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楠

作品数:14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罗哌卡因
  • 5篇甲磺酸
  • 5篇甲磺酸罗哌卡...
  • 4篇腹横肌
  • 4篇腹横肌平面阻...
  • 3篇血流
  • 3篇神经阻滞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坐骨神经阻滞
  • 3篇超声
  • 3篇超声引导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肿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效果
  • 2篇小儿
  • 2篇TAP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机构

  • 11篇河北省第七人...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唐楠
  • 5篇张文亮
  • 4篇陈立坤
  • 2篇张笑然
  • 2篇刘叶
  • 2篇高普
  • 2篇刘亮
  • 2篇张自豪
  • 2篇刘新
  • 1篇徐红萌
  • 1篇刘新
  • 1篇杜伟
  • 1篇王红
  • 1篇王月兰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分别复合右美托咪定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的应用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分别复合右美托咪定实施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3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3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二组,每组67例。A组行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B组行注射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二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对比二组患者麻醉前、手术30min、手术结束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A组(P<0.05),运动、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A组(P<0.05);二组术后6h、24h、48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后6h、12h、24h、48h时VAS评分均依次升高(P<0.05),B组术后12h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二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麻醉前、手术30min、手术结束时的HR、MAP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和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实施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两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均相当,但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起效更快且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王朝阳唐楠杜平均杨红亮高学锋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甲磺酸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镇静麻醉在幼儿下腹部手术与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磺酸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幼儿下腹部手术与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综合外科及泌尿外科施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120例,年龄2~5岁,BMI15~18kg/m^2,ASA分级Ⅰ级。采用随机分层数字表法分为TAPB/Pro组、Pro/RF组与Sev/RF组,每组40例。TAPB/Pro组予以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Pro/RF组予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Sev/RF组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脉与吸入复合麻醉。所有患儿均在术后给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各组入手术室时、手术切皮时、牵拉病灶时及苏醒时患儿的SBP、DBP、HR、MAP和SpO2;统计TAPB/Pro、Pro/RF组患儿异丙酚总量,TAPB/Pro、Pro/RF、Sev/RF组的芬太尼总量;记录患儿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记录术后2、4、8、12h时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比较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最终受试者110例。TAPB/Pro组各时点SBP、DBP、HR、MAP均低于Pro/RF、Sev/RF组(P<0.05),TAPB/Pro组异丙酚用量低于Pro/RF组,TAPB/Pro组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低于Pro/RF、Sev/RF组(P<0.05)。TAPB/Pro组术后2、4、8h时CHEOPS评分均低于Pro/RF、Sev/RF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Pro/RF、Sev/RF组(P<0.05)。Pro/RF组和Sev/RF组各时点观察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以0.316%甲磺酸罗哌卡因行TAPB联合异丙酚静脉镇静麻醉在幼儿下腹部手术中效果确切,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唐楠杜平均夏丰娜国凤慧徐红萌
关键词:腹肌神经传导阻滞酰胺类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坐骨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疼痛及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坐骨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疼痛及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法将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阻滞模型大鼠,SO组)、右美托咪定低浓度组(模型大鼠给予右美托咪定低浓度干预,DLC组)、右美托咪定高浓毒组(模型大鼠给予右美托咪定高浓度干预,DHC组)、罗哌卡因(模型大鼠给予罗哌卡因干预,ROP组),每组9只。比较各组机械性撤足阈值、足伸姿推力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坐骨神经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NF-κB、白细胞介素(IL)-6蛋白表达。结果与SO组相比,ROP组、DLC组及DHC组在0~2.0 h各时间段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明显升高、后足伸姿推力(EPT)值明显降低(P<0.05);与ROP组相比,DLC组及DHC组0.5~3.0 h时间段PWT值明显升高、EPT值明显降低(P<0.05),DHC组在0.5~3.5 h各时间段PWT明显高于DLC组,EPT值明显低于DLC组(P<0.05)。与SO组相比,ROP组、DLC组及DH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升高(P<0.05);与ROP组相比,DLC组、DH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升高(P<0.05);与DLC组相比,DH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SO组相比,ROP组坐骨神经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ROP组相比,DLC组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DHC组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DLC组(P<0.05)。与SO组相比,ROP组、DLC组及DHC组坐骨神经组织中NF-κB、IL-6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ROP组相比,DLC组和DHC组NF-κB、IL-6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DHC组坐骨神经组织中NF-κB、IL-6蛋白水平明显低于DL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维持坐骨神经阻滞大鼠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NF-κB、IL-6炎性因子表达,发挥阵痛效果,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机制。
唐楠杜平均杨红亮高学锋王朝阳
关键词:坐骨神经血流动力学疼痛
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择期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比较两组术中MAP、HR水平,记录苏醒时间、术后躁动情况、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2h、5h、8h的疼痛行为评分(FLACC).结果:对照组T2、T3时点MAP、HR水平均高于T1时点水平(P〈0.05);观察组T1、T2、T3时点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时点MAP、HR水平均高于观察组水平(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h、5h、8h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术中患儿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优于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
唐楠刘新陈立坤吴帼艳张文亮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
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的患儿1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80例。A组予以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TAP阻滞,B组予以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T2~T4各时点SBP、DBP、HR、MAP均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术后4h、术后8h CHEOP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B组水平(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唐楠刘新陈立坤吴帼艳张文亮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疝囊高位结扎术
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小儿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小儿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应用中的最小有效容量。方法:选取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160例,所有患者ASA分级均为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儿在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牵拉疝囊时(T3)、苏醒时(T4)各时间段患儿的MAP、HR、RR和Spo2变化,记录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患儿躁动、恶心、呕吐哭闹的情况。采用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记录术后2、4、8、12 h的CHEOPS评分。结果:(1)B组患儿术中的体动及呼吸抑制次数均明显多于A组(P<0.05);(2)B组患儿芬太尼及丙泊酚的应用量均多于A组(P<0.01);(3)B组患儿术后2h、4h和术后8h的CHEOPS疼痛评分远远高于A组(P<0.01)。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是幼儿下腹部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在可视状态下进行精准操作,容量为0.3ml/kg时的麻醉效果最佳,同时减少了静脉麻醉药用量,降低了术后疼痛的程度。
唐楠刘新陈立坤吴帼艳张文亮夏丰娜张笑然
关键词:麻醉超声引导甲磺酸罗哌卡因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不同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依托咪酯的不同靶浓度,随机分为3组:低浓度组血浆靶浓度为0.40μg/L(17例)、中浓度组为0.50μg/L(17例)、高浓度组为0.60μg/L(18例),分别于T0、T1、T2、T3、T4、T5、T6等时点记录患者的MAP、HR、BIS、CO、CI及SV等生理指标,同时计算依托咪酯和舒芬太尼的使用量,最终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1)与T0比较,高浓度组各时点的HR降低但CO和SV升高(P<0.05)。T2时点,3组患者的HR、CO、CI均降低(P<0.05);T3和T4时点,3组CO、CI和SV均升高(P<0.05)。T5时间点,3组的MAP均降低(P<0.05),中、高浓度组的HR、CO、CI和SV均降低(P<0.05)。在T6时间点,3组的MAP均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与T2时间点比较,3组的MAP、HR、CO、CI和SV均升高(P<0.05);在T6时间点,高浓度组的MAP、CO、CI和SV均降低(P<0.05);(2)3组患者诱导期舒芬太尼的平均总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托咪酯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案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浓度0.5μg/L复合舒芬太尼血药浓度0.4μg/L。
夏丰娜杜伟杜平均王红张笑然王月兰唐楠
关键词: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临床评价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小腿及足踝手术患者60例,均进行术中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患者静脉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B组患者静脉注射0.2%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C组患者静脉注射0.1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结果C组患者神经阻滞即刻、切皮即刻、复位固定时、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多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且波动性更小;术后4,12,24,48 h,3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Bromage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期间,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小剂量罗哌卡因能减小血压和心率的波动,改善术后运动神经阻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唐楠杜平均杨红亮高学锋王朝阳
关键词:罗哌卡因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
改善血肿周围脑血流量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血流量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分为A组〈30ml及B组30-50ml两组,每组各35例,A组再分成A1(手术组)20例及A2(保守组)15例,B组再分B1(手术组)20例及B2(保守组)15例.入手术组患者均在发病6-12小时内手术,手术均采用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术中抽吸1/3-2/3血肿,分别于术前、术后1、5、10、21d行经颅多普勒(TCD)测量血肿侧大脑中动脉的参数,包括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入保守组患者于相应天数行多普勒检查并做记录,两组均在各时间段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IHSS).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脑出血〉15ml患者血肿侧脑血流量均较正常值减少,且出血量与血流量减少成正比,出血量〈15ml的患者脑血流量,血肿侧血流量较正常值对比无明显变化.手术组出血〉15ml的患者手术前后均有血流量的改变,随血流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IHSS)逐渐减低,且手术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IHSS)较保守组减低明显.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可以明显改善血肿周围脑血流量,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经颅多普勒(TCD)不仅可以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流量的动态变化监测,而且在患者预后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张文亮张自豪刘叶吴志宝唐楠高普刘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7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L)治疗,观察组采用LC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两组血清CRP、IL-8、TNF-α水平及对照组IL-6水平升高(P<0.01),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可明显减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损伤,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陈立坤唐楠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炎性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