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艳丽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诊
  • 2篇病人
  • 1篇带轮
  • 1篇电动止血带
  • 1篇电控
  • 1篇调节机构
  • 1篇医护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检查
  • 1篇止血
  • 1篇止血带
  • 1篇上臂
  • 1篇身高
  • 1篇同步带
  • 1篇同步带轮
  • 1篇气道
  • 1篇中文
  • 1篇重症

机构

  • 7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7篇薛艳丽
  • 6篇张玉勤
  • 4篇金晔
  • 2篇张春琰
  • 1篇刘辉
  • 1篇鲁雪梅
  • 1篇赵丹
  • 1篇朱笑丛
  • 1篇张爱莲

传媒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电动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血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动止血带,包括安装外壳,安装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表带,表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同步带,所述安装外壳的左侧开设有缺槽,安装外壳的左侧开设有与缺槽相连...
薛艳丽刘鸣张玉勤
气道分级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中的应用及对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2019年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病人184例,按照治疗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在气道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胸部物理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干预后循环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和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BP、DBP、LVEF、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E/A)、PaO_(2)、氧合指数、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血肌酐、BUN、PaCO_(2)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循环功能、肾功能和呼吸功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促进病人恢复。
阮筝张玉勤金晔薛艳丽
关键词:老年人重症肺炎依从性
静脉采血充气压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脉采血充气压脉装置,该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方固定有环形的上臂固定壳体;上臂固定壳体靠近环形中空部位的一侧并排设有两个上臂固定环;每个上臂固定环靠近环形中空部位的一侧设有一个环形的气囊;气泵的出气端通...
王充鲁雪梅赵丹张爱莲朱笑丛薛艳丽
中文版丹佛创伤急诊评估标准的临床适用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中文版丹佛创伤急诊评估标准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2018年5月和2019年5月创伤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05例患者进行调查。将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105),采用医院自行制订的标准进行伤情评估,将2019年5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n=100),采用中文版丹佛创伤急诊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根据抢救结局,将转入ICU、急诊手术患者及死亡患者定义为"重症患者",将转入普通病房以及自归患者定义为"轻症患者"。对两组患者轻重症比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重症患者比例(38.0%,38/100)高于对照组(22.9%,2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文版丹佛创伤急诊评估标准有助于识别创伤急诊抢救室的重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薛艳丽张玉勤张春琰
关键词:创伤急救
一种穿刺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刺固定装置,包括存放箱,所述存放箱的顶部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和位于高度调节机构一侧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通过设置的...
金晔张玉勤刘鸣张春琰刘辉薛艳丽
急诊小儿骨科影像检查护患沟通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回顾分析急诊小儿骨科患者影像学检查中的常见护患问题,总结归纳相关规律,并建立相应对策。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急诊影像学检查的300位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在就诊及急...
金晔张玉勤薛艳丽
关键词:急诊小儿骨科影像检查护患沟通
危重患者模式化护理管理在院内外交接中的效果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有效管理危重患者院内外的安全交接,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制订危重患者院内外交接的模式化护理管理措施并于2012年1月实施。将2011年1~12月应用危重患者模式化护理管理前的29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12月应用危重患者模式化护理管理后的3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患纠纷和送接诊医护人员之间的纠纷发生率各占0.67%(20/2984),观察组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χ2=8.21,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危重患者模式化护理管理,规范了交接流程,明确了交接内容,加强了护士责任心,从而为危重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治疗与护理。
薛艳丽张玉勤金晔
关键词:危重病人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