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栋

作品数:17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血压
  • 5篇颅脑
  • 5篇昏迷
  • 5篇出血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动脉内膜剥脱...
  • 4篇清醒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4篇内膜
  • 4篇内膜剥脱
  • 4篇内膜剥脱术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内
  • 4篇颈动脉内膜
  • 4篇颈动脉内膜剥...
  • 4篇颈动脉内膜剥...
  • 4篇昏迷患者

机构

  • 13篇惠州市第一人...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龙门县...

作者

  • 17篇胡栋
  • 8篇谢乙团
  • 6篇荆国杰
  • 6篇马宝新
  • 4篇肖华
  • 4篇姚晓腾
  • 3篇黄富
  • 3篇刘克君
  • 2篇毕中胜
  • 2篇李毅毅
  • 2篇张清华
  • 2篇赵振林
  • 1篇于志虎
  • 1篇曾春生
  • 1篇陈新坚
  • 1篇周正华
  • 1篇高太平
  • 1篇景英朝
  • 1篇王磊
  • 1篇林玉兰

传媒

  • 4篇河南外科学杂...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清醒预测模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预测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清醒概率的方法,开发预测清醒概率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263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患者清醒预后相关的多种因素,并建立预测清醒概率的模型。结果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入院时瞳孔对光反射、运动格拉斯哥评分(mGCS)、CT示脑干是否受压,治疗后的睁眼时间和脑缺血体积百分比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清醒的独立预测因子,Pearson残差评估显示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佳。结论本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所需预测因子的数据易于获得,普遍适用于基层医院.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的临床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胡栋毕学志黄富肖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清醒
CEA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龙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EA组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侧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 CEA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CAS组的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EA组共发生4例心血管事件发生低于CAS组的6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CAS组出现颈动脉再狭窄4例,CEA组未见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和CEA均可视为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式,但后者操作简便,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且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低,因此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采用此术式。
高太平胡栋荆国杰姚晓腾刘干忠谢乙团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重度狭窄
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结合DTT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结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结合DTT治疗19例(A组)、单纯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治疗32例(B组)、普通穿刺外引流治疗27例(C组),分析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出血率及NHI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A组与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HISS评分优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少于C组(P<0.05),治疗后NHISS评分优于C组(P<0.05);B组住院时间少于C组(P<0.05),治疗后NHISS评分优于C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神经功能恢复好,结合DTT的立体定向穿刺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刘克君李毅毅郑定柯胡栋陈新坚谢乙团姚晓腾
关键词:穿刺引流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02—2016-01间收治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将同期实施内科保守治疗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脑出血率及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再发脑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刘克君姚晓腾荆国杰李毅毅胡栋曾春生匡健郑定柯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与介入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与介入手术的疗效。方法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2.23±0.2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55±2.56)ml,手术时间(1.16±0.18)h与住院时间(10.56±1.3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0±0.27)h、(17.23±2.0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9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开颅夹闭手术与介入手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开颅夹闭手术相对于介入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长,因此应加强对患者术前的相关资料分析,完善术前评估,正确的选择手术方案。
谢乙团胡栋马宝新郑定柯陈威罗均然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介入手术疗效
多学科交叉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 评价多学科交叉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多学科交叉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认知状态(NC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能及护理周到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交叉配合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高.
邹秋香莫星明胡栋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常规护理
活血化瘀方药安脑活血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安脑活血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3例,其中安脑活血胶囊组31例、天丹通络胶囊组32例、安慰剂组30例,分别于发病后7d开始服用相应药物,疗程21d,其他基础治疗相同。疗程结束后第一天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安脑活血胶囊组患者血浆粘度、RBC聚集指数低于天丹通络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其中安脑活血胶囊组治疗效果最佳,天丹通络胶囊组患者次之,安慰剂组最差;安脑活血胶囊组GCS评分高于天丹通络胶囊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SL(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安脑活血胶囊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缺失预后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且其疗效优于安慰剂。
于志虎肖华赵振林胡栋张清华毕中胜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中脑形态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联合中脑形态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行BAEP检查并行动态监测,同时行头颅CT扫描并测量中脑前后径与横径比值。结果47例患者首次BAEP分级与随访结束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呈负相关(r=-0.755,P=0.000)。47例患者中27例中脑前后径与横径比值为0.9-1.1,预后良好19例(70.4%,19/27);20例患者中脑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1或〈0.9,预后良好6例(30.0%,6/20),两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1,P=0.006)。首次BAEP联合头颅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7%(14/19)、82.6%(19/23),第2次BAEP联合头颅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2%(15/17)、100.0%(21/21)。结论BAEP联合中脑形态可有效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预后。
王磊黄富张清华赵振林胡栋肖华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颅脑损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给予血压精准控制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给予血压精准控制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6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血压管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血压精准控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动脉压(MAP)、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的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室相比,两组患者术中30 min、术中45 min MAP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常规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精准控制有利于降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血压,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张利娜胡栋马宝新李富雄郑定柯钟春燕谢乙团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术中出血量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清醒预测模型
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急救系统、治疗技术及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患者的病死率较前明显降低,但其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
胡栋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