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英 作品数:5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91例效果评价 2014年 目的评价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和同期91例患者行腹式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SF-36量表评价TVH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TVH手术时间为(107±35)min,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为(14±9)g/L。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收缩压波动范围为(14±9)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波动范围为(10±7)mmHg,脉搏波动范围为(12±7)次/min。术后48h内排气53例,术后病率15例,除手术时间外其余各项均明显优于TAH。TVH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9%)与TAH(5.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H手术前后患者除社会功能外,生理功能、生理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7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VH患者术中干扰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TVH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高。 杨会英 张灵武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式子宫切除术 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青霉素钠治疗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9例,根据孕期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孕早期治疗组(44例)、孕中晚期治疗组(47例)和未治疗组(18例)。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孕期监测RPR,Ⅰ、Ⅱ期梅毒RPR下降明显,隐性梅毒下降缓慢。早产、流产及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在孕早期治疗组、孕中晚期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分别为0%,17.02%和44.44%。新生儿的感染率分别为0%,14.29%和76.9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经治疗后,严密随访,RPR均于6~12个月转为阴性。结论及早、规范、足量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 杨会英 张玉荣关键词:梅毒 新生儿感染 替诺福韦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2年 研究替诺福韦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及阻断成功率。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9月~2021年3月接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15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后行对比性治疗研究,予以对照组(n60)替比夫定治疗,予以观察组(n90)替诺福韦治疗。以治疗前后孕妇HBV-DNA载量,血ALT水平变化及新生儿HBV-D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为标准,评价两组阻断治疗效果;以治疗期间孕妇血清、乳汁中药物残留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率为标准,评价两组治疗安全性;以新生儿头围、体质量及身长为标准,比较两物药物对胎儿发育影响性。结果 (1)观察组孕妇产前LogHBV-DNA、ALT,血清药物含量、乳汁药物含量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两组阻断治疗后新生儿HBV-DNA、HBsAg阳性率,新生儿头围、体质量、身长及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阻断治疗中的应用均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感染路径,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且安全性相当,其中替诺福韦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阻断效果存在优势性,可依据患者病毒载量情况酌情选择药物实施治疗。 杨会英 郝晶关键词:替诺福韦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孕妇 母婴阻断 梅毒产妇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对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 探讨梅毒感染产妇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对乳汁中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并且产后进行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梅毒产妇共360例,按入院时RPR滴度分两组,即RPR高滴度组(RPR≥1∶4)和RPR低滴度组(RPR<1∶4)。利用梅毒螺旋体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产后乳汁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分析两组血液及乳汁的化验结果,了解孕期血清RPR及驱梅治疗对乳汁梅毒抗体的影响。结果 360例产妇中,RPR高滴度组170例,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ELISA阳性者114例;RPR低滴度组190例,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ELISA阳性者63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1,P<0.01)。另外,在高滴度组的170例产妇中,有79例孕期驱梅治疗后RPR滴度下降达到4倍或以上(治疗有效组),其中56例产后化验乳汁梅毒抗体ELISA阳性(阳性率70.89%);剩下91例孕期驱梅治疗后RPR滴度下降不足4倍(治疗无效组),此91例产后化验乳汁梅毒抗体ELISA均阳性(阳性率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42,P<0.01)。结论 血清RPR滴度高的梅毒产妇,乳汁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概率较高;孕期驱梅治疗对降低乳汁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影响。 郝金玉 宁淑敏 陈静 国心 杨会英 郝晶 毕红影 吕妍妍 曹振兰 郝振云 施艳莉 曹武奎关键词:乳汁 HBIg联合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替比夫定对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该院产科门诊收集的330例HBs Ag阳性、HBV-DNA定量≥1×106copies/ml孕妇分为研究组(246例)和对照组(84例),研究组孕妇分别于孕第28、32、36周注射200 IU HBIg,同时口服替比夫定至分娩,对照组孕妇仅注射HBIg,未口服替比夫定。两组新生儿均出生后注射200 IU HBIg,分别于出生后6 h、第1个月、第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10μg,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及出生1年后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对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1 min Apgar、性别等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8.727,P=0.003),研究组新生儿的HBV-DNA阳性率为1.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χ2=18.893,P=0.000),研究组新生儿的HBs Ab阳性率为22.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χ2=13.205,P=0.000),研究组的HBs Ab阳转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χ2=6.281,P=0.012)。结论:HBIg联合替比夫定能够有效阻断高病毒载量HBs Ag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 杨会英 宁淑敏 张玉荣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表面抗原 母婴传播 阻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