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慧芳

作品数:20 被引量:7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结核
  • 12篇分枝杆菌
  • 12篇杆菌
  • 7篇结核分枝杆菌
  • 6篇耐药
  • 6篇基因
  • 5篇突变
  • 4篇HIV感染
  • 3篇突变特征
  • 3篇耐药基因
  • 3篇结核病
  • 3篇结核感染
  • 2篇多药
  • 2篇药物性
  • 2篇异烟肼
  • 2篇缺陷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综合...
  • 2篇耐多药

机构

  • 19篇广西壮族自治...
  • 8篇广西中医药大...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贵港市疾病预...
  • 2篇南宁市第四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19篇覃慧芳
  • 12篇叶婧
  • 10篇崔哲哲
  • 8篇梁大斌
  • 8篇林玫
  • 8篇黄莉雯
  • 5篇黄彦
  • 5篇区进
  • 5篇蓝如束
  • 4篇周崇兴
  • 2篇林定文
  • 2篇罗丹
  • 1篇谢志满
  • 1篇赵锦明
  • 1篇潘冬香
  • 1篇罗丹
  • 1篇周凌云
  • 1篇黄敏莹
  • 1篇葛利辉
  • 1篇覃雄林

传媒

  • 7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与非边境地区耐药肺结核疫情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边境与非边境地区耐药肺结核疫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选取广西境内东、西、南、北、中5个地区的桂林、贵港、崇左、百色和防城港5个市作为研究点。其中,与越南接壤的百色、崇左、防城港3个市作为边境组.未与越南接壤的桂林、贵港2个市作为非边境组。将研究期间内在调查点登记治疗、痰涂片阳性且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的肺结核患者纳人研究.并采用比例法对患者的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两组患者的耐药情况。研究共纳入患者1306例,其中边境组631例.非边境组6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产生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边境组的总耐药率(1& 1%. 114/631)、单耐药率(9. 5%, 60/631)、多耐药率(2. 7%, 17/631)和耐多药率(5. 9%,37/631),高于非边境组的总耐药率(11.1%, 75/675)、单耐药率(7. 7%, 52/675)、多耐药率(1.8%,12,675)、耐多药率(1.6%.11/675),且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耐药= 12. 75,χ^2耐多药=16.52.P值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境地区和非边境地区的耐药影响因素均为患者类型.复治是两地肺结核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其OR值在边境地区为1. 86(95%CI: 1. 13~3. 05;Wald χ^2=5. 97,P=0.015),在非边境地区为2.72(95%C7:1.39~5.33;Wald χ^2=8.45,P=0. 004),结论广西边境地区耐药肺结核疫情较非边境地区严峻.两地区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均为复治。
龙茜林玫蓝如束崔哲哲梁大斌林定文罗丹叶婧覃慧芳黄莉雯黄敏莹
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吡嗪酰胺耐药的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2018年广西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中获取31株吡嗪酰胺耐药菌株和624株吡嗪酰胺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吡嗪酰胺基因突变和耐药表型的相关因素。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比例法药敏检测和基因测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6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22株发生了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为pnc A和pan D基因突变,其中pnc A基因突变21株,pan D基因突变1株。31株吡嗪酰胺表型耐药株中,6株发生基因突变,吡嗪酰胺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符合率为19.35%(6/31),二者检测结果吻合度不高(Kappa=0.195)。吡嗪酰胺耐药株基因突变率(19.35%)高于吡嗪酰胺敏感株基因突变率(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51,P<0.01)。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类型有16种,以单位点突变为主,占90.91%(20/22)。突变比例最高的位点为pnc A90(18.18%),突变碱基为ATC→AGC,突变氨基酸为异亮氨酸-丝氨酸。复治(OR=3.19)和耐多药(OR=5.03)是吡嗪酰胺耐药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复治(OR=3.22)是吡嗪酰胺耐药表型耐药的危险因素,男性可能是吡嗪酰胺表型耐药的保护因素(OR=0.39)。结论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与pnc A和pan D基因突变有关,基因突变以pnc A90单位点突变为主,对于复治、女性以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上应警惕吡嗪酰胺耐药的可能。
刘港蓝如束覃慧芳秦小玲秦翊翔徐若兰罗丹
关键词:结核吡嗪酰胺全基因组测序
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对5种一线抗结核药品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耐药监测收集的721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223株结核分枝杆菌发生了耐药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0.93%(223/721)。突变率前5位的基因为:katG(16.09%,116/721)、rpoB(12.21%,88/721)、embB(8.46%,61/721)、rpsL(6.10%,44/721)、rrs(4.72%,34/721),均以单位点突变为主;突变率前5位的基因位点为:katG315(12.34%,89/721)、rpsL43(5.27%,38/721)、rpoB450(4.85%,35/721)、embB306(4.02%,29/721)、rpoB445(2.91%,21/721)。rpsL基因、rpsL43位点和rpoB445位点突变率在北京基因型中高于非北京基因型[10.51%(43/409)和0.32%(1/312),χ^(2)=32.090,P=0.000;9.05%(37/409)和0.32%(1/312),χ^(2)=26.992,P=0.000;4.40%(18/409)和0.96%(3/312),χ^(2)=7.404,P=0.007]。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品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以katG、rpoB、embB、rpsL、rrs基因突变为主,rpsL基因、rpsL43位点和rpoB445位点突变与北京基因型有相关性。
罗丹覃慧芳叶婧赵锦明秦翊翔蓝如束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抗药性突变基因型
三种结核潜伏感染试验在HIV感染人群中的应用评价
2023年
目的评价AIMTB和T-SPOT检测方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中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2年9~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HIV感染者的血样标本,使用雷德AIMTB、迪奥T-SPOT和凯杰QFT三种方法进行检测,以QFT作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AIMTB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4.6%,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72%、76.19%;T-SPOT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7.6%,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3.02%。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与QFT方法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与QFT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可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及推广。
周崇兴梁大斌黄彦崔哲哲覃慧芳黄莉雯区进叶婧
关键词: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基于PCR熔解曲线技术的结核分枝杆菌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利用基于PCR熔解曲线技术的结核分枝杆菌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方法(McSpoligotyping)对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以评价其在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广西2017年结核耐药监测点收集的949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Mc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首先,通过对其中的361株菌株的Mc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的一致性比较来评价Mc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其次,对949株菌株分型数据与SITVITWEB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取间隔区寡核苷酸国际型别(spoligotype intemational type,SIT)编号,将分型结果提交到https://www.miru-vntrplus.org/MIRU/index.faces网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McSpoligotyping分型与WGS结果一致率为94.18%(340/361),在结果不一致标本中,出现不一致较多间隔序列在第5间隔。在949株菌株中新发现基因型为121株,已定义基因型为828株;其中已定义基因型共分为84种基因型,主要归属于5种基因家族(BEIJING、T、H、EAI、LAM)和3个家系(Lineage 1、Lineage 2、Lineage 4);5种基因家族主要流行为BEIJING和T基因家族,家系中主要流行为Lineage 2。949株菌株中的822株聚为49个簇(2~528株),最大一簇为Beijing家族SIT1基因型,其余的127株菌表现为独特的基因型。结论利用PCR熔解曲线技术可快速对MTB进行基因分型,此技术较传统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对结核病疫情处置及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蓝如束叶婧罗丹覃慧芳黄莉雯苏华斌罗淋尹林玫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WGS
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基因联合突变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基因联合突变特征,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分子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18年从广西30个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中选取49株耐多药菌株和459株全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耐多药表型与基因联合突变的符合率为71.43%。单基因突变率和基因联合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均高于全敏感菌株(χ^(2)=5.753,P=0.016;χ^(2)=284.034,P<0.001)。katG和rpoB的单基因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高于全敏感菌株(χ^(2)=7.524,P=0.006;χ^(2)=4.353,P=0.037)。katG+rpoB基因联合突变在耐多药菌株中高于全敏感菌株(χ^(2)=279.956,P<0.001)。在基因联合突变的位点分布中,以katG315+rpoB450和katG315+rpoB445位点突变为主,占40.82%(20/49),2种形式的基因位点联合突变率在耐多药菌株中均高于全敏感菌株(χ^(2)=144.232,P<0.001;χ^(2)=19.014,P<0.001)。结论 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基因联合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广西耐多药筛查的重要指标。广西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以katG315、rpoB450和rpoB445位点突变为主,基因联合突变以katG+rpoB形式为主。katG315+rpoB450和katG315+rpoB445位点突变是广西地区耐多药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秦翊翔蓝如束覃慧芳叶婧秦小玲甘丽刘港徐若兰罗丹
关键词:分枝杆菌耐多药基因联合突变
一种基于自动化的分枝杆菌表型药敏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医疗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自动化的分枝杆菌表型药敏检测装置,包括自动化检测装置和自动化检测系统,自动化检测装置与自动化检测系统信号连接,自动化检测装置包括拉曼光谱仪、驱动台和用于压紧载玻片的下压组件,拉曼光谱...
周崇兴梁大斌崔哲哲黄彦叶婧黄莉雯覃慧芳区进
广西壮族自治区HIV与MTB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索广西壮族自治区HIV与MTB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双重感染的控制、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来宾市和贵港市可随访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且发现HIV感染后无结核病诊断史及抗结核药物使用史;同时纳入性别、年龄(±3岁)相近的单纯结核病患者,均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调查.通过临床特征分析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对双重感染患者、单纯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单纯结核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1024例,确诊或临床诊断并发MTB感染者160例(15.62%)(简称“双重感染组”);单纯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505例(49.32%).纳入单纯结核病患者489例.双重感染组在咳嗽咯痰[76.88%(123/160)]、符合结核病的胸部影像学改变[80.00%(128/160)]、痰涂片阳性率[7.32%(9/123)]均低于单纯结核病组[93.46%(457/489)、98.98%(484/489)、34.97%(171/489)](χ^2分别为34.88,80.76,36.20,P值均<0.01),而低热[41.25%(66/160)]、体质量下降[34.38%(55/160)]、盗汗[8.75%(14/160)]、肺外结核[22.50%(36/160)]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结核病组[8.79%(43/489)、6.34%(31/489)、3.89%(19/489)、0.41% (2/489)](χ^2=90.88,P<0.01;χ^2=82.43,P<0.01;χ^2=5.91,P=0.015;χ^2=106.73,P<0.01).双重感染组患者体质量下降[34.38%(55/160)]、气促和(或)呼吸困难[21.88%(35/160)]、胸痛[10.00%(16/160)]、腹泻数天不止[9.38%(15/160)]、舌表面鹅口疮或口腔黏膜奶酪样白斑[27.50%(44/160)]等临床表现发生率均高于单纯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6.14%(31/505)、3.17%(16/505)、0.59%(3/505)、2.18%(11/505)、5.35%(27/505)](χ^2分别为86.04,60.05,Fisher精确检验,16.75,62.53,P值均<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74.00个/mm3)明�
梁大斌林玫蓝如束崔哲哲覃慧芳林定文谢志满蒋权韦柏才
关键词: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疾病特征
广西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特征
2023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EMB)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结核病的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19年广西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连续不间断收集的655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2株乙胺丁醇耐药菌株,603株乙胺丁醇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54株发生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24%(54/655)。在比例法检测EMB耐药的52株菌株中,21株发生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38%(21/52);603株EMB敏感株中,33株发生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47%(33/603),耐药株中的基因突变率高于敏感株(χ^(2)=77.133,P=0.000)。EMB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符合率为40.38%(21/52),二者检测结果吻合度不高(Kappa值=0.343,P<0.001)。54株发生基因突变的菌株,突变基因为emb A、emb B和emb C,突变形式有20种,其中单位点突变29株,占53.70%(29/54),联合位点突变25株,占46.30%(25/54)。单位点突变中,突变比例最高的位点为emb B306(35.19%),其次为emb B497(5.56%)和emb B406(3.70%)。联合位点突变中,突变比例最高的位点为emb C270+emb B378(22.22%),其次为emb B306+emb A-12(3.70%)。性别、抗结核治疗史、基因型以及是否耐多药可能与EMB基因突变有关(χ^(2)=9.388,P=0.004;χ^(2)=27.084,P=0.000;χ^(2)=6.671,P=0.010;χ^(2)=68.82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6.150)、复治(OR=2.636)和耐多药(OR=7.333)可能是EMB耐药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北京基因型可能是EMB耐药基因突变的保护因素(OR=0.51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EMB耐药性与emb A、emb B和emb C基因突变有关,EMB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吻合率不高。对于男性、复治、耐多药以及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应关注其EMB耐药基因突变的情况。
刘港蓝如束覃慧芳秦小玲秦翊翔徐若兰罗丹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突变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并发潜伏结核感染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调查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并发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水平、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贵港市、来宾市3个研究点的AIDS防治机构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筛选,共纳入860例。调查对象均为当地AIDS防治机构目前可随访到的新登记患者及既往患者,且其感染HIV之后未服用过抗结核药物,其中,南宁市纳入的是AIDS住院患者,贵港市和来宾市纳入的是HIV感染与AIDS患者的门诊随访者。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选取其中MTB潜伏感染(LTBI)者[无结核相关症状体征、仅有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MTB和HIV双重感染者,以及单纯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MTB和HIV双重感染和LTBI者),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并发LTBI及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响因素。结果860例调查对象中LTBI者156例,检出率为18.14%(156/860),其中贵港市(门诊随访患者)、来宾市(门诊随访患者)和南宁市(住院患者)的LTBI检出率分别为30.79%(97/315)、19.47%(51/262)和2.83%(8/283),各地区间LTB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7,P〈0.01)。经多因素分析,相对于LTBI者,商业性行为有时使用安全套者[相对风险比(relative risk ratio,RRR)=7.65,95%CI=2.61-22.39]或从不使用安全套者(RRR=10.28,95%CI=4.08-25.88),经血液途径传播HIV者(RRR=10.20,95%CI=2.55-40.71)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较大;而门诊来源(RRR=0.01,95%CI=0.00-0.05)、居住在城市(RRR=0.19,95%CI=0.06-0.67),估计HIV感染病程在5-10年(RRR=0.17,95%CI=0.04-0.69)或大于10年(RRR=0.18,95%CI=0.04-0.78)的LTBI者不易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林玫崔哲哲蓝如束聂绍发覃慧芳葛利辉覃雄林何名聪
关键词:结核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