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涛

作品数:85 被引量:91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25篇天文地球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气候
  • 24篇气候变化
  • 8篇应对气候变化
  • 6篇低碳
  • 6篇生态
  • 6篇可持续发展
  • 5篇能源
  • 5篇气候治理
  • 4篇生态文明
  • 4篇气候谈判
  • 4篇全球气候治理
  • 4篇海洋科技
  • 4篇
  • 3篇低碳经济
  • 3篇第三次工业革...
  • 3篇谈判
  • 3篇气候变化框架...
  • 3篇强国
  • 3篇全球环境
  • 3篇联合国气候变...

机构

  • 77篇中国21世纪...
  • 23篇国务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清华大学
  • 7篇中央财经大学
  • 7篇科技部
  • 7篇国家发展和改...
  • 6篇天津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科技大学
  • 4篇上海国际问题...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5篇王文涛
  • 22篇刘燕华
  • 12篇李宇航
  • 6篇仲平
  • 5篇何霄嘉
  • 5篇朱松丽
  • 5篇张九天
  • 5篇汪航
  • 4篇李玉娥
  • 4篇刘硕
  • 4篇于宏源
  • 4篇李玉龙
  • 4篇马欣
  • 3篇高清竹
  • 3篇陈跃
  • 3篇刘宁
  • 3篇钱凤魁
  • 3篇王灿
  • 3篇高翔
  • 2篇朱留财

传媒

  • 25篇中国人口·资...
  • 9篇气候变化研究...
  • 6篇全球科技经济...
  • 4篇可持续发展经...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创新科技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技术学报
  • 2篇创新人才教育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世界环境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经济纵横
  • 1篇中国能源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2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金融:政策实践、发展模式与支持策略被引量:6
2022年
发展蓝色经济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要求,金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与面向海洋部门的传统金融活动不同,蓝色金融旨在考虑可持续性原则下支持和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向蓝色增长转型,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的领域。但是,蓝色金融在政策设计与实践应用上均处于探索阶段,模式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仍不完善。因此,在回顾国际、国内蓝色金融政策与实践的基础上,给出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场景的蓝色金融发展模式及金融产品设计,并从组织协调、运行保障和信息共享三个角度提出支持蓝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王文涛汪永生
关键词:蓝色金融海洋强国
巴西海洋与极地领域科技创新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2年
巴西地处南大西洋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深水海洋油气技术先进,产业区域性聚集明显,受极地气候变化影响明显,在此大背景下,巴西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极地发展对其国际地位、政府治理、产业经济和社会稳定的联动影响。近年来,巴西借助部际海洋资源委员会、南极事务委员会等专业管理和决策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海洋与极地战略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旨在全面推动巴西在全球海洋与极地科技事务中的顶层部署和研究领域,尤其是费拉兹司令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成,为巴西参与南极事务奠定了基础设施和支撑。中国可在借鉴巴西海洋与极地事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深水油气开发技术的成功经验上,持续加强与巴西的深层合作,积极寻求两国在海洋与极地科技开发中的相互战略支持,建立和谐稳定的中巴双边科技创新长效合作机制,更加有利于中国海洋与极地科技创新的全面发展。
李宇航王莹莹王莹莹王文涛
关键词:海洋技术
我国科普奖励现状探析被引量:6
2020年
当前,科普奖励已成为科技奖励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科普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科普奖励工作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国家科普奖励体系仍不健全完善,科普奖项的数量类型、评奖机制、影响力等均存在一定不足,不同地区科普奖励工作开展情况良莠不齐,社会力量设奖数量较少,品牌知名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在今后建立科普奖励体系的过程中,尽快完善奖励制度,提升科普奖励在科技人员乃至社会中的影响力,以期促进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发展。
李宇航王文涛陈其针黄云洁张玉虎
关键词:科普
基础四国加强气候变化科技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被引量:1
2011年
基础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合作方面,具有共同参与的广泛兴趣和优势互补的双赢特点。四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不仅能促进四国的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及成果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扩大四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利益交集,还将不断加深四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四国已有气候变化科技合作的基础,合作中面临的障碍也有可能克服。四国科技合作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苏明山李昕鲁传一赵秀生王文涛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
海洋支撑碳中和技术体系框架构建的思考与建议被引量:9
2022年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上正在从增汇和减排两个技术体系层面探索实践海洋对碳中和的支撑作用。本文立足中国海洋碳汇资源扩增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从滨海湿地、渔业碳汇、微生物碳汇、海底碳封存、海洋可再生能源、耦合优化及前瞻性技术方面,构建了海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体系,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展望。建议加强海洋支撑碳中和工作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示范、产业推广的技术体系和科研平台;加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国实践,综合评价滨海湿地固碳增汇与关键生态服务功能的协同效应;加快海洋碳汇核算和交易机制研究,适时推出中国主导的海洋碳汇核算标准规范和方法学;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发起中国牵头的海洋碳中和国际大科学计划。
王文涛刘纪化揭晓蒙李黎何方
关键词:减排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机遇与行动被引量:65
2021年
“双碳”目标自提出以来在中国迅速推进。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中国可重点开展行动的领域和方向。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碳减排压力大、时间紧、代价高、技术储备不足、发展不平衡、摆脱“碳锁定”成本高、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利益调整复杂等挑战。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新冠疫情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创造了绿色复苏的机遇,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并为其难点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未来中国应在推动科技进步、发挥好碳市场作用、扩大绿色投资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强化创新驱动与绿色金融发展,并通过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掌握竞争话语权、全方位和多角度参与全球治理与合作等方式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确保“双碳”目标有效实现。
刘燕华李宇航李宇航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弱化《公约》下承担的历史责任,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是损失与危害谈判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在2013年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19)上损失与危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坚持损失与危害议题的本质是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坚决抵制责任转嫁;损失与危害谈判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部分发展中大国承担出资义务是不公平的要求;确保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具备活动组织、资金来源、效果评估与报告等一系列核心职能,以争取损失与危害议题谈判取得成功。
马欣李玉娥何霄嘉王文涛刘硕高清竹
关键词:气候变化谈判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与第一承诺期的差异辨析被引量:7
2013年
2012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多哈会议确立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反映了南北两大阵营以及欧盟、"伞形集团"和发展中国家三股力量之间长达八年谈判的博弈结果。多哈会议所确立的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与第一承诺期存在重大不同,第二承诺期在提高减排力度、灵活机制及其适用资格、排放许可分配方式等方面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有利于确保减排的质量。然而第二承诺期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减排目标的内涵和核算方式上不统一,这为附件一和非附件一缔约方在"德班平台"下提出2020年后的减缓目标和减排进展衡量机制的安排造成了困难;同时,第二承诺期在法律效力上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其发展成为以国内法律保障为基础的国际自愿减排体系,进而为后续谈判和机制安排带来了重大的不确定性。
高翔王文涛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谈判法律性质
新时期中国气候变化科技部署的格局与趋势评估被引量:3
2019年
我国履行《巴黎协议》下国家自主贡献(NDC)的承诺对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十三五”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和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部署出现了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广泛的调查问卷,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Net-Map工具,发现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投入的总量虽有较大增加,但领域布局仍不平衡,科技经费资助渠道仍需整体优化。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达到261.32亿元,显著高于“十二五”末期的138.59亿元,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投入在各领域的布局并不平衡,减缓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仍在继续甚至加强,影响及适应领域的支持不足。气候变化科技的资助渠道虽然得到优化和整合,但仍未单独设立气候变化重点专项,立项形式仍较分散,需要对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任务进一步优化整合。地方气候变化科技资源布局的差异较大,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未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管理和部署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投入仍需要大幅增加,各领域投入需要倾向性的平衡。按照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突出全球视野和原始创新、兼顾传统优势与新交叉增长点的原则,加快制定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2035战略,为全面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及行动和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张雪艳汪航滕飞闫冬王文涛马欣
关键词:气候变化
俄罗斯海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浅析
2024年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俄罗斯作为传统的海洋大国,在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了解俄罗斯海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可以为正处于新发展阶段的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事业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从俄罗斯海洋科技管理体系结构、海洋科技创新机构、海洋科技创新战略三个方面分析并总结了俄罗斯海洋创新管理体系的特点:健全的创新管理体系为海洋科技创新奠定基础;高层级海洋战略规划引导海洋科技创新优先方向;科研经费来源缺乏多元性对其海洋科技创新活动构成挑战;海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创新管理体系具有特异性。结合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启示建议:提升海洋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能力;不断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力量体系;加强海洋科技战略研究;积极寻求中俄海洋和极地领域双边合作。
王茹孟野王文涛王金平刘嘉玥薛明媚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