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明明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辐射
  • 2篇造影术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团注法
  • 2篇尿路造影
  • 2篇尿路造影术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法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分次
  • 2篇肠癌
  • 1篇迭代
  • 1篇迭代算法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脏

机构

  • 7篇宁波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2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俞明明
  • 5篇李强
  • 4篇汪玲
  • 2篇李盛
  • 2篇崔巍
  • 2篇胡春洪
  • 1篇郝光宇
  • 1篇纪建松
  • 1篇许轶群
  • 1篇黄周
  • 1篇李建斌
  • 1篇田智峰
  • 1篇王玉涛
  • 1篇王海波
  • 1篇陈孟达
  • 1篇包婕
  • 1篇程淑芳
  • 1篇吴鹤
  • 1篇王海林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源CT低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低辐射泌尿系造影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低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SBI)行CT泌尿系造影(CTU)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连续80例临床初诊为泌尿道疾病而准备行CTU检查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注射,常规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oject,FBP)重建,试验组40例采用分次注射法,低电压扫描(80kV),正弦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评估两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及影像诊断准确率。结果共7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和图像评估,其中对照组39例,试验组38例。试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E为(3.93±0.85)mSv,低于对照组的(26.68±4.07)rosy(t=-33.7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49±0.79)分和(4.39±1.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信噪比(SNR)为127.3±1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5),但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00.84±12.92和108.96±1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2%和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电压扫描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CNR值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未受明显影响。
李强孙玲麟汪玲俞明明包婕郝光宇胡春洪
关键词:尿路造影术
右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以颈动脉球部内膜厚度为对照,评估右锁骨下动脉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确诊为CAD患者的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图像资料。CCTA病变程度使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颈部血管病变使用超声下血管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估(测量点为双侧颈动脉球部和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分析CAD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并以颈动脉球部IMT值(取双侧平均值)为对照,评估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值与冠状动脉Geni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球部IMT增厚,其中发生在右侧颈动脉球部43例,左侧40例,双侧40例。37例患者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端IMT增厚,IMT增厚的发生率颈动脉球部>右锁骨下动脉起端(分别为100%和90.70%),但IMT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右锁骨下动脉>双侧颈动脉球部(r分别为0.83和0.67)。结论CAD患者的右锁骨下动脉IMT增厚发生率低于颈动脉球部,但其与冠脉Genisini积分有较高的相关性,高于颈动脉球部,右锁骨下动脉IMT是CAD较好的参考指标。
孙玲麟李强汪玲俞明明胡春洪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右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
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0至2019年收治的127例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确诊时存在远处转移30例。总结远处转移特点,分析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结果远处转移部位以肝脏(46.7%)、腹膜(46.7%)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与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3.572,95%CI:1.041~12.250,P<0.05)是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EA、CA19-9水平预测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AUC、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57、6.15μg/L、0.759、0.807和0.710、33.35 U/ml、0.621、0.830。30例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最终完成随访21例,其中死亡13例,存活8例;总生存期22(12,28)个月,2年生存率为28.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方式的散发性转移性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部位以肝脏、腹膜多见;淋巴结状态是影响其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EA、CA19-9水平对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方式可能影响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
李琪俞明明邵巧晔崔巍
关键词: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预后因素
双源CT分次注射法低辐射CT泌尿道造影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分次注射法联合迭代算法CT泌尿道造影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方法对58例初诊为泌尿道疾病而准备行CTU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式(120k V电压,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扫描),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为实验组,采用分次注射法,低电压扫描迭代算法重建,分析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结果共5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A组27例、B组28例),两组的平均总辐射剂量分为(27.18±5.26)m Sv和(3.85±0.91)m Sv,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7.30;P=0.00),B组辐射剂量下降85.84%;A、B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62±0.71)分和(4.35±1.15)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0.75;P=0.52);图像质量客观评分SNR和CNR分别为(115.33±18.12,123.25±21.03)和(105.45±19.25,109.96±21.5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38,P=0.17;t=2.10,P=0.10)。结论双源CT分次注射法联合低电压扫描迭代重建CTU检查可大幅度降低该检查的辐射剂量,但图像质量未受明显影响。
孙玲麟李强汪玲许轶群俞明明李盛兰朋训陈孟达童竑章
关键词:迭代算法尿路造影术
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系膜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2年
目的 探讨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系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9例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系膜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运用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益.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性别、组织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术前CEA值、术前CA199值、MMR状态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病理学分级为高级别、有脉管癌栓、术前CEA值>5μg/L、术前CA199值>37U/mL是影响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系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因术前无法明确脉管癌栓情况,遂将组织病理学分级、术前CEA值和术前CA199值纳入R软件构建系膜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C指数为0.719(95%CI:0.620~0.817),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提示模型预测能力良好.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和临床获益良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3项临床病理因素的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系膜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临床医师术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琪俞明明程晋坤崔巍
关键词:结直肠癌系膜转移列线图
四肢易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的MRI征象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四肢易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8例四肢韧带样纤维瘤依据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11例术后未复发,B组7例术后复发,分析两组韧带样纤维瘤的术前MRI特征。分析指标包括:形态、最大横径、边界清晰度、瘤周水肿、信号均匀度、强化方式和周围侵润情况。结果 A、B两组平均横径分别为(3.9±0.70)cm和(5.7±0.9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0)。A组中T2WI边界清晰8例(72.72%),边界模糊3例(27.28%),B组7例均显示边界模糊(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6,P=0.00)。瘤周水肿A组出现2例(18.18%),B组5例(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P=0.02)。内部信号,A组不均匀4例(36.36%),B组6例(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4)。强化方式:不均匀渐进性强化A组9例(81.82%),B组6例(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7)。周围组织侵润A组2例(18.18%),B组6例(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P=0.00)。结论四肢易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最大横径超过5cm,边界模糊、瘤周出现水肿、周围组织浸润等MRI征象提示DTF术后易复发,临床上需特别重视。
兰朋训李强汪玲黄周李建斌俞明明王海波李盛
关键词:韧带样纤维瘤四肢复发磁共振成像
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对食管癌患者辐射剂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收治的5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区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行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和对照组(行常规双期增强CT扫描检查)。肿瘤TNM 分期标准参照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由两名观察者独立阅片。参照2009年AJCC第7版食管癌治疗标准,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 2017年3月。观察指标:(1)肿瘤T、N、M分期一致性。(2)肿瘤T、N、M分期准确率(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3)CT扫描辐射剂量。(4)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κ检验一致性。κ≥0.75为一致性较好,0.40≤κ〈0.75为一致性一般,κ〈0.40为一致性较差。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1)肿瘤T、N、M分期一致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检查。两名观察者对50例患者行肿瘤T、N、M分期一致性均为一般(κ=0.452,0.618,0.729,P〈0.05)。其中肿瘤N、M分期一致性优于T分期。(2)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行CT检查肿瘤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2%和76%,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8%和84%,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2%和88%。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0.37,0.50,P〉0.05)。(3)CT扫描辐射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 CTDIvol分别为(10.35±2.01)mGy和(3.55±0.60)mGy,DLP分别为(400.63±34.13)mGy·cm和(140.66±10.89)mGy·cm,有效辐射剂量E分别为(5.61±0.47)mSv和(1.98±0.17)mSv。两组患者CTDIvol和有�
李强王玉涛俞明明王海林程淑芳吴鹤田智峰纪建松
关键词:食管肿瘤TNM分期X线计算机双能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