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5篇弥散
  • 3篇血管
  • 3篇韧带
  • 3篇颅颈
  • 3篇颅颈交界
  • 3篇颅颈交界区
  • 3篇弥散系数
  • 3篇扩散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3篇磁共振扩散
  • 2篇信号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张量成像
  • 2篇容积

机构

  • 18篇中南大学
  • 2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杨光
  • 10篇陈晶
  • 7篇梁其洲
  • 7篇李香营
  • 5篇陈建强
  • 5篇王雄
  • 5篇张武
  • 3篇战跃福
  • 3篇袁园
  • 3篇陈泽谷
  • 1篇严承功
  • 1篇唐少虎
  • 1篇白志明
  • 1篇程月琼
  • 1篇韩向君
  • 1篇钟文洲
  • 1篇聂柳
  • 1篇林松挺
  • 1篇郝万军
  • 1篇吴莉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能源技术在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双能源技术在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有颅颈交界区外伤史,并经临床检查,疑似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的患者67例。采用CT双能源技术对所有患者术前...
张武陈晶王雄杨光梁其洲蒋锡丽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韧带容积成像
CT双能量技术在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2016年
颅颈交界区是头颅向颈椎过渡的关键部位,该区域结构复杂,功能特殊。颅颈交界区韧带在维持颅颈部的稳定和正常旋转、屈伸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轻则引起寰枕枢关节脱位,重则损伤延髓、颈髓引起瘫痪甚至危及生命。颅颈交界区韧带众多,位置深,相互重叠,其损伤诊断困难,成为临床和影像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CT双能量技术在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综述,为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张武陈晶陈建强战跃福王雄杨光梁其洲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韧带容积成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远端高信号血管征与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与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2月接受尿激酶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资料,提取动脉溶栓前(起病后6~24 h)的DSA影像图像资料证实为MCA M1段狭窄或闭塞,按磁共振FLAIR序列上是否存在HVS及其与大脑中动脉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HVS组与无HVS组。FLAIR观察远端HVS,DS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脑侧支循环情况,并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2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7±10.2)岁;按其FLAIR序列上是否存在HVS及其与大脑中动脉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HVS组与无HVS组,其中HVS组22例,无HVS组40例。62例脑梗死患者在DSA检查中有33例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占53%;HVS组患者(86%)较无HVS组患者(35%)软脑膜侧支循环出现例数增多,且HVS组患者短期预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无HVS组患者(P=0.018)。结论:脑梗死患者磁共振FLAIR序列上远端HVS的出现代表梗死后缺血区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
陈泽谷吴海雄杨光王雄
CT门静脉成像在内镜下组织胶治疗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portal venography,MSCTP)评估内镜下组织胶治疗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行内镜下组织胶治疗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实验组MSCTP及内镜在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型及分级中的一致性,分析门静脉干、胃冠状静脉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异位栓塞的发生率,并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6个月复查MSCTP,比较两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消失、复发及残存情况的差异。结果:MSCTP与内镜诊断食管静脉曲张Sarin分型及分级结果均具有较好一致性(K=0.905,K=0.885,P<0.001)。ROC曲线显示,MPV及LGV直径分别为15.78 mm和6.00 mm时,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最佳,以LGV直径准确性更高。实验组40例患者在MSCTP指导下行内镜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后未出现异位肺栓塞,对照组出现2例栓塞。两组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MSCTP,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残留及复发差异在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P不仅有利于术前全面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指导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而且为评估内镜下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效果提供无创、直观的影像学方法。
李香营钟文洲林松挺杨光田宇袁园陈晶
关键词:门静脉成像内镜组织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不同b值DWI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脑梗死的最佳b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早期脑梗死(发病在72 h以内)患者行常规MRI和b值分别为1 000、2000、3 000 s/mm^2的DW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病灶中心和对侧正常脑组织)不同b值D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计算不同b值DWI和常规MRI对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结果:4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中,b值为3 000 s/mm^2时DWI(DWI_(b=3 000))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100%,b值为1 000和2 000 s/mm^2时DWI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7.5%,常规MRI的敏感性为72.5%。随着b值增加,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及ADC值均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早期脑梗死的监测明显优于常规MRI扫描。随着b值增加,对超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也随之增高,信号对比亦明显,但图像信噪比也随之降低,在b值=1 000 s/mm^2时,脑组织中对比度及对新发脑梗死的敏感性较高。
陈晶张武李香营梁其洲陈建强杨光何占平程月琼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B值表观弥散系数信号强度
基于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浓度相关定量参数值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源CT双能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11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3例(64个)、恶性结节35例(48个)],经双能量软件处理得到碘图,测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碘图正常甲状腺碘浓度(IC甲状腺)、甲状腺内结节碘浓度(IC病灶)、同时相颈动脉碘浓度(IC颈动脉)内碘浓度值,计算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结节内碘浓度差异值(ICD)、碘浓度差异值比(ICDNR)、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良恶性结节间各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将3期参数绘制ROE曲线,分析ICD、ICDNR、NIC、IC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病灶分别为1.04±0.95、(2.20±1.82)mg/ml、(-0.04±1.65)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04±0.41、(0.35±0.97)mg/ml、(2.19±0.55)mg/ml,恶性结节的ICDNR、ICD均大于良性结节(r值分别为6.63、6.39,P值均〈0.05),而恶性结节IC病灶小于良性结节(t=10.13,P〈0.05)。动脉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病灶分别为0.39±0.29、(2.23±1.77)mg/ml、(3.81±1.50)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49±0.22、(2.97±1.91)mg/ml、(3.17±1.64)mg/ml,恶性结节ICDNR、ICD小于良性结节(t'=2.08,t=2.12;P值均〈0.05),恶性结节IC融大于良性结节(t=2.12,P〈0.05)。静脉期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NIC分别为0.45±0.21、0.58±0.37,恶性结节小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平扫期ICDNR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92,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陈泽谷吴莉陆琳杨光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碘浓度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尼莫地平和口服尼莫地平在健康兔和蛛网膜下腔充血(SAH)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探讨皮下给药是否优于口服给药并达到目标血清浓度。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NZW兔36只分为6组(n=6):口服尼莫地平组(5、15mg/kg组),皮下注射尼莫地平组(2.5、5、15mg/kg组),SAH+皮下注射尼莫地平组(2.5mg/kg),测量各组尼莫地平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口服15mg/kg的尼莫地平会产生更高的峰值血浆浓度(Tmax),并且增加峰值血浆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亦大于5mg/kg。对于皮下给药后观察到达到Tmax的时间具有相反的趋势,其中15mg/kg导致较低的Tmax,并且具有比5mg/kg更低的AUC倾向。(2)相比口服给药,皮下注射组的平均尼莫地平浓度显著大于7ng/mL(P<0.01),且尼莫地平血浆浓度保持在7ng/ml以上的时间明显大于口服给药(P<0.01)。(3)健康NZW兔中2.5mg/kg皮下尼莫地平产生的Cmax、Tmax和AUC值,与5和15mg/kg皮下注射后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4h测量的平均尼莫地平浓度高于7ng/mL的目标治疗水平条件下,健康NZW兔(12.9±10.0)ng/mL和SAH(11.8±4.6)ng/mL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皮下施用尼莫地平优于口服尼莫地平,并可以将24h后尼莫地平血浆水平维持在7ng/mL以上,有助于研究尼莫地平治疗SAH后延迟血管痉挛的机制。
杨光李香营王雄陈晶
关键词:尼莫地平皮下注射口服蛛网膜下腔出血生物利用度
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在观察颅颈交界区韧带结构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的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gradient echo sequence,3D-GRE)对颅颈交界区韧带结构的显示价值。方法: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D-GRE成像检测,将成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颅颈交界区各韧带结构进行观察、评估。结果:21例健康志愿者的图像皆清晰显示颅颈交界区各韧带结构特点,扫描时间为267~294 s,经三维重建后可有效显示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齿状尖韧带、覆膜的信号特点及走行结构。结论:3D-GRE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颅颈交界区韧带结构的三维数据,通过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清晰评价各韧带的结构特点,可为进一步应用于颅颈部外伤患者奠定基础。
张颖关莹梁其洲杨光陈建强
关键词:磁共振梯度回波颅颈交界区韧带
双源CT在体内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雄陈晶杨光
3T Fiesta dMRI在神经源性膀胱检查的应用价值
杨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