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茜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弥漫
  • 3篇预后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2篇弥漫大B细胞...
  • 2篇化疗
  • 2篇P53
  • 1篇蛋白
  • 1篇性细胞
  • 1篇学科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药师
  • 1篇药师参与
  • 1篇药学
  • 1篇药学服务

机构

  • 10篇广东省农垦中...

作者

  • 10篇张茜
  • 8篇吕学文
  • 7篇陈焕伟
  • 6篇李晟
  • 5篇王博
  • 4篇戴武松
  • 1篇郑丽容
  • 1篇徐琼
  • 1篇雷桂华
  • 1篇陈景连
  • 1篇黄仁青

传媒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肿瘤药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1、PD-L1蛋白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PD-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35%,PD-L1蛋白的阳性率为70%,炎性淋巴结组织中未见PD-1、PD-L1表达,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正相关,PD-1蛋白的表达与疗效负相关,PD-1与PD-L1蛋白双阳性的PTCL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PTC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PD-1和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炎性淋巴结组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吕学文徐琼陈焕伟王博张茜
关键词:预后
PD-L1蛋白、F-NLR在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2023年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蛋白、纤维蛋白原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F-NLR)评分对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R/R DLBCL)的疗效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R/R 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PD-L1表达,并检测化疗前后血液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分析疗效与PD-L1表达、F-NLR关系。结果40例R/R DLBCL患者应用二线解救方案化疗,其中有效18例,无效22例;肿瘤细胞PD-L1阳性分值(TPS)阳性9例(22.5%),综合阳性分数(CPS)阳性17例(42.5%);CPS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低于CPS阴性组(P<0.05);治疗前F-NLR 0分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1、2分组(P<0.05);TPS阴性组与CPS阳性组F-NLR 2分者的有效率低于F-NLR 0分者(P<0.05)。结论CPS联合F-NLR可作为R/R DLBCL患者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吕学文张茜陈焕伟
关键词:程序性死亡配体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高危妇女60例,均给予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分析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准确率与宫颈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阳性15例,阴性45例,病理检查阳性14例,阴性46例,即循环肿瘤细胞中1例为假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准确率为98.33%(59/6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特征、年龄、绝经、切缘阳性为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筛查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戴武松杨蓉陈焕伟吕学文王博李晟张茜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宫颈癌病理检查
肿瘤专科临床药师参与乳腺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模式分享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专科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治疗合理用药的作用,为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肿瘤专科临床药师参与乳腺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MDT)诊疗及提供全程用药管理病历30份,描述临床药师参与乳腺肿瘤MDT诊疗的职责及其发挥的作用。结果肿瘤专科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乳腺肿瘤MDT诊疗,增加临床用药经验,提高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优化抗肿瘤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抗肿瘤治疗,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用药监护及用药咨询等全程用药服务,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治疗的作用。结论这表明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优化个体化给药,为患者提供全程用药服务,在增强抗肿瘤治疗规范性、提高抗肿瘤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
梁业由张茜雷桂华郑丽容陈雅慧
关键词:乳腺肿瘤
康莱特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康莱特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单纯化疗,试验组53例给予化疗加康莱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30.2%,稍高于对照组(20.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但其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KPS评分降低,但其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缓解率,骨髓抑制轻、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选择。
王博陈焕伟吕学文戴武松李晟张茜
关键词:康莱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疗效
P53、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P53)、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40例,收集整理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将其标本制作成组织切片,采取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系统测定DLBCL组织中的P53、PDL1蛋白的表达,同时予以对应的化疗方案,分析P53、PDL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性别、年龄、Hans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疗效、风险程度、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生存时间(OS)率的相关性。结果经检测,发现P53阳性表达率42.50%,而PDL1阳性表达率37.50%。P53、PDL1蛋白表达在性别、年龄、Hans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疗效、风险程度、3年PFS率及OS率上差异显著(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53、PDL1均与疾病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P53、PDL1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上表达,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成为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张茜陈焕伟吕学文李晟戴伟平梁业由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抑癌基因
P53、Myc、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P53、Myc、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的淋巴结组织制作成组织切片,按照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P53、Myc、BCL2表达,予以CHOP或R-CHOP方案化疗6~8个周期,观察患者P53、Myc、BCL2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P53、Myc、BCL2表达与临床资料及疗效之间的关系,比较双表达与三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P53、Myc、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7.50%(15/40)、42.50%(17/40)、47.50%(19/40)。P53、Myc、BCL2表达在性别、年龄、Hans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疗效、风险程度、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及2年总生存(OS)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表达的生存时间均短于非双表达组,三表达的生存时间均短于非三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Myc、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呈异常表达,初步认定其表达与疗效、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张茜陈焕伟吕学文李晟戴伟平梁业由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53MYCBCL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观察组采用化疗+中药方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40.0%,低于观察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免疫功能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戴武松王博吕学文李晟张茜
关键词:晚期卵巢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学指标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
2024年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测定血液中EB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LDH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的区别。结果 淋巴瘤组DNA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的对比中淋巴瘤组中的LDH和铁蛋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LDH和铁蛋白高代表确诊恶性肿瘤的概率就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重大意义,检测效果非常显著。
陈景连黄仁青王小平林英张茜
关键词:EB病毒DNALDH铁蛋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扶正散结汤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
2021年
目的:探究对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采用扶正散结汤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40例B细胞NHL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12月-2016年8月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6月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CHOP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扶正散结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死亡率、平均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10/20),低于观察组的8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散结汤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B细胞NHL患者可获得良好效果,可延长平均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戴武松杨蓉王博吕学文李晟张茜陈焕伟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