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希剑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介入
  • 5篇血管
  • 4篇动脉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出血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杂交手术
  • 2篇腔内
  • 2篇肿瘤
  • 2篇顽固
  • 2篇顽固性
  • 2篇细胞
  • 2篇脑血管病
  • 2篇鼻腔
  • 2篇大出血
  • 1篇动脉海绵窦瘘

机构

  • 10篇湖北科技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5篇杜希剑
  • 9篇章凯敏
  • 8篇余开湖
  • 3篇郑小宁
  • 2篇何立
  • 2篇于加省
  • 1篇姜琼
  • 1篇于家省
  • 1篇汪弢
  • 1篇周义成
  • 1篇虞冬辉
  • 1篇贾清
  • 1篇管汉雄
  • 1篇林凤平
  • 1篇鲁建华
  • 1篇龚晓明

传媒

  • 3篇湖北科技学院...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SA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介入杂交手术平台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并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手术治疗前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7例(共23个动脉瘤),同时比较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2D-DSA)、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17例病理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中2D-DSA共检出16例,1例微小血泡样宽颈动脉瘤因病灶太小漏诊,准确率为94.12%,3D-DSA全部检出,准确率达100.0%,但两种检测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0.310)。15例宽颈动脉瘤术中达到致密栓塞;2例未破裂颈内动脉巨大宽颈动脉瘤予以较疏松填塞。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因术前出血量大,栓塞治疗后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16例恢复工作,1例呈迁延性昏迷状态(治疗3个月)。复查DSA16例动脉瘤消失,1例疏松填塞的巨大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瘤腔仍有血流灌注,但动脉瘤未增大。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能够有效提髙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可有效防止再出血,提髙复杂动脉瘤的治愈率,期间应用DSA技术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并对预后做出可靠判断。
杜希剑余开湖章凯敏于加省
关键词:颅内复杂动脉瘤DSA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指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迂曲、扩张和延长,是一种少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性脑血管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由于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对脑神经、脑干的压迫以及后循环缺血等改变,致残及致死率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VBD可能是后循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5例VBD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以期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及重视。
鲁建华虞冬辉汪弢杜希剑龚晓明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循环血管
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诊断嗅神经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嗅神经肿瘤(olfactory nerve tumor,ONB)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用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ONB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患者中的9例患者的MRI平扫结果显示为T1WI上低信号软组织影,T2WI上高信号影,确诊率高达90%。10例患者的MRI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鼻副窦粘膜有强化,确诊率高达100%,MRI增强扫描的确诊率高于MRI平扫,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影像分析可以清楚显示肿瘤所在部位及侵犯范围,在嗅神经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嗅神经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章凯敏杜希剑余开湖于加省
关键词:鼻腔嗅神经磁共振成像
携带125I粒子支架与普通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价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64例,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I粒子支架分为两组:普通支架组(A组)28例,^(125)I粒子支架组(B组)36例。^(125)I粒子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困难改善率、支架通畅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生存期。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及短期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100%;12个月内B组患者食管支架通畅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比A组平均高约13 769.57元;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B组均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费用较普通支架高。
田红岸余开湖郑小宁余炫颉杜希剑
关键词:食管癌介入治疗
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外伤性顽固鼻腔大出血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顽固性鼻腔大出血行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与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资料。结果:27例颈外动脉分支出血,其中1例蝶腭动脉伴副脑膜动脉同时破裂出血;7例发生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微导管超选择性靶血管插管后采用明胶海绵、PVA颗粒、弹簧圈、可脱性球囊等栓塞;2例再发鼻出血经填塞后缓解,其余一次栓塞止血成功;1例术后发生偏盲。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明确外伤性顽固鼻腔大出血责任血管的"金标准",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微侵袭、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杜希剑余开湖章凯敏于家省
关键词:顽固性鼻出血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远隔性小脑出血CT表现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RCH)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3例脑膜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出现意识障碍,行紧急CT平扫发现并发RCH,回顾性分析RCH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术后手术部位可见大量硬膜下血肿及少量蛛网膜下腔岀血,此2例可见两侧小脑上表面脑沟、脑叶岀血,呈"斑马征";1例手术后可见少量左侧小脑上表面叶及右侧天幕缘出血。结论:典型RCH表现为小脑单侧或双侧表面沟或小脑叶裂弧条线高密度影,呈"斑马征",为其特征性CT表现,与术后颅内压突然增高或降低,引起脑组织移位,导致桥静脉断裂有关。
章凯敏杜希剑管汉雄贾清姜琼周义成
关键词:脑脊液神经外科手术
多学科协作盆腔“杂交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附90例报告)
2014年
目的回顾我院多学科协作盆腔"杂交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模式的经验,评估盆腔"杂交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A、B两组各90例,A组经Hybrid room平台实施"杂交手术";B组妇产科常规手术。监测并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包括FSH、LH、E2)、月经恢复情况等,研究"杂交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间FSH、LH和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83例(92.2%),B组51例(56.7%)保留正常卵巢功能,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盆腔"杂交手术"安全可靠,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杜希剑何立章凯敏余开湖郑小宁田红岸
关键词:盆腔杂交手术介入卵巢功能
术前高分辨率MRI评估T3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术前高分辨率MRI评估新辅助治疗用于T3期直肠癌效果的价值。方法165例T3期直肠癌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前接受高分辨率MR检查,观察直肠系膜受累情况、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评估T分期、N分期;之后手术切除肿瘤,术后以结直肠癌TNM分期标准行病理学再分期及肿瘤退缩评分(TRG),系统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新辅助治疗后,根据TNM分期评价标准,63例疗效好,102例效果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和肿瘤N分期、T3亚分期及肿瘤直径(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肿瘤T3亚分期、肿瘤直径是TNM分期评估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TRG系统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患者年龄、肿瘤标记物及肿瘤T3亚分期、N分期、肿瘤直径、直肠系膜受累情况等均与之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高分辨率MRI可用于术前预测T3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杜希剑余开湖章凯敏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分期新辅助治疗
头颈部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发生过敏反应2例报道
2020年
硫酸氢氯吡格雷于2001年在国内被批准上市。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支架术后血栓事件的最常用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有少数病人可发生过敏反应。随着国外氯吡格雷脱敏治疗的成功,研究者们最初认为氯吡格雷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然而,药物过敏反应也存在异质性。研究报道,95%的氯吡格雷过敏反应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1]。本文就2例接受头颈部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发生过敏反应的老年病例进行报道。
陈瑶余开湖郑小宁杜希剑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头颈部血管迟发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常规CTA检查以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的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42例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种影像学技术的检查结果。结果:在成像图像质量对比中,常规CTA扫描时的Ⅰ级图像质量比例为92.86%(39/42),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Ⅰ级图像质量比例为88.1%(37/4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图像减影时间分别是(8.54±0.43)mSv、(76.13±5.47)s、(27.59±3.52)s,相比采用常规CTA检查的(11.38±0.78)mSv、(97.07±9.67)s、(48.14±5.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介入治疗后的影像复查中,可以采取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方便放射科医师读片,同时相比常规的CTA技术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以及更短的扫描时间,对患者的损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章凯敏杜希剑
关键词:双能量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复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