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栩飞

作品数:100 被引量:65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腹腔
  • 43篇腹腔镜
  • 40篇小儿
  • 28篇手术
  • 23篇儿童
  • 18篇外科
  • 13篇切除
  • 13篇腹股沟
  • 11篇外科手术
  • 9篇切除术
  • 9篇憩室
  • 8篇胰腺
  • 8篇斜疝
  • 8篇镜检
  • 8篇阑尾
  • 8篇腹腔镜检
  • 8篇腹腔镜检查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6篇治疗小儿

机构

  • 43篇武汉市儿童医...
  • 36篇华中科技大学
  • 21篇武汉市妇女儿...
  • 6篇武汉大学
  • 3篇上海市儿童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黄梅县妇幼保...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97篇段栩飞
  • 55篇卞红强
  • 40篇闫学强
  • 29篇杨俊
  • 18篇朱真闯
  • 15篇周诗琼
  • 15篇罗正利
  • 15篇郑凯
  • 14篇叶国刚
  • 12篇匡后芳
  • 12篇杨虎
  • 11篇左楚清
  • 11篇杨俊
  • 10篇黄茂华
  • 10篇周欣
  • 9篇梁翀
  • 9篇汪昕
  • 8篇孙烜
  • 8篇杨虎
  • 8篇秦鑫锞

传媒

  • 28篇中华小儿外科...
  • 8篇临床外科杂志
  • 8篇临床小儿外科...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海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结肠同源病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巨结肠同源病(HAD)以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便秘[1].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类对水有高度通透性的通道蛋白,介导水分子的跨生物膜转运.AQPs在结肠主要表达AQP1、3、4和8[2],与HAD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
汪昕杨俊段栩飞黄茂华卞红强杨虎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巨结肠同源病AD发病机制神经节细胞AQP1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小儿小肠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被引量:45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小儿小肠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腹部一次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22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6.04±2.40)岁。距前次手术时间6个月~7年,平均(19.30±9.39)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切121疝、伤口感染和肺炎等并发症。术中发现粘连肠管位于右上腹7例,右下腹31例,左上腹3例,位于左下腹6例;由于1条索带所致肠梗阻5例,≥2条索带22例,与腹壁粘连所致肠梗阻8例,肠管广泛致密粘连成团12例。12例肠管广泛致密粘连成团患儿,2例分别子术后第7天、第15天再次出现肠梗阻,经开腹手术予以切除粘连成团小肠、肠吻合术后痊愈,另2例术中分离粘连时小肠破裂,经镜下缝合修补。与腹壁粘连所致肠梗阻组和肠管广泛致密粘连成团组相比,索带所致肠梗阻组手术时间较短(P〈0.05)。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粘连性肠梗阻、顽固性腹痛复发和营养不良发生。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小儿小肠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对肠管广泛致密粘连成团患儿,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段栩飞叶国刚孙烜闫学强杨俊郑凯梁翀杨虎汪昕卞红强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肠梗阻再手术
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术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分析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与开腹、腹腔镜辅助下美克尔憩室切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武汉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8例美克尔憩室手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时段分成3组:全腹腔镜组13例,腹腔镜辅助组25例和开腹手术组20例,比较全腹腔镜组与其他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全腹腔镜组切口长度平均为(1.6±0.4)cm,手术时间平均为(41±5)min,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为(21.2±3.7)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3±1.2)d;腹腔镜辅助组分别为(2.5±1.2)cm、(38±2)min、(23.6±4.2)h、(6.5±2.3)d;开腹组分别为(5.0±2.2)cm、(51±6)min、(32.3±6.7)h、(8.4±3.8)d。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两组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排便时间早(P〈0.05)。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在切口长度和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切除美克尔憩室安全有效。
杨俊郭琴段栩飞卞红强郑凯梁翀汤绍涛
关键词:美克尔憩室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Ladd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的关于腹腔镜与开腹Ladd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文献,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4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共454例患者,其中腹腔镜Ladd术89例(腹腔镜组),开腹Ladd术365例(开腹组)。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时间并无延长(P>0.05),但术后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后发生肠梗阻率低(均P<0.05),术后肠扭转发生率亦无增加(P>0.05)。结论:腹腔镜Ladd术较开腹Ladd术治疗肠旋转不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闫学强郑楠楠黄曙光叶国刚孙煊杨俊段栩飞
关键词:肠旋转不良腹腔镜META分析
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急性肠套叠的体会被引量:5
2004年
段栩飞童鹤翔
关键词:急性肠套叠腹腔镜
腹腔镜在婴儿期外科相关性胆汁淤积症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婴儿期外科相关性胆汁淤积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10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周以上,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下降的外科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6例患儿均进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后明确诊断,其中胆道闭锁88例(83.0%),浓缩胆栓综合征16例(15.1%),胆道发育不良2例(1.9%)。88例胆道闭锁患儿中,有38例经腹腔镜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后放弃手术治疗,50例确诊后行开腹肝门空肠吻合术,胆道闭锁患儿预后不尽相同。18例非胆道闭锁患儿经腹腔镜胆囊造瘘、胆道冲洗后病情好转,黄疸消退,随访4个月~5年,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可以对外科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临床实用价值较高。胆道闭锁患儿可以在腹腔镜下尽快明确诊断以获取手术时机。浓缩胆栓综合征及胆道发育不良患儿,可以在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后,行胆囊造瘘及胆道冲洗,以减轻胆汁淤积对肝脏的损害。
舒俊段栩飞卞红强黄茂华杨俊闫学强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胆道外科手术胆道疾病胆道闭锁
腔镜及开腹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患儿血清IL-6、TNF-α及IL-10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LA)及开腹(OA)手术对阑尾穿孔、脓毒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腹腔镜手术组(LA组)36例及开腹手术组(OA组)31例OA患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IL-6、TNF-α及IL-10的含量,比较血清中IL-6、TNF-α及IL-10水平在LA组及OA组的差异。结果LA组术前血清IL-6、TNF-α及IL-10水平为(148.3±19.0)pg/ml、(81.4±10.7)pg/ml、(156.9±39.5)pg/ml,术后第1、3、7天血清IL6水平为(172.7±23.2)pg/ml、(80.1±11.3)pg/ml、(23.9±4.9)pg/ml,TNF-α水平为(97.3±12.7)pg/ml、(52.4±9.3)pg/ml、(23.7±6.8)pg/ml,IL-10水平为(215.3±57.9)pg/ml、(145.3±32.6)pg/ml、(47.8±8.4)pg/ml;OA组术前血清IL-6、TNF-α及IL-10水平为(144.2±22.1)pg/ml、(80.5±8.9)pg/ml、(156.8±42.3)pg/ml,术后第1、3、7天血清IL-6水平为(184.5±26.8)pg/ml、(135.3±19.2)pg/ml、(65.2±16.4)pg/ml,TNF-α水平为(102.8±11.4)pg/ml、(84.5±11.7)pg/ml、(48.3±9.5)pg/ml,IL-10水平为(179.1±48.9)pg/ml、(114.4±26.7)pg/ml、(52.7±12.3)pg/ml。术前两组患儿血清IL-6、TNF-α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后第1、3、7天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OA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后第1、3天血清IL-10水平均较0A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LA组较OA组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与0A组比较,血清IL-6、TNF-α水平术后升高缓慢,幅度小,下降迅速,血清IL-10水平升高迅速,幅度大,下降迅速。结论LA可减少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患儿血清中炎性因子IL-6�
周诗琼蒋鲲梅红叶国刚段栩飞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白细胞介素类
小儿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近年来小儿实体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在缓慢增长,其中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占1%~4%,是较常见的小儿实体肿瘤[1]。小儿肝脏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是肝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其次是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2]。UESL于1978年由Stocker和Ishak[3]首次报道,多发于小儿,成人较少见。UESL始发于肝内间叶组织,又被称为恶性间叶瘤或未分化间叶肉瘤,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部包块及腹痛;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且临床症状、体征与其他肝脏肿瘤相比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4]。
纪思淇闫学强秦鑫锞梁翀段栩飞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儿童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转开腹和再手术的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患儿时中转开腹及再手术的原因,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07例接受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的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情况等。结果 107例患儿中男88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4.6∶1,中位年龄为28 d(1 d^14岁);新生儿(≤28 d)55例,非新生儿(>28 d)52例。99例患儿腹腔镜Ladd手术成功完成。8例中转开腹手术者均为新生儿,其中因扭转方向难以判断中转者4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1例,视野模糊1例,系膜血管损伤1例。15例患儿术后再手术,其中1例8岁患儿因肠梗阻于术后2周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余14例均为新生儿,术中证实9例为十二指肠空肠曲松解不彻底,2例为肠粘连导致肠梗阻,1例为十二指肠隔膜导致肠梗阻,1例为结肠狭窄导致肠梗阻,1例为关闭切口时缝合肠管导致术后肠穿孔。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安全可行,但在新生儿中开展手术仍有一定困难。完善术前检查、严格把控手术适应证、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掌握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腹腔镜Ladd手术成功率。
雷海燕闫学强卞红强段栩飞杨俊朱真闯
关键词:腹腔镜肠旋转不良中转开腹手术再手术
小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转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单中心581例
2024年
目的探讨小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转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581例单一疾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5例,女256例;年龄为(4.00±3.52)岁,年龄范围为1 d至16岁10个月,其中新生儿11例,婴儿145例,幼儿132例,学龄前期141例,学龄期137例,青春期15例;身高为(97.65±28.11)cm,范围是45.00~175.00 cm;体重为(17.11±11.22)kg,体重范围是2.00~67.00 kg。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变部位等情况选择戳孔布局为直线型布局、扇形布局或者三角形布局,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等。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581例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86.76±94.81)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5(5,10)ml,范围是1~300 ml,其中7例术中中转开放,中转原因包括侵犯周围重要组织器官3例(分别为肋骨、降主动脉、气管),操作空间狭小2例,术中出血2例。患儿各年龄段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947)。结论小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转最常见原因为侵犯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操作空间狭小及术中出血,术前准确评估患儿自身空间、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血供来源及是否合并有感染是降低小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转率的关键。
秦鑫段栩飞闫学强卡红强杨俊皮名安王军鲁巍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中转开腹手术小儿外科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