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楠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组织中环指蛋白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环指蛋白2(RNF2)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其中25对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RNF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样本中RNF2蛋白表达,并分析RNF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RNF2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细胞核内,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RNF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结直肠癌组织RNF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论RNF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 贾楠宋哲陈宝胜程进生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PCR
- 联用IGF-1、CEA、CA19-9指标进行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预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联用IGF-1、CEA、CA19-9指标进行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预判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ukes分期分为Ⅰ~Ⅱ期71例、Ⅲ期48例、Ⅳ期20例。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患者IGF-1、CEA、CA19-9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析的关系和联用IGF-1、CEA、CA19-9的临床意义。结果不同临床分期直肠癌患者的IGF-1、CEA、CA19-9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指标串联诊断直肠癌的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诊断的正确率为80.28%,Ⅲ期正确率为87.50%,Ⅳ期正确率为95.00%,且IGF-1、CEA、CA19-9 3个指标串联用于直肠癌的诊断筛查,3个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联用IGF-1、CEA、CA19-9指标进行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预判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宋哲贾楠陈宝胜周文勇
- 关键词:直肠癌临床病理
- 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灌注参数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病人,依据病理结果进行TNM分级,比较各期病人病灶感兴趣区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灌注参数[血容量(blood value,BV)、血流量(blood flow,BF)、达峰时间(time to top,TTP)、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入院时IGF-1、CEA、CA19-9水平,采用person或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灌注参数与肿瘤标记物的相关性。结果T4期BF(54.35±16.25)mL·min^-1·100 g^-1显著低于T1~T2期(89.48±27.34)mL·min^-1·100 g^-1和T3期(67.13±22.34)mL·min^-1·100 g^-1,TTP(29.13±8.35)s和PS(59.25±15.98)mL·min^-1·100 g^-1显著高于T1~T2期[(17.62±5.34)s,(31.71±7.82)mL·min^-1·100 g^-1]和T3期[(26.78±6.23)s,(47.69±11.21)m L·min^-1·100 g^-1,P<0.05];直肠癌T分期与BF呈明显负相关,与TTP和PS呈明显正相关(P<0.05)。T4期IGF-1,CEA和CA19-9显著高于T1~T2期和T3期(P<0.05)。病灶BF与IGF-1、CEA、CA19-9呈明显负相关,TTP、PS与IGF-1、CEA、CA19-9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病灶MSCT灌注参数及IGF-1,CEA,CA19-9水平与TNM分期有良好相关性。
- 宋哲李伟贾楠何翔周文勇
- 关键词:直肠肿瘤癌胚抗原CA-19-9抗原病理分期灌注参数
- 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的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应用吻合器吻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9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器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9例患者一期切除吻合器吻合术均获得成功,无吻合口漏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发生率23.6%,包括肺部感染6例,切口感染15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吻合器行一期肠切除吻合安全可行。
- 吴红军周文勇李伟宋哲贾楠
-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结肠灌洗吻合器一期吻合
-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围手术期的早期抗凝治疗
- 王亮刘雅刚周文勇李伟张庚宋哲贾楠
- 该研究对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经过抗凝以及保肝治疗,门脉系统血栓消失或减轻肝功能恢复后,择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探讨了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从而降低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抗凝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 RN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2 (RN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F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利用过表达的慢病毒转染HCT116细胞构建过表达RNF2的HCT116细胞系,通过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RNF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NF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不同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RNF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T116组、HCT116-control组、HCT116-RNF2组HCT116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T116-RNF2组细胞增殖速度、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高于HCT116-control组和HCT116组(P <0.05)。结论 RNF2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且过表达RNF2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增殖、侵袭能力,可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贾楠宋哲陈宝胜程进生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HCT116细胞生物学行为
- 下调c-Met基因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下调c-Met基因的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膀胱癌T24细胞,培养后分为空白组、上调c-Met组和下调c-Met组。对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能力、周期分布、放射敏感性进行检测,RT-PCR检测c-Met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Met、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上调c-Met组细胞c-Met、c-Met mRNA表达均高于空白组,下调c-Met组c-Met、c-Met mRNA表达均低于空白组及上调c-Met组(P<0.05)。在第24、48、72小时,上调c-Met组细胞增殖率高于空白组,凋亡率低于空白组(P<0.05);下调c-Met组细胞增殖率低于空白组及上调c-Met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及上调c-Met组(P<0.05)。上调c-Met组细胞处于G1期的比例低于空白组,处于S、G2期的比例高于空白组(P<0.05);下调c-Met组细胞处于G1期的比例均高于空白组及上调c-Met组,处于S、G2期的比例低于空白组、上调c-Met组(P<0.05)。c-Met上调组细胞D0、N、SF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调c-Met组细胞D0、N、SF2值均低于对照组与c-Met上调组(P<0.05)。上调c-Met组细胞Bcl-2、caspase3表达低于空白组,Bax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下调c-Met组细胞Bcl-2、caspase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及c-Met上调组,Bax表达低于对照组与c-Met上调组(P<0.05)。结论下调c-Met基因表达,能够阻滞细胞周期分布,提升膀胱癌T24细胞放射敏感性,调控Bcl-2、Bax、caspase3表达,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促进膀胱癌T24细胞凋亡。
- 李建伟宋苗苗孙鹏宇贾楠刘民
- 关键词:C-MET基因膀胱癌T24细胞细胞凋亡
- 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组(简称贝+卡组)和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组(简称贝+雷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静脉滴注,贝+卡组患者加用卡培他滨片口服,贝+雷组患者加用注射用雷替曲塞静脉滴注(另外建立一组静脉滴注通路)。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贝+卡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26±2.94)个月和(6.17±1.74)个月,与贝+雷组的(12.57±2.15)个月和(6.62±1.80)个月相当(P>0.05)。贝+雷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4.55%和65.45%,与贝+卡组的32.73%和61.82%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贝+雷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贝+卡组(P<0.05)。贝+雷组Ⅰ-Ⅱ级、Ⅲ-Ⅳ级手足综合征及腹泻,Ⅰ-Ⅱ级恶心呕吐及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贝+卡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相近,但前一组合在改善血清血管生长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面更具优势。
- 贾楠宋哲陈宝胜程进生周文勇刘雅刚
- 关键词:雷替曲塞卡培他滨晚期结直肠癌血管生长因子
- 大肠恶性肿瘤不同术式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大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将95例大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测定术前和术后3 d血清IgA、IgG、IgM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CRP水平、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腹术,腹腔镜下根治术效果更好,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 王亮李伟刘雅刚贾楠
- 关键词:大肠癌根治术开腹术免疫功能
- CT灌注扫描定量分析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的预测价值
- 2019年
- 目的探究CT灌注扫描定量分析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TRG)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直肠癌患者94例,根据手术标本结果分为反应组(TRG3~4级)及无反应组(TRG 0~2级)。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CT灌注扫描,治疗采用放化疗及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T灌注扫描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T灌注扫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反应性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共有23例(24.47%)直肠癌患者对放化疗有反应,71例(75.53%)患者对放化疗无反应。反应组的血流量为(38.60±7.13)ml·100 g-1·min-1,显著小于无反应组的(67.39±11.33)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3,P=0.001);反应组的MTT为(11.12±2.19)s,显著长于无反应组的(6.88±1.3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0,P<0.001);反应组的血容量和PS分别为(4.62±0.73)ml/100 g、(13.72±3.82)ml·100 g-1·min-1,与无反应组的(5.01±1.04)ml/100 g、(11.40±2.59)ml·100 g-1·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18,P=0.415;t=0.409,P=0.683)。血流量及MTT预测放化疗反应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0.89 ml·100 g-1·min-1及8.99 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及0.922,二者联合预测放化疗反应性的AUC为0.982,显著优于单项预测(Z=2.868,P=0.004;Z=2.051,P=0.004);二者联合预测的准确率(91.49%)、特异性(90.14%)显著优于单项预测(血流量:准确率75.53%,特异性73.24%;MTT:准确率79.79%,特异性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0,P=0.012;χ2=6.766,P=0.034)。结论CT灌注扫描参数血流量联合MTT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反应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宋哲李伟贾楠何翔周文勇
-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分级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