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正武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标志物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血性
  • 1篇衍生肽
  • 1篇氧糖剥夺
  • 1篇摇臂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黏附...

机构

  • 4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蓝晓艳
  • 4篇孙正武
  • 2篇李深
  • 1篇李淑敏
  • 1篇王苏平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二代技术靶向测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代技术靶向测序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顶部一侧开设有混料区,所述混料区的内壁对称安装有定位套环,所述定位套环套接固定在滑杆的两端,所述滑杆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套座,所述套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
孙正武蓝晓艳
脑卒中的代谢类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近年来,分析多种生物分子的“组学”技术受到广泛关注[1-9],组学作为一些种类个体的系统集合,如构成生物体所有蛋白质的组合即蛋白组学和构成生物体所有代谢物的组合即代谢组学和已经成为还原现象本质的重要方法。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有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随之延伸出的代谢组学及多肽组学等。其中,代谢组学作为研究细胞和生物体代谢中间体和终产物的新学科,是快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学科,在诸多生物医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关注[10]。代谢组学以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等生物体系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受刺激或扰动后的代谢产物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为除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以外提供有用定量信息的检测工具[10]。该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心血管病[11]、糖尿病[12]、肾脏变[13]及肿瘤等[3,14]疾病的研究中,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有关脑卒中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发病过程中多种代谢物的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类代谢等有关的内源性小分子物质。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代谢组学与脑卒中的相关标志物研究作一归纳。
蓝晓艳王苏平孙正武李淑敏李深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脑卒中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体系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脑梗死的血浆代谢标志物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通过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疾病对照患者(DC)和健康对照者(HC)的血浆代谢组。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明确任意两组间的代谢物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含量异常的代谢物对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S与DC组、S与HC组、DC与HC组间分别有26、16、23种含量不同的代谢物。其中,12种代谢物在S组与DC组和S组与HC组间均差异显著。ROC曲线检测显示这12种代谢物中的丁酸、2-哌啶甲酸、焦谷氨酸和棕榈酸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均有较高敏感性或特异性。结论代谢组学研究是探寻脑梗死生物学标志物的有力工具。丁酸、焦谷氨酸、2-哌啶甲酸和棕榈酸可能成为脑梗死的潜在诊断生物学标志物。
李深徐桂莲张兴哲孙正武储成艳耿欣高鹏蓝晓艳
关键词:脑梗死气相色谱-质谱法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衍生肽P2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衍生肽P2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并培养原代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造模后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P2对OGD条件下皮质神经元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的表达。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进行动物实验,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和MCAO+P2组,每组12只。术后MCAO+P2组大鼠每日一次皮下注射1 mg/kg P2,持续至术后14 d,其余两组大鼠均皮下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平衡木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灶周边的神经元凋亡比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梗死灶周边脑组织内Erk1/2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平衡木实验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实验数据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与OGD组相比,0.5,1.0和2.0μmol/L的P2均可以提高OGD条件下神经元细胞活性,其中1μmol/L的P2效果最好(2.436±0.284,1.551±0.410,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加入1μmol/L P2后凋亡相关蛋白bax[(76.120±3.232)%,(88.965±5.208)%,P<0.05]、cleaved caspase-3[(76.736±4.306)%,(97.781±8.111)%,P<0.05]和cleaved caspase-9[(88.833±6.581)%,(104.962±4.788)%,P<0.05]表达均低于OGD组,bcl-2[(56.146±3.882)%,(43.170±6.945)%,P<0.05]以及磷酸化Erk1/2蛋白[(73.583±8.557)%,(55.219±4.615)%,P<0.05]表达均高于OGD组。与MCAO组相比,P2干预后第14天时大鼠瘫痪侧后肢的滑脱率低[(23.438±11.540)%,(41.733±13.631)%,P<0.05],病灶周边神经元凋亡比率低[(13.144±6.485)%,(26.699±6.402)%,P<0.05],大鼠梗死灶周边脑组织内磷酸化Erk1/2蛋白�
蓝晓艳孙正武储成艳赵梦微李深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氧糖剥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