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GRACE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下水储量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京津
  • 1篇京津冀
  • 1篇华北平原
  • 1篇EOF
  • 1篇INSAR
  • 1篇储量

机构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潘云
  • 2篇宫辉力
  • 2篇黄志勇
  • 1篇李小娟
  • 1篇高明亮
  • 1篇陈蓓蓓
  • 1篇王彦兵
  • 1篇张有全
  • 1篇柯樱海
  • 1篇朱琳
  • 1篇陈蜜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京津冀地下水消耗与区域地面沉降演化规律被引量:16
2017年
区域地面沉降是威胁京津冀城市群安全的重大灾害隐患。结合GRACE、InSAR等遥感新技术,通过与水文地质学科的交叉研究,初步揭示了京津冀地下水消耗与区域地面沉降演化规律,为实现区域地面沉降综合调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宫辉力李小娟潘云朱琳张有全陈蜜陈蓓蓓柯樱海王彦兵高明亮黄志勇李勇永
关键词:GRACEINSAR地下水地面沉降
基于GRACE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数据反演2003—2015年间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可以分解为3个主要模态,其对总体变化的解释率达到96.35%。其中,第1模态解释率约为80%,空间变化一致,表现出多年趋势性减少与年内季节性变化相结合的特征,推测可能由研究区内地下水开采和年内降水分布共同作用导致;第2和第3模态分别表现出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2种变化相反的空间格局,对总体变化的解释率分别约为12%和5%,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推测可能主要受沿海-内陆、山前-平原的水循环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
束秋妍潘云宫辉力黄志勇黄志勇
关键词:华北平原GRACEEO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