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怡川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刺
  • 4篇卒中
  • 4篇急性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卒中患者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2篇动脉血流
  • 2篇血流
  • 2篇针刺百会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急性缺血性卒...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电针
  • 1篇电针配合
  • 1篇血流速度
  • 1篇血流影响
  • 1篇运动疗法

机构

  • 5篇广安市人民医...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7篇文怡川
  • 3篇陈小虎
  • 2篇李娜
  • 1篇招远祺
  • 1篇蔡业峰
  • 1篇邵瑛
  • 1篇赖新生
  • 1篇黄柯
  • 1篇刘万平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针刺百会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即时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影响的即时效应。方法设针刺百会治疗组(百会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将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百会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两组于针刺前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期峰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百会组与对照组比较,针刺前后大脑中动脉Vs、Vd、V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和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会组TCD探测深度52 mm和56 mm的Vs和Vm针刺前后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法能使大脑中动脉血流量增加,且针刺百会穴更有优势。
文怡川蔡业峰招远祺
关键词:卒中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TCD观察针刺百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影响的即时效应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穴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影响的即时效应。  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百会组和对照组,两组于针刺前后分别进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
文怡川
关键词:针刺百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血流
文献传递
针刺痴呆模型大鼠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文怡川邵瑛赖新生
关键词:针刺痴呆META分析
面肌运动功能训练结合综合物理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摘要:目的:探讨面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250例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诊疗常规进行中频电刺激、超短波、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面肌运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痊愈120例,显效4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94.5%;对照组痊愈108例,显效9例,无效6例,治愈率87.8%,对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面肌运动功能训练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愈,治疗疗效,费用都是具有较好的优点。
陈小虎文怡川辛大军黄柯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物理治疗
针刺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实行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例数及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QOL)评分、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LUT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人数减少、达到平衡膀胱的人数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QOL评分、LUT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重建自主排尿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文怡川李娜袁道玉陈小虎
关键词:针刺疗法急性脑卒中
肌电生物反馈刺激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8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2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上肢部分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FMA)及改良BI指数(M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能力(FMA)及改良BI指数(MBI)的评定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文怡川刘万平陈小虎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急性缺血性卒中康复
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与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卒中后偏瘫肩痛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和经皮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stimulation,TENS)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2组均按指南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和TENS,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电针。2组均治疗4周。采用VAS量表评估肩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评估患者感觉、远端水肿及运动情况,采用角度尺测量法测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度,采用ELISA法检测hs-CRP、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778,P<0.01),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33、14.493,P值均<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251、12.006、29.001、16.008、24.003,P值均<0.01);感觉、远端水肿、运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31、5.172、6.221,P值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为67.7%(23/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10.55±1.72)mg/L比(13.81±2.79)mg/L,t=6.551]、IL-6[(9.31±1.56)μg/L比(11.78±1.90)μg/L,t=7.14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与TENS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肩痛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文怡川李娜伍祥容
关键词:偏瘫肩痛温针疗法运动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