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周血游离CD147及其诱导产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颅脑创伤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患者外周血游离CD147及其诱导产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动态变化,并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9例颅脑创伤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游离CD147和MMP-9表达变化,明胶酶谱法测定MMP-9活性,出院时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结果男性与女性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1.28对2.57±1.14;t=0.161,P=0.873);不同年龄段出院时GO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38),>60岁患者GOS评分低于<40岁(t=2.645,P=0.014)和40~60岁(t=2.320,P=0.029)患者。根据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25例)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14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游离CD147[(5.07±1.89)ng/ml对(10.37±1.69)ng/ml;t=2.080,P=0.048]和MMP-9[(41.55±4.67)ng/ml对(75.23±5.18)ng/ml;t=2.512,P=0.019]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GOS评分与外周血游离CD147(r=-0.473,P=0.000)和MMP-9(r=-0.435,P=0.036)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外周血游离CD147及其诱导产物MMP-9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可以作为提示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 王德胜刘士敏魏铭李宏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基质金属蛋白酶9预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老年女性重症脑出血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重症脑出血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了患者入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根据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患者年龄、脑出血危险因素、合并疾病、抗血栓药物使用史、出血部位、出血体积、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及血浆D-二聚体>0.5 mg/L等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进一步使用单因素及校正后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重症脑出血术后的老年女性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8例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9.5±4.9)岁,59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3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54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24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41例患者颅内出血体积>20 ml,43例患者入院NIHSS评分>15分,36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15分,34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0.5 mg/L。5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合并高血压疾病、心房颤动、NIHSS评分>15分、出血量≥20 ml、GCS评分<15分、血浆D-二聚体>0.5 mg/L及住院时长>15 d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组的患者(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卒中史、吸烟、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比例、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比例、抗凝药的患者比例及出血部位等信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老年女性重症脑出血术后是否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来作为因变量(否=0,是=1),以在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来作为自变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女性重症脑出血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合并�
- 刘迪刘士敏
- 关键词:女性重症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
- 品管圈管理协调优质护理在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康复用药期间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协调优质护理在动脉瘤栓塞术后康复用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21年2月—2023年8月收治的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共82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品管圈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都给予双抗治疗,在此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品管圈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品管圈管理协调优质护理,记录两组用药依从性、预后疗效、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品管圈组用药依从性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90.24%(P<0.05);品管圈组MRS疗效优良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5.37%(P<0.05);品管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品管圈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90.24%(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协调优质护理在动脉瘤栓塞术后康复用药中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预后疗效,也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 孟杰刘士敏
- 关键词:品管圈优质护理动脉瘤栓塞手术
- 脑卒中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健康促进行为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2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II-CV)、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II)对患者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总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健康责任和人际关系维度水平最低;患者家庭亲密度得分及家庭适应性得分分别为(56.60±5.34)分,(48.42±4.99)分,都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充分调动家庭成员参与到患者疾病管理中来,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关怀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 刘士敏杨兴苗
-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亲密度
- 一种超声波显影和持续测温测压鼻胃肠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显影和持续测温测压鼻胃肠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有超声显影标记头端,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固定有接头,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线缆孔,所述线缆孔中设置有测温测压线,所述...
- 朱勋李宏刘士敏刘迪
- 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急性脑外伤为临床中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情危重、发病急及疾病进展迅速为该疾病的主要特征,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急性脑外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及意识障碍,临床中常给予手术方法治疗.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可提高手术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对进行手术的急性脑外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进行手术的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接受不同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 刘士敏
- 关键词:急性脑外伤综合护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颅脑损伤临床较为常见,多由车祸、坠楼等引起,该病是由暴力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患者头部,引起患者颅脑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将颅脑损伤后昏迷>6 h或者再次昏迷患者称为重型颅脑损伤,该病临床症状为头痛、呕吐、恶心、意识障碍、感觉障碍、肢体瘫痪及偏盲等,甚至引发脑疝,病情十分危急。重型颅脑损伤多数进食困难,患者无法经口进食,且患者受伤后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能量需求大幅度提升,需及时为患者补充能量,以满足机体需求,以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及免疫低下等情况,延误患者病情恢复,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因此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十分重要。早期营养支持可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患者营养状况佳,身体素质好,可更好帮助患者机体康复。而目前,临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方法包括两种,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而肠内营养支持应用较多,取得较好营养干预效果,相关报道较多,本文进行如下综述。
- 刘士敏刘迪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