱伟李复生李明昕梁承星单德志杨国正李刚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分子分型点突变端粒酶反转录酶
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的多中心评价研究
目的 评价重症肌无力(MG)的四个常用量表在中国MG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选取60例MG患者,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46.27±15.59岁;病程1~120个月.由1名医师使用国际上常用的MG量表进行评分:重症...
李海峰高翔张栩杨欢周红雨谢琰臣邱伟
抗PD-L1/TGF-βR融合蛋白(SHR-1701)增强弱淋巴细胞恢复力型肺癌免疫治疗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经研发出第二代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用于同时阻断PD-1/PD-L1和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TGF-β/TGF-βR),例如bintrafusp alfa(M7824)、SHR-1701和YM 101。因此,我们有必要确定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但对双抗药物敏感的肺癌患者的预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这种预测因子。方法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研究肺癌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的临床结局与其淋巴细胞恢复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转染使小鼠CMT167肺癌细胞系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并原位种植在同源小鼠的肺组织。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结果对于接受抗PD-1/PD-L1抗体治疗的肺癌患者,弱淋巴细胞恢复力与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P<0.001)、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累积及外周血中CD8+T细胞的减少有关。化疗后淋巴细胞恢复力较弱的小鼠的肿瘤和外周免疫器官中CD8+T细胞与Treg细胞处于非平衡状态。这类小鼠对抗PD-1抗体无应答,但对抗PD-L1/TGFβR融合蛋白(SHR-1701)敏感。同时,SHR-1701(而非抗PD-1抗体)显著增强了淋巴细胞恢复力受损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IFN-γ的产生和Ki-67的表达。结论弱淋巴细胞恢复力和既往化疗后持续性淋巴细胞减少的肺癌患者对抗PD-1/PD-L1抗体耐药,但可能对第二代药物(如SHR-1701)敏感。
程博丁凯凯陈鹏翔季剑雄罗涛郭小凡邱伟邱伟孟雪王剑于金明王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