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琴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与程序性死亡-1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 检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早期患者外周血中正性共刺激分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 ICOS)与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 1, PD-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确诊为MG患者82例外周血标本,作为试验组,同时收集20例非MG患者的其他免疫病患者(non-myasthenia gravis, NMG)及健康体检者56名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成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上PD-1、ICOS及相应配体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表达;同时收集2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成员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可溶性PD-L1(sPD-L1)和细胞因子IL-4等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流式分析结果:MG组CD4+T细胞上ICOS+亚群[57.29%(57.32%)]较健康对照组[15.6%(14.23%),Z=-6.560,P〈0.05]及NMG组[23.4%(8.48%),Z=-3.645,P〈0.05]显著增高,CD14+单核细胞上和CD19+B细胞上ICOSL+亚群较健康对照组和NMG组表达增高。MG组CD4+T细胞上PD-1+亚群[16.82%(10.66%)]较健康对照组[9.34%(9.18%), Z=-4.345,P〈0.05]及NMG组[7.07%(3.40%), Z=-4.594,P〈0.05]表达增高,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上PD-L1+亚群较健康对照组及NMG组明显升高。MG患者外周血CD4+T上PD-1与ICOS的共表达[9.64%(8.82%)]较健康对照组[1.81%(2.10%), Z=-7.389,P〈0.05]及NMG组[2.86%(1.49%), Z=-4.636,P〈0.05]上调。(2)EILSA检测结果:MG组血清中sPD-1[(1.87±0.64)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9±0.70) ng/ml, t=2.04, P〈0.05]及NMG组[(1.05±0.5) ng/ml, t=2.08, P〈0.05];MG组血清中sPD-L1与健康对照组及NMG组差异无统�
- 王彩琴应鸣翘薛群古彦铮段晓宇高晗清王明元汲晓沛严晓铭方琪董万利张学光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细胞因子类流式细胞术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检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3例NMOSD患者、13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13例视神经炎患者(发病早期)及16名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ICOS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3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组血清可溶性ICOS (sICOS)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OSD发病早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ICOS表达(26.37%±3.4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95%±0.32%,t=7.31,P<0.01)及另外两组患者(LETM 8.04%±2.14%,视神经炎10.51% ±2.05%,t =4.50、3.93,均P<0.01),而血清中sICOS表达[(10.65±2.86) pg/ml]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2.69±4.14) pg/ml,=3.39,P<0.01]及另两组患者[LETM (29.31±8.52) pg/ml,视神经炎(21.71±4.14) pg/ml,t=2.82、3.13,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OS/ICOSL通路在NMOSD病理过程较早阶段发挥作用,是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途径.
- 李小平古彦铮王明元王彩琴段晓宇高晗清董万利方琪薛群
-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自身免疫疾病
- 负性共刺激分子PD-1/PD-L1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检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外周血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收集16例NMOSD患者(NMOSD组)、16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LETM组)、13例视神经炎(ON)患者(ON组)、20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OTH)患者(OTH组)及16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CD14^+单核细胞、CD19+B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PD-1及PD-L1(sPD-1及sPD-L1)含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NMOSD组患者外周血CD4可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LETM组、ON组、OTH组患者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SD组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LETM组、ON组、OTH组患者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NMOSD组患者血清sPD-1、sPD-L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及LETM组、ON组、OTH组患者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通路在NMOSD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免疫病理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
- 李小平古彦铮王明元王彩琴段晓宇高晗清董万利方琪薛群
- ICOS与PD-1正负性共刺激分子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免疫学意义
- 目的:检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早期患者外周血中正性共刺激分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与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 王彩琴应鸣翘古彦铮段晓宇高晗清张学光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PD-1ICOS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