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乐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免疫
  • 2篇胃癌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芽管
  • 1篇芽管形成
  • 1篇药物
  • 1篇移植瘤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 1篇胰管
  • 1篇胰管结石
  • 1篇抑制剂
  • 1篇益生菌
  • 1篇异位移植
  • 1篇异种
  • 1篇异种移植

机构

  • 12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作者

  • 12篇刘乐
  • 11篇陈昊
  • 3篇王琛
  • 2篇张静
  • 1篇骆志成
  • 1篇刘乐
  • 1篇李雪梅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肿瘤代谢与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养不良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潜在机制被引量:7
2020年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营养不良降低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率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营养不良与肿瘤转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肿瘤浸润和转移率越高,营养不良程度越重,浸润和转移程度越重,同时随着肿瘤的转移,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增大,最终使患者病死率增加。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根本原因是营养摄入减少和消耗增加。瘤体本身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肿瘤造成的代谢紊乱,瘤细胞分泌的多种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及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因素都与患者营养不良有关。而营养不良促进肿瘤转移,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肿瘤患者存在的免疫功能受损、炎性反应、瘦素水平下降、血管生成素样蛋白、肿瘤细胞自噬等有关。对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可降低肿瘤转移的风险,防止肿瘤转移可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而对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浸润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刘乾尹振宇屈才浩李雪梅李晓梅齐文博刘乐白玉萍陈昊
关键词:肿瘤营养不良
胃癌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晚期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包括VEGFR-2拮抗剂、抗HER-2抗体)和免疫治疗药物(如抗CTLA-4抗体、抗PD-1/PD-L1抗体)的问世,晚期胃癌的疗效得到提升。目前研究较多的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相关临床数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究竟哪些因素影响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 CPI)免疫治疗的疗效,且如何选择获益人群以及建立预后评价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全身化疗、肠道菌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EB病毒、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7个方面阐述影响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刘乐刘乐白玉萍刘乾尹振宇李晓梅俞阳陈昊
关键词:胃癌
影像组学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3年
肝癌治疗原则主要依据临床分期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早中期患者以手术及局部治疗为主,中晚期患者以综合性治疗为主。已知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预后。在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时代,识别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对于成功实施个性化医疗至关重要。而对于肝癌治疗的多元化,如何对肝癌治疗反应、预后进行有效预测,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影像组学以量化的方式揭示肉眼无法识别的与微观组织异质性间接相关的宏观组织异质性,能够对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有效评估,以用于肿瘤分级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等。文章就影像组学与肝癌病理特征、基因表型及免疫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等问题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白玉萍杨洲石安娅齐文博刘乐甘铁军张静王琛陈昊
关键词:肝癌病理特征基因表型免疫特征
肠道菌群对肿瘤放疗的影响
2023年
肠道微生物群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宿主健康和肠道内环境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肿瘤的放疗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免疫失调,引起急慢性炎症。同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会影响放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现已发现应用益生菌、抗生素、粪便移植、菌群代谢物等改变宿主肠道菌群的方法具有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肠炎、增加放射敏感性及增强放疗效果的作用。文章就肠道菌群对肿瘤放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白玉萍齐文博刘乐杨洲石安娅王琛陈昊
关键词:肠道菌群放疗肿瘤益生菌抗生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及相关临床问题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前针对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都还在临床试验过程当中,早发现早隔离对防治至关重要。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诊断COVID-19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仅为30%~50%,而且检测时间长。胸部CT检查简便快捷,不仅能早期发现病灶,还能判定病灶范围及评估疗效。目前资料显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同为冠状病毒家族,病理及影像表现具有相似性。本文结合既往SARS相关文献对本病上述CT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推测其潜在的影像病理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评估病情、准确判断预后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像依据。
白玉萍Maswikiti Ewetse Paul齐文博刘乐刘乾尹振宇李晓梅陈昊
胃癌靶向治疗药物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1年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国家,长期以来,手术和化疗一直是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胃癌的预后一直不能令人满意。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成功地延长了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继靶向药物抗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获得成功后,阻断不同关键途径的新药物相继出现。然而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耐药。全文就各国指南推荐的胃癌靶向治疗药物及耐药机制进行综述,为未来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尹振宇刘乾李晓梅白玉萍齐文博刘乐陈昊
关键词:胃癌靶向治疗耐药
腺苷通路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腺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腺苷由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在CD39和CD73两种外核酸酶的作用下产生,经与腺苷受体[主要为腺苷A2A受体(A2AR)]结合而发挥效应。在肿瘤微环境中,腺苷通路被过度激活可诱导免疫抑制信号,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该文对腺苷通路调节肿瘤免疫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并对当前腺苷通路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和评价,旨在为深入认识腺苷通路在肿瘤领域的意义提供参考。
俞阳张安琪高磊尹振宇刘乾白玉萍刘乐齐文博陈昊
关键词:腺苷免疫逃逸CD73腺苷A2A受体
ERCP治疗胰管结石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ERCP治疗胰管结石(P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RCP治疗的1例P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男,72岁。因"上腹部不适10 d"于2019年10月23日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肠鸣音3次/min。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0年,慢性胰腺炎史多年。入院血糖16.7 mmol/L。CT、MRI、MRCP诊断PDS。患者于2019年10月28日行ERCP治疗。结果 ERCP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采用柱状球囊扩张胰管开口及近端胰管,采用球囊清理白色泥沙样结石,沿导丝支架放置7.5 cm胰管支架,并在胆管内放置胆管塑料支架,见胆汁及胰液排泄通畅。术后给予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饮食正常,无腹痛,血糖控制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T示胰管通畅,结石无复发。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根据PDS发生部位、大小、数量,以及胰管解剖形态变化情况采用精准个体化治疗。当主胰管内有1个结石时,ERCP取石术并放置胰管支架是最佳的选择。
尹振宇刘乾李晓梅齐文博刘乐白玉萍陈昊
关键词:胰管结石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2020年
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TX)模型是指将患者新鲜的肿瘤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依靠小鼠提供的微环境生长的一种异种肿瘤移植模型。此模型高度保留了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维持了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可代替患者进行临床前试验研究,为临床前药效的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筛选提供了有效的研发基础。本文就PDTX模型在肿瘤研究中的建立、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尹振宇刘乾李晓梅齐文博刘乐白玉萍马延龄陈昊
关键词:肿瘤异种移植肿瘤模型个体化治疗
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 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胎牛血清(FCS)、灭活人血清、RPMI1640培养基、DMEM培养基,在不同条件(孵育温度、孵育时长、pH值、起始菌浓度)下进行芽管的诱导培养,并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计算出芽率。结果:相同条件下,FCS比RPMI1640、DMEM培养基诱导出芽率高(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念珠菌起始菌体浓度为5×10^6cfu/mL时,于FCS中37℃振荡孵育2h,出芽率及芽管纯度最好;当菌体浓度超过5×10^6cfu/mL时,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出芽率反而下降。结论:优化培养条件可获得较纯的芽管,结晶紫染色法可精确定量检测芽管形成率。
刘乐骆志成
关键词:白念珠菌芽管结晶紫染色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