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松波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凋亡
  • 1篇性别
  • 1篇性关节炎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物激活受...
  • 1篇中老年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细胞
  • 1篇软骨细胞凋亡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分析
  • 1篇糖基化
  • 1篇糖基化终末产...
  • 1篇体质
  • 1篇体质指数
  • 1篇终末产物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功能

机构

  • 3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3篇施松波
  • 2篇杨青山
  • 2篇郭士方
  • 2篇台会平
  • 2篇陈志信
  • 1篇张辉
  • 1篇金明霞
  • 1篇毛新展
  • 1篇李金龙
  • 1篇刘杰
  • 1篇吴树金
  • 1篇胡宁宁
  • 1篇王兴博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骨性关节炎滑膜病变的生物信息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探索骨性关节炎中滑膜组织的基因变化。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55235和GSE12021数据,分析数据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再对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路分析、hub基因分析等。最后分析预测与hub基因相关的转录因子和miRNA,构建互作网络。结果:通过分析得到249个DEGs,再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炎性反应、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外区域以及TNF信号通路有更多的基因富集。此外,从DEGs中筛选出10个hub基因,进行转录因子和miRNA分析,得到242个转录因子和212个miRNA与之相关。结论:对OA滑膜组织的差异基因分析,不难发现,在OA的发展过程中,滑膜组织的基因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主要涉及炎性调控、炎性反应等过程。同时预测了可能与一些关键基因相关的转录因子和miRNA,进一步揭示了分子调控网络。
丁宁杨青山施松波李金龙刘杰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分析
姜黄素通过上调PPARγ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损伤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是否与姜黄素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相关。方法原代培养家兔膝关节软骨细胞;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hodamine-123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Ψm);ATP试剂盒检测线粒体ATP生成;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PARγ、细胞色素C、Bax及Bcl-2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PARγmRNA含量;DNA-binding法检测PPARγ活性。结果 AGEs(200 mg·L-1)可明显诱导兔软骨细胞凋亡,同时线粒体跨膜电位(△Ψm)降低、ATP生成减少,caspase-3活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Bax/Bcl-2的比值增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抑制剂环孢霉素A(Cs A,100 nmol·L-1)可以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细胞凋亡;PPARγ特异性激动剂吡格列酮及姜黄素均可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给予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 10μmol·L-1预处理后,可以明显拮抗姜黄素的保护作用。同时,姜黄素可以明显上调AGEs诱导的PPARγ活性的降低,并伴随PPARγ相应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姜黄素通过上调PPARγ,有效地保护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线粒体损伤,从而抑制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
杨青山吴树金施松波毛新展郭士方陈志信台会平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线粒体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姜黄素凋亡软骨细胞
兰州市中老年体质与骨质疏松调查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关系。[方法]兰州本地居民958人纳入本研究,获取观察对象的体质资料,检测骨密度,并依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OP。对此人群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是否OP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O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男457人,女501人;年龄40~89岁,平均(61.7±7.5)岁;男性OP检出率为2.7%~21.5%,女性OP检出率11.9%~61.0%。随年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BMI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OP检出率均显著上升(P<0.001)。相同年龄组,男性BMI大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相同年龄组男性OP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女性(P<0.001)。逻辑回归表明:女性(OR=3.782,95%CI 2.415~5.85,P<0.001),高龄(OR=2.031,95%CI 1.724~2.831,P<0.001)是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大BMI(OR=0.447,95%CI 0.361~0.693,P<0.001)是OP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此组人群随年龄增加OP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女性O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在此人群中,高BMI是O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王兴博金明霞胡宁宁郭士方陈志信张辉台会平施松波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性别体质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