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翔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低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综合征
  • 2篇阻塞性
  • 2篇内皮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 1篇低氧环境
  • 1篇低氧状态
  • 1篇血管内皮损伤
  • 1篇熏烟
  • 1篇盐酸氨溴索
  • 1篇手柄
  • 1篇睡眠呼吸暂停...
  • 1篇睡眠呼吸暂停...
  • 1篇痰痂

机构

  • 6篇昆明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郭翔
  • 5篇毕虹
  • 4篇杜俊毅
  • 4篇金志贤
  • 4篇王清
  • 4篇王丽艳
  • 3篇陈敏
  • 2篇周开华
  • 2篇和煦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呼吸道防感染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道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折叠机构和隔离机构,支撑机构的底座上连接第一伸缩杆,底座上设有控制器,底座下方固定安装自锁万向轮,第一伸缩杆上端横向固定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与折叠机构的连接块固定...
郭翔金志贤毕虹黄照明王清邵静杨丽娟杜俊毅王会明杨翠林陈文锐
一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模拟系统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模拟系统及装置,该系统包括源模块、模拟模块、监测模块、控制模块、采集模块、通信模块、终端,气源模块、模拟模块、监测模块依次连接,模拟模块、采集模块、通信模块、终端依次连接,控...
金志贤陈敏毕虹黄照明王清周开华杜俊毅和煦何乐伟郭翔王丽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OPD-OSA重叠综合征大鼠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作用观察
2020年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重叠综合征大鼠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SPF级雌性SD大鼠2只,分离、培养其BMSCs并进行鉴定。取SPF级雌性SD大鼠16只,采用烟熏联合间歇低氧的方法制备COPD-OSA重叠综合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 2×106/次,1次/周,共4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等次数的生理盐水。两组治疗后1周,处死后取肺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观察肺组织、肺小动脉病理改变,采用DAPI-CD34-TUNEL三重定性法观察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组织病理呈现的肺气肿、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支气管壁淋巴细胞增生、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增生、杯状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更轻,肺小动脉肌化、外膜胶原纤维沉积、血管壁结构异常、血管周围炎症、肺间质增厚等病理改变较轻。观察组与对照组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552%±0.3923%、1.3339%±0.1553%,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肺组织ET-1、VEGF表达均低于对照组,eNOS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肺组织SDF-1α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尾静脉注射BMSCs可减轻COPD-OSA重叠综合征大鼠的肺组织血管内皮损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T-1表达及升高eNOS表达有关。
陈敏黄照明郭翔毕虹杜俊毅杨超杨丽娟王丽艳邱云花金志贤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损伤
一种痰痂清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痰痂清除装置,包括清理装置和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清理软管、设置在清理软管下端的阻挡机构、设置在阻挡机构上端的移动槽、安装在移动槽外部的清理机构;所述操作装置包括固定连接清理软管上端末...
何乐伟毕虹王丽艳杨丽娟王清王会明付亚萍郭翔王越周钰焱
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肺炎患者,将12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其中,A、B、C组分别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和口服盐酸氨溴索的给药途径,D组进行常规治疗(不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四组肺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炎症因子水平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炎症因子水平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其他三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肺炎时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给药途径效果更加明显,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住院时间大大缩短,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郭翔
关键词:肺炎盐酸氨溴索给药途径
熏烟联合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肺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熏烟联合间歇低氧双重暴露对大鼠肺和主动脉病理生理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假熏烟暴露和正常氧暴露,熏烟暴露组予熏烟暴露,间歇低氧组予间歇低氧暴露,重叠组进行间歇低氧、熏烟双重暴露。8周后,测定大鼠体重、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评估肺组织、主动脉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的水平。结果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大鼠体重均较对照组轻,RVHI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重叠组体重、RVHI与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血清中ET-1、VEGF、SDF-1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eNOS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对照组、重叠组间差异最明显;肺组织、主动脉病理观察显示,熏烟暴露组、重叠组呈肺气肿改变,重叠组较熏烟暴露组更明显(均P<0.05);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炎症浸润、支气管壁淋巴细胞增生及肺纤维化,肺小动脉壁呈现不同程度增厚、纤维化、周围炎症浸润等改变;熏烟暴露组、间歇低氧组、重叠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膜增厚、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重叠组病理学特征更明显。结论烟熏、间歇低氧均可导致大鼠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和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保护性因子减少,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引起肺小动脉、主动脉发生增厚、纤维化等结构重塑。而烟熏联合间歇低氧双重暴露可导致病理损伤更严重。
毕虹黄照明和煦陈敏何剑何乐伟郭翔王丽艳杜俊毅周开华王清金志贤
关键词:熏烟肺气肿间歇低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内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