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黏膜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抗体
  • 2篇抗体反应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肠黏膜
  • 1篇电子结肠镜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体液免疫
  • 1篇透射比浊法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检查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机构

  • 3篇济南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陈村龙
  • 3篇张耀东
  • 2篇潘令嘉
  • 2篇杨玉捷
  • 2篇崔海宏
  • 1篇孙勇
  • 1篇王群英
  • 1篇张祚建
  • 1篇崔耀升
  • 1篇刘宇虎
  • 1篇孙勇
  • 1篇崔海宏
  • 1篇杨玉捷
  • 1篇王亚东
  • 1篇王亚东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3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Th1/Th2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被引量:27
2003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内Thl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2,Th2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的作用。方法:住院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8-59(平均45±13)岁,全部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并连续粪培养2次排除细菌感染,同时加除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肠道肿瘤和内分泌疾病,病变部位包括全结肠型15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型6例;临床类型包括复发型20例,持续型7例和初发型3例,急性期患者均服用强的松30mg,柳氮磺胺嘧啶500mg2次/d.治疗8wk后复查纤维结肠镜.另选健康对照20名,男14名,女6名,年龄22-61(平均43±12)岁,排除胃肠道和内分泌疾病.应用RT-PCR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内细胞因子的发达。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和糖皮质激素可降低TNF-α(急性期1.22±0.02,慢性期0.78±0.08,P<0.01)、IL-2(急性期0.82±0.06,慢性期0.47±0.04,P<0.01)的表达;提高IL-10(急性期0.68±0.03,慢性期0.91±0.02,P<0.01的表达。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分泌Thl细胞因子为主,存在Thl和Th2细胞因子的平衡漂移。提示他们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崔海宏陈村龙杨玉捷张祚建张耀东崔耀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细胞因子电子结肠镜组织学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菌群改变及抗体反应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进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 结果 :发现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与正常人相比 ,肠杆菌 (8 82± 0 6 9,P <0 0 5 )、肠球菌 (7 73± 0 2 1,P <0 0 1)及小梭菌 (6 6 8± 0 78,P <0 0 1)的数量显著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89± 0 34,P <0 0 1)和乳杆菌 (6 95± 0 5 2 ,P <0 0 1)的数量明显下降 ,且缓解期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拟杆菌 (7 2 6± 0 0 3,P <0 0 5 )及双歧杆菌 (7 5 9± 0 34,P <0 0 1)较急性期明显上升 ,小梭菌 (6 13± 0 6 6 ,P <0 0 1)明显下降。未服用培菲康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急性期菌群中服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肠杆菌 (8 77± 0 89,P <0 0 1)和肠球菌 (7 75± 0 38,P <0 0 1) ,小俊菌 (6 6 4± 0 4 3,P <0 0 1)明显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98± 0 2 5 ,P <0 0 1)和乳杆菌 (6 83±0 6 2 ,P <0 0 1)明显下降。治疗后肠杆菌 (8 93± 0 6 0 ,P <0 0 1) ,肠球菌 (7 6 1± 0 39) ,小梭菌 (6 6 8±0 72 ) ,有所下降 ,双歧杆菌 (7 12± 0 35 )和乳酸杆菌 (6 6 8± 0 72 )有所上升 ,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崔海宏陈村龙孙勇刘宇虎王亚东张耀东杨玉捷潘令嘉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菌群抗体体液免疫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菌群改变及抗体反应被引量:36
2003年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 (1B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 发现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菌群中肠杆菌 (8 82± 0 69,P <0 0 5 )、肠球菌 (7 73± 0 2 1,P <0 0 1)及小梭菌 (6 68± 0 78,P <0 0 1)的数量显著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89± 0 3 4,P <0 0 1)和乳杆菌 (6 95± 0 5 2 ,P <0 0 1)的数量明显下降 ,而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拟杆菌 (7 2 6± 0 0 3 ,P <0 0 5 )及双歧杆菌 (7 5 9± 0 3 4,P <0 0 1)较急性期明显上升 ,小梭菌 (6 13± 0 66,P <0 0 1)明显下降。急性期克隆氏病患者的菌群中肠杆菌 (8 93± 0 62 ,P <0 0 1)和酵母菌 (3 88± 0 96,P <0 0 5 )明显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44± 0 2 5 ,P <0 0 1)和乳杆菌 (6 87± 0 43 ,P <0 0 1)明显下降。缓解期较正常菌群相比肠杆菌 (8 82± 0 42 ,P <0 0 5 )仍很高 ,而双歧杆菌 (7 11± 0 3 4,P <0 0 1)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缓解期与急性期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有明显差异。监测的血清抗体反应中 ,急性期UC病人比正常组有更高的IgG(17 92± 3 62 ,P <0 0 1) ,IgA也有上升。而在缓解期IgA(2 84± 0 76,P <0 0 5 )与正常组相?
崔海宏陈村龙孙勇王亚东张耀东杨玉捷王群英潘令嘉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机体免疫反应透射比浊法IGMIG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