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敏

作品数:25 被引量:26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暴雨
  • 9篇气旋
  • 6篇蒙古气旋
  • 5篇中国北方沙尘...
  • 5篇沙尘
  • 5篇沙尘暴
  • 5篇温带气旋
  • 5篇尘暴
  • 4篇降水
  • 3篇释用
  • 3篇台风
  • 3篇气压
  • 3篇潜势预报
  • 3篇雷电
  • 3篇雷电潜势预报
  • 3篇极端暴雨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3篇海平面气压
  • 3篇暴雨过程

机构

  • 19篇中国气象局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3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长江生态环保...

作者

  • 25篇王新敏
  • 5篇翟盘茂
  • 4篇张霞
  • 1篇魏鸣
  • 1篇周鑫
  • 1篇李树岩
  • 1篇邹旭恺
  • 1篇张熠
  • 1篇孙景兰
  • 1篇江志红
  • 1篇鲍艳松
  • 1篇王金莲
  • 1篇乔春贵
  • 1篇梁钰

传媒

  • 4篇气象
  • 4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暴雨灾害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7
  • 4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7”河南极端暴雨多模式预报性能综合评估被引量:10
2022年
采用CRA、邻域TS评分、FSS等多种空间检验方法,对多个不同尺度业务数值模式在“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中的预报性能进行了综合检验评估,并从低空急流、水汽辐合和热力条件等方面对模式偏差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24 h大暴雨降水位置预报偏差上,WARMS预报性能最优,GRAPES_3 km次优;大暴雨降水预报范围与实况相当时,RMAPS降水强度预报较实况明显偏强,且落区较实况出现持续偏西的特征;2)GRAPES_3 km和WARMS预报3 h累积降水的位置偏差更多表现在经向方向上,且离散度较大,但在更临近预报时效经向偏差明显减小,而纬向偏差则随预报时效变化较小;RMAPS的位置偏差主要表现在纬向方向上,19—21日分别有86.7%、91.3%、72.7%的降水个体预报偏西;3)WARMS对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预报偏弱导致其对19—20日降水强度估计不足,EC和RMAPS对19—20日低空急流预报明显偏西是导致降水落区位置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MESO对20日急流和水汽辐合发生时间及位置预报较好,但明显偏弱的热力条件导致其缺乏对极端强降水的预报能力;4)21日,MESO和RMAPS预报低空急流过多的偏东分量导致其在太行山陡峭地形处预报了偏强的地形增幅降水;EC和WARMS预报低空急流风向更接近实况,但对低层水汽辐合强度和时间的预报偏差导致预报降水个体出现了较明显的经向位置偏差。
栗晗王新敏朱枫
关键词:极端暴雨
春季蒙古气旋对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影响
ECMWF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1979~2001年春季蒙古气旋对同期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现象与蒙古气旋有着密切的关系.沙尘暴基本上与大风区相对应,主要分布在蒙古气旋中心附近或...
王新敏翟盘茂江志红杨贵名
关键词:气旋沙尘暴
理想模拟的温带气旋中冷暖输送带特征分析
2022年
本文利用WRF理想斜压波模式模拟了理想湿大气中温带气旋的快速发展过程,采用拉格朗日轨迹筛选方法识别了气旋内部冷、暖输送带结构,分析了沿着输送带轨迹的物理量演变特征,探究了输送带气流对气旋降水结构的影响。本文在再现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发现了更精细的输送带结构特征,尤其是对冷输送带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研究表明,根据相对气旋中心运动特征可将暖输送带划分为“前倾上升”和“后倾上升”两支。两支气流均起始于对流层低层冷锋前暖区内,旋转上升到对流层中高层出流区后分别向气旋中心的下游和上游运动,并在中高层产生负位涡扰动,促进高空系统发展。同时,暖输送带向上层输送水汽,影响锋面附近降水中心的形成和维持。在对冷输送带的研究中,本文证实了前人研究描述的上升类和低层运动类特征,而且发现其可以更精细地呈现出四支气流结构。“前倾上升”和“后倾上升”两支气流的初始位置靠近暖锋,上升运动到对流层中层后分别向气旋中心的下游和上游运动,利于促进暖锋附近降水形成;而“环气旋前倾”和“环气旋后倾”两支气流始终在对流层低层运动,初始远离暖锋朝向气旋中心运动,水汽含量增加,随后环绕气旋中心缓慢上升运动到气旋西侧后分别向气旋下游和上游下沉,这两支气流导致了气旋西北侧弱降水的发生。
王迪张熠储可宽王新敏
关键词:温带气旋结构特征
T213/T639 数值产品在河南省雷电潜势预报中的释用
国内外学者从研究闪电特性、闪电结构以及雷电与大气热力、动力条件的关系入手,取得了诸多进展。 Brook(1982) 指出风切变与地闪特别是正地闪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ust(1981) 研究强风暴发现负地闪分布在强降水核心...
王新敏张霞徐文明鲁坦
关键词:雷电潜势预报
华东区域模式对河南“7·19”特大暴雨的数值检验与分析被引量:28
2019年
采用9 km分辨率的华东区域模式预报产品,对2016年7月19日发生在河南省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华东区域模式提前60 h对本次暴雨过程做出了较好预报,能反映出该暴雨过程的降水中心、强度及强降水发生时段。对临近时效和极端暴雨中心极值,该区域模式表现出优于全球模式的预报能力。2)华东区域模式能较好预报出本次过程中对流层中低层主要影响系统,但对系统位置、强度和移速预报与实况的差异导致了降水落区预报的偏差;西南急流预报较实况偏强是导致豫东南暴雨区空报的原因之一。3)华东区域模式对暴雨发生前K指数分布及不稳定层结有较好预报,对暴雨预报业务有重要指示意义。4)模式能较好地刻画出地面辐合线及气旋位置。
吕林宜王新敏栗晗
关键词:极端暴雨
T213/T639数值产品在河南省雷电潜势预报中的释用
国内外学者从研究闪电特性、闪电结构以及雷电与大气热力、动力条件的关系入手,取得了诸多进展。Brook(1982)指出风切变与地闪特别是正地闪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ust(1981)研究强风暴发现负地闪分布在强降水核心区。K...
王新敏张霞徐文明鲁坦
关键词:雷电潜势预报
文献传递
“21·7”河南极端强降水特征及环流异常性分析被引量:59
2021年
基于国家自动站及区域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了河南“21·7”过程的降水特征及环流和物理量的异常性,并对比1981年以来郑州和鹤壁50 mm以上强降水过程的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1)“21·7”强降水过程在累计降水量、强降水覆盖范围、日雨量和小时雨强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极端性,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400 mm的站点集中分布在太行山东麓沿山地区和伏牛山东侧迎风坡一侧,与地形关系十分密切。2)南亚高压增强东伸,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北,低纬度地区活跃的低值系统等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水汽稳定持久向河南输送,太行山和伏牛山沿山一带水汽辐合偏离气候态最强超过-10σ,表现出显著极端性。3)“21·7”过程中,动力条件的异常特征十分显著,200 hPa的辐散中心分别位于伏牛山和太行山东麓沿山一带,相较历史气候态偏离度达到2σ~5σ;伏牛山沿山一带850 hPa涡度偏离气候态程度较太行山东麓一带更大,达6σ;而700 hPa上升运动则是太行山东麓一带极端性更强,标准差达-3σ~-5σ。4)与1981年以来同区域暴雨过程相比,“21·7”过程中,850 hPa涡度和700 hPa垂直速度的标准差为历次过程最大(最小)或次大(次小)者,对暴雨极端性有指示意义,地形附近历次暴雨过程物理量统计显示,伏牛山和太行山东麓的850 hPa辐合及700 hPa垂直速度平均偏离气候态超过3σ(-3σ),且偏离程度与日雨量呈正相关。
张霞杨慧王新敏王新敏王迪栗晗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环流异常标准差地形抬升
春季蒙古气旋对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影响
王新敏翟盘茂江志红杨贵名
春季蒙古气旋对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影响
基于ECMWF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1979001年春季蒙古气旋对同期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现象与蒙古气旋有着密切的关系。沙尘暴基本上与大风区相对应,主要分布在蒙古气旋中心附近或...
王新敏翟盘茂江志红杨贵名
关键词:蒙古气旋沙尘暴温带气旋
文献传递
2008年7月黄淮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对西南涡暴雨的预报不仅取决于对西南涡移动路径的把握,也与西南涡的结构及其演变密切相关。利用NCEP/NCAR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一次东移影响黄淮的西南涡的结构特征和暴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的生成过程包含高原涡的耦合诱发,西南涡的生成、发展与干位涡向对流层低层扰动下传有关;中高纬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对峙加强了系统的斜压性,使西南涡中心向上伸展的位涡柱和正涡度柱具有向西倾斜的结构;成熟的西南涡具有中尺度非对称的显著斜压结构特征;对流层中层正涡度平流是西南涡发展和引导西南涡移动的重要因素;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低层西南低涡发展,使降水增强。
王新敏张霞孙景兰吕林宜徐文明
关键词:动力结构暴雨位涡凝结潜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