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
- 作品数:46 被引量:34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腹腔镜诊治小儿急腹症769例体会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急腹症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的769例小儿急腹症行腹腔镜探查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确诊率86.22%(663/769)。术中确诊率99.74%(767/769),2例消化道出血未能确诊,转院继续治疗。完全腹腔镜下进行治疗667例,手术时间25~132(37.3±12.6)min,手术成功率87.26%(671/769)。住院3~10d,平均5d。1例过敏性紫癜、2例大网膜血肿、1例肠系膜血肿术中无需进一步手术处理;5例中转开腹(1例脾破裂、2例消化道出血、1例肠系膜裂孔疝并嵌顿、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93例腹腔镜辅助切口完成手术。735例随访2~60个月,其中1例未能确诊的消化道出血死亡,另1例未能确诊的消化道出血失访。3例出现脐部线头反应,换药取出线头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确诊率较高,有助于使急腹症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急诊腹腔镜手术不仅可以对腹部病变及时作出诊断和处理,而且可使一些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手术。
- 段栩飞郑凯梁翀卞红强杨虎余奕杨俊周诗琼
- 关键词:急腹症腹腔镜儿童
- 神经调节素1调控斑马鱼肠神经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神经调节素1(neuregulin1,NRG1)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易感基因,本实验选用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探讨NRG1在肠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克隆斑马鱼NRG1基因,分析多物种NRG1同源性及进化程度;使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RG1在成年斑马鱼肠道及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通过显微注射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建立斑马鱼NRG1敲低模型,使用原位杂交及免疫荧光技术对比观察斑马鱼表型、肠神经元分化及迁移情况。结果NRG1进化较保守,斑马鱼NRG1与人类NRG1基因有较高同源性;在成年斑马鱼肠道中,NRG1主要位于黏膜层,在肌层和浆膜层均未见表达;胚胎中,NRG1自胚胎早期即开始表达,并表达于胚胎及幼体的肠道,表达谱与肠神经发育时相及位置相符;敲低NRG1后,胚胎出现孵出延迟,头部畸形,身体变短,躯体扭曲等表型;注射NRG1-MO后胚胎存活率为29.1%(196/677),较对照组87.5%(446/510)低;注射NRG1-MO后胚胎异常表型率为21.5%(40/186),较对照组5.5%(23/415)高;敲低NRG1后分化的肠神经元计数(3.33±1.53)个,较对照组(43.00±13.23)个少,而且肠神经元从头端至尾端的迁移过程受阻。结论使用斑马鱼这一模式动物研究NRG1在肠神经发育中的作用,可以间接反映NRG1在人类先天性巨结肠症中的作用,NRG1可能参与斑马鱼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
- 普佳睿汤绍涛童强松王国斌贾海波杨俊
- 关键词:肠神经系统斑马鱼HIRSCHSPRUNG病
- 延迟性黄疸患儿的诊断方法被引量:3
- 2012年
-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和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是婴儿延迟性黄疸常见的病因,占70%-80%。两者早期鉴别很困难,治疗完全不同:IHS为肝脏的感染或代谢异常,仅需内科治疗;
- 郭琴杨俊杨瑛汤绍涛
-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内科治疗胆道闭锁代谢异常
- 腹腔镜手术在11例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索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4例Amyand疝均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美克尔憩室,其中2例同时行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1例为Littre疝,经脐小切口行美克尔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腹股沟直疝伴大网膜嵌顿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行腹腔镜下肠修补术。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9±2.4)d。术后随访10个月至3年,无睾丸萎缩、复发等。结论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微创、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朱真闯闫学强杨俊段栩飞卞红强汪昕匡后芳
- 关键词:腹股沟疝嵌顿疝腹腔镜检查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中远端处理的再探讨
- 背景 传统胆总管囊肿手术远端须予以结扎,即使剥离囊肿后未找到明显的狭窄段,亦将残端部位包埋缝合以免发生术后胰瘘.腹腔镜下将胆总管囊肿分为囊肿型和梭型,囊肿型远端不必结扎,梭型远端须结扎,这对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技术的提高和推...
- 卞红强闫学强杨俊段栩飞黄茂华郑凯
- 经脐腹腔镜辅助诊疗小儿小肠型肠套叠被引量:6
- 2015年
-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小儿最常见急腹症之一,小肠型肠套叠是急性肠套叠的一种特殊类型,为小肠套入小肠,仅占2%~3%,其诊断困难,误诊率高。
- 杨虎游娟黄茂华段栩飞杨俊卞红强
- 关键词:肠套叠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
- 经脐两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并脐疝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脐两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并脐疝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斜疝并脐疝患儿9例,均予经脐两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儿全麻后于脐轮左右侧旁开5 mm各作长约3 mm纵行切口,置入2个5.5 mm Tro-car,先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刺入带2-0线的改良克氏针,体外打结处理斜疝;后在腹腔镜指引下置入带2-0双丝线改良克氏针,由左Trocar进入右侧Trocar,带出丝线,再从左侧脐部皮下穿入改良克氏针带回丝线,提起脐部结扎丝线,切口医用胶黏合。结果 9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5)min,住院时间3~5 d[(3.0±0.5)d]。随访3~27个月,均无复发及肠梗阻发生。结论经脐两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并脐疝安全、有效、微创、保脐、美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俊汤绍涛段栩飞卞红强郑凯梁翀郭琴
-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脐疝腹腔镜术
- 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治疗癫痫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9
- 2014年
- 目的 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LEV)和托吡酯(TPM)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3~2013年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SCIE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LEV、TPM治疗癫痫的相关文献,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RCT,包括1588例病例,其中LEV组648例、TPM组940例.Meta分析表明LEV组与TMP组患者用药后总体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CI:0.63~1.07,P=0.150);TMP组认知障碍发生明显高于L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3,95%CI:0.56~0.94,P=0.020). 结论 在癫痫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LEV和TPM的总体疗效相当,但TPM对癫痫患者认知障碍损害的发生几率高于LEV,安全性较低.
- 黄从刚卞红强罗正利段栩飞杨俊黄茂华刘智胜陈谦学
- 关键词:托吡酯癫痫随机对照试验
- 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11例诊治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的11例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2~14岁,中位年龄6岁。11例大龄儿童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需手术治疗病例总数的5.7%(11/193)。临床表现:反复呕吐7例,腹痛6例,5例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11例均行立位 X 线腹部平片检查,4例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7例无阳性表现。消化道造影检查10例,其中钡餐灌肠9例,上消化道造影(经鼻胃管注入碘水)1例,均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急腹症病例行 CT检查,其中1例平扫误诊为肠套叠;2例 CT 增强扫描确诊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1例均行 Ladd’s 术,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年未见再次扭转及营养不良病例。结论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反复呕吐和腹痛。消化道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合并急腹症时行增强CT 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腹腔镜下 Ladd’s 术有望成为治疗肠旋转不良的重要方式。
- 孙烜闫学强郑楠楠杨俊卞红强王育继
- 关键词:肠旋转不良儿童
- 小儿十二指肠溃疡并大出血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4
- 2013年
- 总结4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大出血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Ⅱ)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严密观察患儿精神反应,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加强全肠外营养的护理,指导合理饮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4例患儿经过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 姚文艳刘晓文杨俊刘新文
- 关键词:出血胃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