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康德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财政资金科技专项竞争性分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管
  • 3篇胆总管
  • 3篇结石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镜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取石
  • 2篇取石术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肝癌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腹腔镜
  • 1篇单孔腹腔镜手...
  • 1篇胆道镜取石
  • 1篇胆道镜取石术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管镜

机构

  • 6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6篇陈博艺
  • 6篇李康德
  • 5篇王振龙
  • 4篇罗晓峰
  • 3篇何涛
  • 3篇李称才
  • 2篇余勇
  • 2篇李荣
  • 2篇蔡奇
  • 2篇张玉胜
  • 1篇刘宁江
  • 1篇黄志杰
  • 1篇邓国荣
  • 1篇黄子榕
  • 1篇彭观景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 94例作单孔腹腔镜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采用大圆针或联用大圆针和疝气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术式改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式改变、手术时间、术中血管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有效方法。
罗晓峰王振龙何涛蔡奇黄志杰李康德陈博艺李荣刘宁江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胆总管结石治疗中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年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选用开腹手术,研究组选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与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治疗中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还可促使其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
张玉胜李称才陈博艺蔡奇李康德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管镜疼痛生活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围术期中的应用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开腹肝癌切除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传统组45例和ERAS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术后胃肠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 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和焦虑感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ERAS组患者对比传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2.5±0.7)天vs.(3.3±0.8)天,t=4.551,P<0.001]和排便时间[(3.1±0.6)天vs.(3.9±0.8)天,t=4.778,P<0.001]明显缩短。ERAS组比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8.6±2.1)天vs.(9.8±2.5)天,P=0.0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22.6%vs.24.4%,P=0.851)。ERAS组患者较传统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较快(均P<0.05)。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围术期,可以保障围术期安全,并不增加开腹肝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及减轻疼痛评分。ERAS在开腹肝切除术实施是安全有效的。
邓国荣陈博艺张玉胜钟其焕王振龙李康德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肝切除术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行PTCD后择期行手术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51例;平均年龄(55±9)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急诊行PTCD,感染控制后二期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TCS组(43例)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LCBDE组,52例)。PTCS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PTCS取石术,LCBDE组行LC+LCBDE+T管引流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中转开腹。PTCS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90±16)min、(8.0±1.4)d,明显少于LCBDE组的(184±18)min、(31.3±1.8)d(t=-26.620,-70.555;P<0.05)。两组无发生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PTCS组胆道出血2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LCBDE组胆漏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结石复发及胆管炎复发。结论PTCS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PTCD后的一种手术方式。
罗晓峰黄子榕王振龙何涛彭观景李康德陈博艺李荣李称才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道镜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围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康德王振龙陈博艺李称才罗晓峰余勇梁慧明
关键词:T管引流术肝内外胆管结石肝功能
联合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在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联合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在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且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病人。术前完成病人的生化、凝血功能检查、腹水B超,测定体表面积和肝体积,进行ICGR15检测,术后根据病人有否出现肝功能衰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A组)9例,以及无肝功能衰竭组(B组)39例。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及对三种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48例病人肝癌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9例,无肝功能衰竭39例,发生率为18.75%,两组病人的年龄、ALT、AST、TBIL、ALB、PT、术前Child-Pugh评分、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ICGR15、SRLV、肝门阻断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和残肝体积占比分别与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和残肝体积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准确指标,且联合应用两者可以互补优势。
罗晓峰王振龙何涛余勇李康德陈博艺李称材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ICGR15CT测量肝脏储备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