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野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衰竭
  • 3篇呼吸衰竭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衰竭
  • 2篇免疫抑制患者
  • 2篇囊虫
  • 2篇囊虫性
  • 2篇呼吸功
  • 2篇呼吸功能不全
  • 2篇肺囊虫
  • 2篇肺囊虫性
  • 2篇肺炎
  • 2篇肺孢子菌
  • 2篇肺孢子菌肺炎
  • 1篇低氧
  • 1篇低氧性
  • 1篇低氧性呼吸衰...
  • 1篇预后
  • 1篇正压通气
  • 1篇通气

机构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包钢医...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4篇田野
  • 3篇詹庆元
  • 3篇黄絮
  • 3篇李敏
  • 2篇易丽
  • 2篇夏金根
  • 2篇冯莹莹
  • 1篇孙同文
  • 1篇徐喜媛
  • 1篇王石磊
  • 1篇邢丽华
  • 1篇阎锡新
  • 1篇腾鸿
  • 1篇王导新
  • 1篇刘嘉琳
  • 1篇徐思成
  • 1篇谭若铭
  • 1篇邓旺
  • 1篇徐海博
  • 1篇罗红

传媒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免疫抑制患者合并低氧性呼吸衰竭还需要无创通气吗?被引量:4
2016年
接受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的免疫抑制合并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早期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可显著改善氧合、降低气管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尽管近期欧洲一项纳入374名免疫功能抑制危重症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eontrolled trial,RCT)发现NPPV组和对照组(经鼻高流量氧疗)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均无显著差异,但NPPV的疗效受患者选择及多种操作因素的影响,早期应用NPPV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NPPV用于辅助气管镜检查及早期拔管时对于查找呼吸衰竭病因及缩短有创通气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NPPV仍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线选择。
田野黄絮李敏詹庆元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呼吸衰竭免疫抑制
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2010—2015年41例结缔组织病PCP合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搜集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药物治疗、并发症以及住院死亡等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41例患者住院病死率为75.6%(31/41),入ICU时氧合指数中位数为120(55~180)mmHg(1 mmHg=0.133 kPa)。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90.2%,37/41)、发热(87.8%,36/41)和干咳(65.9%,30/41)。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和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比例分别为58.5%(24/41)和17.1%(7/41)。病死组年龄为(58±15)岁,高于存活组的(39±17)岁(t=3.018, P=0.002);病死组入ICU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为19±5,高于存活组的15±6(t=2.528, P=0.019);病死组气压伤发生率(12/31)高于存活组(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3,P=0.021),病死组入ICU时氧合指数(116±49)低于存活组(1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P=0.007)。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ICU时氧合指数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 95% CI为1.002~1.006,P=0.048)。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PCP合并ARF后病死率高,入ICU时低氧合指数和发生气压伤是死亡的高危因素。
黄絮翁利易丽李敏冯莹莹田野夏金根詹庆元杜斌
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肺炎肺囊虫性呼吸功能不全
非HIV免疫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和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非HIV发生PCP且合并ARF的92例患者。搜集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药物治疗、并发症、住院死亡等相关指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患者在感染PCP之前均存在明确的免疫抑制,基础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主(69.6%,64/92);均经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姬姆萨染色或PCP-PCR检测阳性确诊。发生PCP后均合并了ARF,入ICU时氧合指数为(139.6±65.4)mmHg。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为(19±5)分,影像学表现以弥漫的双肺磨玻璃影为主(94.6%,87/92)。所有患者均使用了复方磺胺甲唑片治疗,仅3.3%(3/92)患者未使用激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曲霉菌感染的比例分别为57.6%(53/92)和21.7%(20/92)。住院期间有创通气患者比例90%(81/90)。入ICU时使用无创通气比例为22%(18/82),但其中83.3%(15/18)患者无创通气失败转为有创通气。中位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17 d和11 d,住院病死率为76.1%(70/92)。结论非HIV免疫抑制患者感染PCP合并ARF的基础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症状较重,混合感染常见,病死率较高。
黄絮翁利易丽李敏冯莹莹田野夏金根詹庆元杜斌
关键词:免疫耐受肺炎肺囊虫性呼吸功能不全
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调查中国大陆地区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非干预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中国大陆19家医院的20个ICU内符合柏林ARDS标准定义的老年(≥65岁)ARD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ARDS高危因素、呼吸支持数据和预后数据,描绘老年ARDS预后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170例老年ARDS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为15例(8.8%)、73例(42.9%)和82例(48.2%)。老年ARDS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肺炎(134例,78.8%)。在ICU住院期间,共64例(37%)老年患者接受了无创通气,其中28例(43.8%)转为有创机械通气。ICU期间使用有创通气的老年ARDS患者为130例(76.5%),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最终全部使用了有创通气。88例(51.8%)患者合并了其他脏器功能衰竭。105例(61.8%)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多因素分析提示入组24 h后的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SOFA)评分和氧合指数、入ICU前7 d累积液体平衡及休克为院内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入组24 h氧合指数:P=0.0300,RR=0.196,95%CI为0.045~0.853;入组24 h SOFA:P=0.030,RR=0.725,95%CI为0.543~0.969;前7 d累积液体平衡:P=0.026,RR=1.000,95%CI为1.000~1.000;合并休克:P=0.034,RR=0.140,95%CI为0.023~0.863)。结论入住ICU的老年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高,入组24 h后更高的SOFA评分、更低的氧合指数、入ICU前7 d更高的累积液体正平衡及休克会增加老年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入ICU后的前7 d在循环稳定的前提下维持液体负平衡可能改善ARDS的住院存活。
黄絮吴大玮卢海宁王导新邓旺孙同文邢丽华刘韶华王石磊罗红张晗刘嘉琳谭若铭杨敬平徐喜媛乌日娜阎锡新徐海博徐思成罗霞赵蓓蕾潘滨海腾鸿陈丽娟田野蔡莹詹庆元
关键词:老年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