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晗清

作品数:13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缺血
  • 4篇重症
  • 3篇短暂性
  • 3篇短暂性脑缺血
  • 3篇血性
  • 3篇轻型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免疫
  • 3篇脑缺血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
  • 3篇共刺激
  • 3篇共刺激分子
  • 3篇刺激分子
  • 2篇蛋白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脊髓炎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 3篇苏州市红十字...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3篇高晗清
  • 9篇段晓宇
  • 8篇薛群
  • 7篇方琪
  • 4篇王彩琴
  • 3篇古彦铮
  • 3篇董万利
  • 2篇张学光
  • 2篇倪健强
  • 2篇王拥军
  • 2篇王明元
  • 2篇李小平
  • 1篇蔡秀英
  • 1篇惠国祯
  • 1篇罗玉敏
  • 1篇贾茜
  • 1篇张洪高
  • 1篇董立平
  • 1篇许刚
  • 1篇郭礼和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检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3例NMOSD患者、13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13例视神经炎患者(发病早期)及16名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ICOS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3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组血清可溶性ICOS (sICOS)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OSD发病早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ICOS表达(26.37%±3.4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95%±0.32%,t=7.31,P<0.01)及另外两组患者(LETM 8.04%±2.14%,视神经炎10.51% ±2.05%,t =4.50、3.93,均P<0.01),而血清中sICOS表达[(10.65±2.86) pg/ml]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2.69±4.14) pg/ml,=3.39,P<0.01]及另两组患者[LETM (29.31±8.52) pg/ml,视神经炎(21.71±4.14) pg/ml,t=2.82、3.13,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OS/ICOSL通路在NMOSD病理过程较早阶段发挥作用,是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途径.
李小平古彦铮王明元王彩琴段晓宇高晗清董万利方琪薛群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自身免疫疾病
人羊膜上皮细胞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移植免疫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的作用及细胞移植后免疫反应情况。方法采取大鼠脊髓半横断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后损伤局部直接注射移植细胞,设三组:羊膜上皮细胞移植组、骨髓源间充质细胞移植组、PBS液对照组;利用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价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2和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CD3+T细胞浸润情况评价移植免疫情况。结果(1)BBB评分显示,三组大鼠在移植后3周内均有较快恢复并在3周后进入平台期,细胞移植组恢复更明显且羊膜上皮细胞组优于骨髓源问充质细胞组(P〈0.05)。(2)羊膜上皮细胞组大鼠血清IL-2的水平较骨髓源间充质细胞组明显偏低,IL-10水平则偏高。(3)CD3免疫组化显示各组切片在早期均有CD3+细胞浸润,移植后3个月羊膜上皮细胞组CD3+细胞浸润明显少于骨髓源间充质细胞组(P〈0.05)。结论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效果明显;羊膜上皮细胞免疫原性较骨髓源间充质细胞弱。
张洪高方琪高晗清孙海伟许刚郭礼和惠国祯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创伤性脊髓损伤移植免疫反应
缺血性卒中预防的分层策略被引量:2
2008年
高晗清王拥军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ESO2008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摘要)被引量:5
2008年
欧洲卒中组织(ESO)于2008年5月更新了欧洲卒中促进会(EUSI)2000和2003版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指南。2008版指南包含了2003年以来的新进展。本文编译了2008版指南中的主要建议。
杜万良廖晓凌贾茜齐冬高晗清荆京车锋丽付建忠王燕刘伟蔡继福吉康祥董立平许跃龙王桂红王拥军
关键词:卒中预防教育方法卒中单元康复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集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22例与非恶化组94例,记录基线资料,检测CYP2C19基因型,口服氯吡格雷后第8天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两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结果】恶化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明显高于非恶化组(P<0.05);恶化组CYP2C19*2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恶化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非恶化组(27.27%vs 2.13%,50.00%vs 14.84%,27.27%vs 72.34%)(P<0.01);弱代谢型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P<0.01,P<0.05),中间代谢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快代谢型(P<0.01);恶化组CYP2C19基因分型快代谢型明显低于非恶化组,弱代谢型明显高于非恶化组(22.73%vs 65.96%,36.36%vs 5.32%)(P<0.01);发生氯吡格雷抵抗59.09%明显高于非恶化组28.72%(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高晗清薛群段晓宇朱珏华方琪
关键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与程序性死亡-1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检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早期患者外周血中正性共刺激分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 ICOS)与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 1, PD-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2014年2月到2016年12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确诊为MG患者82例外周血标本,作为试验组,同时收集20例非MG患者的其他免疫病患者(non-myasthenia gravis, NMG)及健康体检者56名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成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上PD-1、ICOS及相应配体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表达;同时收集2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成员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可溶性PD-L1(sPD-L1)和细胞因子IL-4等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流式分析结果:MG组CD4+T细胞上ICOS+亚群[57.29%(57.32%)]较健康对照组[15.6%(14.23%),Z=-6.560,P〈0.05]及NMG组[23.4%(8.48%),Z=-3.645,P〈0.05]显著增高,CD14+单核细胞上和CD19+B细胞上ICOSL+亚群较健康对照组和NMG组表达增高。MG组CD4+T细胞上PD-1+亚群[16.82%(10.66%)]较健康对照组[9.34%(9.18%), Z=-4.345,P〈0.05]及NMG组[7.07%(3.40%), Z=-4.594,P〈0.05]表达增高,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上PD-L1+亚群较健康对照组及NMG组明显升高。MG患者外周血CD4+T上PD-1与ICOS的共表达[9.64%(8.82%)]较健康对照组[1.81%(2.10%), Z=-7.389,P〈0.05]及NMG组[2.86%(1.49%), Z=-4.636,P〈0.05]上调。(2)EILSA检测结果:MG组血清中sPD-1[(1.87±0.64)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9±0.70) ng/ml, t=2.04, P〈0.05]及NMG组[(1.05±0.5) ng/ml, t=2.08, P〈0.05];MG组血清中sPD-L1与健康对照组及NMG组差异无统�
王彩琴应鸣翘薛群古彦铮段晓宇高晗清王明元汲晓沛严晓铭方琪董万利张学光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细胞因子类流式细胞术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5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罹患肺部感染与否分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组与无卒中相关性肺炎组.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重症脑卒中患者中99例并发了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6.9%。重症脑卒中患者罹患肺部感染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鼻饲、抑酸药物的使用及机械通气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9分及抑酸药物的使用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独立相关。结论GCS〈9分、鼻饲、抑酸药物的使用及机械通气是重症脑卒中患者罹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GCS〈9分及使用抑酸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高晗清罗玉敏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
hs-CRP、Lp-PLA2联合CT血管造影在TIA及轻型脑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TIA及轻型脑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26例TIA及轻型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7 d内疾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29例与非进展组197例,记录基线资料,进行hs-CRP、Lp-PLA2、头颈部CTA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分析hs-CRP、Lp-PLA2、头颈部CTA单独及联合对TIA及轻型卒中急性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血浆hs-CRP、Lp-PLA2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均<0.05)。头颈部CTA显示责任动脉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病情进展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Lp-PLA2、头颈部CTA以及hs-CRP、Lp-PLA2联合头颈部CTA预测TIA/轻型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749、0.748、0.848,三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血管炎性标志物hs-CRP、Lp-PLA2联合CTA能较好预测TIA/轻型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风险。
高晗清薛群段晓宇朱珏华方琪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CT血管造影
负性共刺激分子PD-1/PD-L1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外周血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收集16例NMOSD患者(NMOSD组)、16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LETM组)、13例视神经炎(ON)患者(ON组)、20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OTH)患者(OTH组)及16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CD14^+单核细胞、CD19+B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PD-1及PD-L1(sPD-1及sPD-L1)含量。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NMOSD组患者外周血CD4可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LETM组、ON组、OTH组患者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SD组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LETM组、ON组、OTH组患者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NMOSD组患者血清sPD-1、sPD-L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及LETM组、ON组、OTH组患者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通路在NMOSD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免疫病理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
李小平古彦铮王明元王彩琴段晓宇高晗清董万利方琪薛群
急性轻型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5分)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93人,收集患者的血液学检查、头部MRI、颈动脉超声等临床资料,入院后3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及非障碍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 1%的轻型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与认知正常两组间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年龄、既往静息性腔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是急性轻型脑梗死及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水平与MMSE评分无线性相关(P>0. 05)。结论 HS-CRP增高及既往静息性腔梗是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怀祥段晓宇倪健强高晗清薛群汲晓沛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