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筛查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20年
-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筛查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临床意义。2016年9月—2018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前对其甲状腺结节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按照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将结果与术后组织的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计算3种检测方法对甲状腺恶性结节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显示,300例患者中,乳头状甲状腺癌137例,良性结节163例。单独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检测的敏感度为65.69%、特异度95.09%、准确度81.75%,在甲状腺结节穿刺标本中,单独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度为81.75%,特异度为97.55%,准确度为89.00%,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9.27%、100%、99.67%,优于单独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筛查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符合率较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史明明邵光东宋以宁孙政张光强郝晓亮刘琪李国楼
- 关键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BRAF甲状腺结节
- 经锁骨下单孔免充气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比经锁骨下单孔免充气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1日为3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51例经锁骨下行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157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组)。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清钙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浓度、肿瘤最大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喉返神经信号改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激素及血清钙离子浓度、术后60 d的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开放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颈前区不适发生率低于开放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开放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出血、切口感染、皮下血肿、颈部乳糜漏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锁骨下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可行的,可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术后手术疤痕隐蔽,美容及颈前区功能保护效果好,值得推广。
- 邵光东宋以宁金占杰毕洁亮孙政徐春红李国楼孙宝琪史明明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锁骨下入路开放手术
- 部分游离胸大肌肌束填充乳头技术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部分游离胸大肌肌束填充乳头技术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后维持乳头外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NSM)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3例患者(实验组)使用部分游离胸大肌肌束填充乳头技术,对照组23例患者接受了传统NSM。对比两组术后1年乳头突度维持率及乳头宽度维持率;采用Harris评估标准评估术后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通过随访复发转移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相比,实验组、对照组突度维持率分别为(91.75±2.12)%、(81.73±6.12)%;宽度维持率分别为(93.63±3.47)%、(90.12±4.41)%,实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乳房美容评价: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92.31%(12/13),对照组优良率为43.48%(1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复发转移,无乳头乳晕坏死,不良事件发生率15.38%(2/13);对照组无局部复发,远处(肝脏)转移1例,复发转移率4.35%(1/23),不良事件发生率13.04%(3/2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M患者,部分游离胸大肌肌束填充乳头技术可以简单有效维持乳头体积。
- 潘宝军孙政李国楼牛兆河王海波刘波
- 关键词: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术乳房重建乳头
- 甲状腺癌多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探讨甲状腺癌多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行甲状腺结节细针活检且病理回报为不确定结节的患者186例,共检测出不确定结节201个。利用QPCR技术分别检测BRAF、KRAS、HRAS、NRAS、TERT、NTRK、RET/PTC、PAX8/PPARγ共8个基因位点,观察检测成功率、多基因检测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及多基因检测、BARF单基因检测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性质不明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多基因检测总体成功率为92.54%,失败率7.46%;201个甲状腺结节中基因突变77个,占比41.40%,BRAF突变35个(45.45%),RAS突变20个(25.97%),TERT突变7个(9.09%),NTRK突变5个(6.49%),RET/PTC 6个(7.79%)、PAX8/PPARγ4个(5.19%)。多基因检测的诊断灵敏度92.1%,准确率92.68%,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多基因检测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其诊断价值较单基因BRAF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更高。对性质不明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多基因检测可有效提升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减少漏诊率,临床操作成功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 史明明宋以宁邵光东董玮张光强刘琪孙政徐春红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结节
- NLR及PLR的结合指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结合指标(NLR/PLR)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潍坊市中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152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数据。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估NLR、PLR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并得出最佳临界值;运用费舍尔精确检验法评估临床及病理学指标与NLR、PLR的相关性;运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包括NLR/PLR在内的临床及病理学指标与新辅助化疗抵抗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的152例患者中,产生新辅助化疗抵抗(PD+SD)49例(32.2%)。分别把NLR、PLR和新辅助化疗抵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其间并无显著相关性。把NLR、PLR两种指标结合为一种指标NLR/PLR再和新辅助化疗抵抗进行统计学分析时,结果显示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高水平NLR/PLR(NLRhigh/PLRhigh)组患者的抵抗率约是其他组患者的4倍(OR=4.218,P=0.021)。结论治疗前外周血NLRhigh/PLRhigh预示乳腺癌患者发生新辅助化疗抵抗的概率较高。
- 金占杰李国楼孙政徐春红史明明
- 乳腔镜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 李国楼马晓东于志勇刘述霞孙政刘琪张光强刘锦霞史明明
- 该课题是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腔镜技术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系列研究,旨在探讨乳腔镜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手术技术、临床疗效、风险评估及合理的手术流程。 乳腺传统手术有一些固有缺陷,如难以避免巨大瘢痕、上肢水肿、功能障碍等...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乳腔镜
- 苯并(a)芘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线粒体DNA的损伤研究
- 目的研究苯并(a)芘对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的影响及对其线粒体DNA的损伤情况。方法通过苯并(a)芘对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进行染毒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线粒体DNA损伤情况。结果 B(a)P对体外...
- 陈安宁杨凯云孙政何越峰黄云超赵光强雷玉洁叶联华李光剑
- 关键词:肺癌细胞毒性实验线粒体
- 文献传递
- 阳和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 2024年
-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阴证疮疡范畴,证属阴疽,本质为阳虚痰凝,病程迁延难愈。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疗早期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效果显著。作者临证从“阳和、温通”入手治疗早期肿块型病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肿块内小剂量多点注射曲安奈德,可快速缩小肿块体积,但存在停药反弹的现象。文章通过探讨总结阳和汤联合曲安奈德病灶内注射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为早期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郝晓亮闫文文李艳敏张艳辉孙政马晓东
- 关键词:阴疽肉芽肿性乳腺炎曲安奈德中西医结合疗法
- 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潍坊地区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 2020年
-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潍坊地区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1801133(677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MTHFR rs1801133(677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BRCA1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蛋白在80例潍坊地区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及8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CA1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从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基因分型分析MTHFR rs1801133(677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MTHFR基因多态性与BRCA1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CA1基因蛋白的表达率51.25%(41/80)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25%(53/8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2.5%(26/8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显著性(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呈负相关。MTHFR rs1801133(677G>A)位点检测出GG/GA/AA 3种基因型,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GG,AA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差异有显著性(P=0.000),其中AA基因型与AG+GG基因型组相比,在乳腺癌发病风险方面差异有显著性(OR=7.36,95%Cl:1.325-2.021,P=0.000);GG基因型与AG+AA基因型比较,乳腺癌组织BRCA1基因甲基化状态方面差异有显著性(χ^2=11.589,P=0.001)。结论潍坊地区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蛋白表达显著下调,MTHFR rs1801133(677G>A)的GG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部分肿瘤相关基因发生甲基化而调控其表达。
- 孙政刘琪张光强史明明徐春红
- 关键词:BRCA1MTHFR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