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颖

作品数:6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症
  • 2篇血气
  • 2篇疗效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血气分析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
  • 1篇预后
  • 1篇乳酸
  • 1篇乳酸清除率
  • 1篇瑞芬太尼
  • 1篇生物种类
  • 1篇通气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评分

机构

  • 6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汪颖
  • 5篇付江泉
  • 5篇王迪芬
  • 4篇刘颖
  • 1篇刘媛怡
  • 1篇程玉梅
  • 1篇刘明

传媒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类重症呼吸系统疾病血气分析特点及短期疗效探讨
汪颖
SOFA、qSOFA评分和传统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75
2017年
目的 评价多种标志物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符合Sepsis-3诊断标准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入ICU时血乳酸(Lac)、24 h乳酸清除率(LCR)、入ICU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及24 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52例脓毒症患者中存活110例,死亡42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ICU时Lac、PCT、SOFA评分、qSOFA评分、SAPSⅡ评分、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24 h LCR明显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评分、24 h LCR、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大,SAPS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P=0.000),最佳阈值为41.50分时,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68.5%;24 h LCR的AUC为0.869(P=0.000),最佳阈值为40.2%时,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75.5%;SOFA评分的AUC为0.815(P=0.000),最佳阈值为7.60分时,敏感度为79.9%,特异度为78.5%.而PCT(AUC=0.759)、入ICU时Lac(AUC=0.725)、qSOFA(AUC=0.701)、APACHEⅡ评分(AUC=0.680)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价值一般(AUC 0.6~0.8).对于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预测预后最准确的指标为SOFA评分(AUC=0.889,P=0.000,最佳阈值为9.50分时,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3.5%);对于肺部感染致脓毒症患者,预测预后最准确的指标为PCT(AUC=0.891,P=0.001,最佳阈值为3.95 mg/L时,敏感度为84.7%,特异度为94.1%).结论 SOFA评分及qSOFA评分不能代替传统评价指标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汪颖王迪芬付江泉刘颖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
咪达唑仑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住院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对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7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 24 h的ICU住院患者,根据镇静镇痛方案分为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RM组,n=42)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组,n=30);采用疼痛行为量表(BPS)评估镇痛效果,RASS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效果;分别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10 min(T1)、30 min(T2)、1 h(T3)、6 h(T4)、12 h(T5)及用药24 h(T6)时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BPS评分及RASS评分;记录达到相同镇痛镇静状态下,瑞芬太尼用量;记录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从停用呼吸机至拔管时间(拔管时间),比较2组患者用药期间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呕吐、胃肠道返流及便秘的发生率。结果:在用药过程中,RP组MAP在T1时点下降较RM组明显(P <0. 01),2组患者T1时点RA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RP组在T1时点就能达到满意镇静效果,RM组在T2时点才达到满意镇静效果,2组患者均在T1时点就能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在达到相同镇静、镇痛状态下,RM组单位时间内瑞芬太尼使用量较RP组少(P <0. 01); RM组拔管时间长于RP组(P <0. 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期间,2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RP组患者出现胃返流增多及便秘的比例大于RM组(P <0. 05)。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均可取得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在相同镇痛镇静效果下,咪达唑仑较丙泊酚单位时间内需要联合瑞芬太尼的用量较少,对消化系统影响小;而丙泊酚的拔管时间较短。
汪颖王迪芬刘旭付江泉陈先俊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咪达唑仑重症监护机械通气
贵州省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的现场调查被引量:13
2016年
重症医学(CCM)是覆盖医学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中各种疾病危重症患者集中抢救治疗的场所。进入21世纪后,贵州省CCM发展迅速,为了解贵州省三级医院ICU建设发展状况,促进贵州省CCM的快速规范发展,贵州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对三级医院进行了现场调查,报告如下。
王迪芬程玉梅刘颖付江泉刘媛怡汪颖刘明
关键词:重症医学学科建设ICU建设危重症患者CCM
AECOPD与ARDS患者动脉血气特点及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和重症肺炎致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患者动脉血气特点及短期疗效。方法:对15例AECOPD患者(AECOPD组)、16例ARDSexp患者(ARDSexp组)、21例ARDSp患者(ARDSp组)在转入ICU时(0点)进行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和碳酸氢根(HCO_3^-)等血气指标检测,并与同期收治的动脉血气结果正常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别对AECOPD、ARDSexp和ARDSp组在转入ICU时(0点)、治疗6 h(6 h点)及24 h(24 h点)3个时间点的pH、PaCO_2、PaO_2和HCO_3^-含量,呼吸机参数中吸入氧浓度(FiO_2)和呼气末正压(PEEP)和气压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0点,与对照组比较,ARDSexp和ARDSp组的pH、PaO_2及HCO3-明显降低,ARDSexp和ARDSp组间血气结果无明显差异,AECOPD组与ARDSexp及ARDSp组比较,pH降低,PaO_2、PaCO_2及HCO3-升高(P<0.05);与同组0点和6 h点比较,AECOPD组和ARDSexp组在24 h点pH明显增高,ARDSp组pH值无明显变化;与同组0点比较,6 h点和24 h点AECOPD组PaCO_2明显降低(P<0.01),而ARDSexp和ARDSp组PaCO_2在三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与同组0点比较,ARDSexp组和AECOPD组PaO_2治疗24 h后明显上升,而ARDSp组PaO_2无明显改善;与同组0点比较,ARDSexp及ARDSp组患者24 h点HCO_3^-升高,而AECOPD组HCO_3^-明显下降(P<0.01);从呼吸机参数来看,FiO_2从低到高分别为AECOPD组、ARDSexp组及ARDS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ECOPD组使用的PEEP值明显低于ARDSexp组及ARDSp组(P<0.01);在使用相同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条件下,ARDSp患者有2例发生气压伤(9.52%),而ARDSexp及AECOPD组未发生气压伤。结论:AECOPD患者血气容易被纠正,ARDSp患者低氧血症较ARDSexp重且难于被纠正,机械通气过程中ARDSp发生气压伤的风险较ARDSexp患者高。
汪颖王迪芬刘颖付江泉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疗效
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种类与血清降钙素及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及不同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水平。方法:收集116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感染部位患者、不同感染病菌患者血清PCT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PCT及D-二聚体水平不同,血液感染患者的PCT及D-二聚体水平较其他部位感染患者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原菌的感染中,PCT由高至低分别为G-菌、G+菌、真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与G-菌和G+菌感染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菌和G-菌感染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PCT和D-二聚体可能对明确脓毒症患者感染部位和感染病原菌提供参考,并对抗菌药物选择及疗程有一定指导意义。
汪颖王迪芬刘颖付江泉陈先俊
关键词:血清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