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吴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吴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6年1~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予氨氯地平降压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FMD及血清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分别为(1.10±0.15)mm、(3.92±1.23)分,均较治疗前的(1.33±0.27)mm、(5.91±2.02)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FMD及血清NO分别为(10.41±3.45)%、(73.62±20.93)μmol/L,均较治疗前的(7.36±2.21)%、(42.13±11.43)μmol/L明显增高,且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内皮功能,稳定并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李裕强林宇彪黄宇
-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辛伐他汀内皮功能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疾病进展和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负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98例)、中危组(75例)、高危组(110例),采取面对面形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追踪随访,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得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危组及高危组负性情绪得分值明显高于低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与高危组在焦虑得分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在抑郁得分值方面明显高于中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情绪与冠心病患者疾病进展存在正相关(r=0.459,P<0.05)。结论:冠心病与负情绪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存在正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早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裕强黄宇吴一新
- 关键词:冠心病疾病进展
- 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效果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发的效果。方法:从吴川市人民医院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5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性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给予替米沙坦服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的血压水平、复发情况、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明显更低,发作次数明显更少,首次复发时间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半年LAD和LVEDD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后LAD和LVEDD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发的效果显著,对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李裕强肖辉李宇明陈娟
- 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采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患者内皮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临床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以及辛伐他汀降脂,其中小剂量组(33例)辛伐他汀用量10mg/d,中剂量组(34例)辛伐他汀用量20mg/d,大剂量组(33例)辛伐他汀用量40mg/d,观察患者血脂指标[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治疗前后水平差异情况,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流介导的(FMD)、硝酸甘油介导的(NMD)]影响。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TC、LDL-C水平降低,NO上升、ET水平降低以及FMD增加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者临床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大剂量使用效果最为理想。
- 李裕强黄宇肖辉
-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硬化辛伐他汀内皮功能
- 基于知识-行动框架的强化随访管理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行动框架的强化随访管理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知识-行动框架的强化随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后,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5.79±3.52)mm、(46.20±7.02)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3±4.11)mm、(49.12±3.12)mm,而LVEF升高,观察组为(69.17±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7±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嗜好、症状、情绪认知、疾病知识、一般生活、急救、治疗依从性、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识-行动框架的强化随访管理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李裕强吴一新肖辉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
- 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对预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探讨
- 2022年
-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讨论,各患者均接受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32例,组间对比血尿酸指标,并计算中度组vs重度组、轻度组vs重度组、轻度组vs中度组的ROC曲线下面积,根据检查制定治疗方案。结果:血尿酸指标比较,轻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尿酸指标越高,CAD患者病情越严重。计算中度组vs重度组、轻度组vs重度组、轻度组vs中度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93、0.8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有密切关系,血尿酸指标越高,其病情和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且临床可通过测定此指标指导疾病治疗状况。
- 吴康来李裕强柯良良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冠状动脉
- 探讨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时阿托品的最佳给药方法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系统地研究不同阿托品给药方法对于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本组患者均使用阿托品进行抢救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A、B、C 3组,分别使用静脉滴注方法给药、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与间隔静脉推注给药法,对比3组抢救效果。结果 3组的阿托品化的时间及其维持时间、72h时胆碱酯酶活性以及中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应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时,最佳的给药方法为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能够有效地减少阿托品化的时间和中毒情况,并能够有效地增加阿托品化的维持时间,可推广。
- 陈娟李宇明陈华生李裕强柯茜
-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阿托品给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