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铭

作品数:1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血管
  • 8篇取栓
  • 6篇动脉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卒中
  • 3篇大血管
  • 3篇动脉闭塞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颅内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急性缺血性卒...
  • 3篇闭塞性
  • 2篇导管
  • 2篇动脉闭塞性
  • 2篇动脉闭塞性疾...

机构

  • 18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作者

  • 18篇魏铭
  • 4篇尹龙
  • 4篇黄楹
  • 3篇佟小光
  • 3篇刘淑玲
  • 2篇任贺成
  • 2篇马琳
  • 2篇魏铭
  • 2篇罗雷雷
  • 1篇贺迎坤
  • 1篇蔡艺灵
  • 1篇刘保龙
  • 1篇白小欣
  • 1篇李天晓
  • 1篇孙宏声
  • 1篇赵振伟
  • 1篇高鹏
  • 1篇凌锋
  • 1篇李宏
  • 1篇焦力群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被引量:8
2013年
研究背景尽管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如相对宽颈的微小动脉瘤或宽颈分叶状、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部或体部发出的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结构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 3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4例)、眼动脉段(3例)、脉络膜前动脉(3例)、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2例)和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颈宽/体宽平均为0.80±0.21(0.53~1.33)、体宽/高度为1.12±0.37(0.55~2.12)和高度/颈宽为1.26±0.41(0.65~2.96);瘤颈直径≥4mm者7例、颈宽≥高度者9例、颈宽≥体宽者8例;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9例,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发出者13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施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并且获得成功,其中动脉瘤致密填塞19例、瘤颈残留14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12例弹簧圈襻突出于瘤颈之外,但均不影响血流。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者3例、0~1分者30例;仅1例患者术后1年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瘤颈微弹簧圈少许压缩,且动脉瘤瘤颈呈"狗耳朵"样再通显影。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可行、安全、有效。
尹龙黄楹魏铭梁伟伦孙宏声王淑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一种一体式渐变直径的取栓支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渐变直径的取栓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支架的两端分别为近端和远端,从近端至远端呈均匀的直径渐缩,远端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远端标记物,支架从远端至近端分别设置有相连的远端部分、渐变部分和近端部分,远端...
佟小光魏铭马振健马剑翔
文献传递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复合手术再通治疗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对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8 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实现闭塞血管再通、颅内血流改善、临床症状好转,仅1例术后24hMRI可见点状新鲜梗死灶但无临床症状,3例出现同侧舌下神经、喉上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症状,术后2周自行恢复。术后3和6个月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复合手术实现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安全、有效。
马琳任贺成魏铭黄楹尹龙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成形术
渐变直径取栓支架体外实验的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渐变直径支架在体外实验中的取栓效果。方法制作脑血管循环模型固定在试验台上,通过微型水泵向其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使之循环,将血栓制品放在目标位置,用目前常用的取栓装置Solitaire支架为对照组和本次研制的渐变直径取栓支架为实验组共两组取栓做对比,采用简单分组及随机分组,每组中将含红细胞不同体积的血栓各取5次,共40次;分别记录和观察每种支架取不同血栓的首次取栓后再通率(FPR)情况;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血栓和支架类型对取栓结果的影响。结果随着血栓所含红细胞体积的不同和血栓所处位置的不同,血栓在目前常用取栓支架和渐变直径支架上的移位、嵌合程度均不相同;含红细胞体积越低的血栓与支架的嵌合程度越差(血管迂曲处最为显著)、在支架上的移位越明显、出现血栓逃逸的风险越大;在每组取栓过程中,含红细胞体积0%的血栓取栓效果最差,含红细胞体积80%的血栓取栓效果最好。实验组的首次取栓后再通率(FPR)100%相同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红细胞体积为0%血栓中重度移位相同于对照组,在红细胞体积为5%血栓中中度移位相同于对照组,在红细胞体积为40%和80%血栓中轻度移位相同于对照组,不同血栓类型与血栓移位程度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0,P<0.001),并且我们发现含有较高红细胞体积(40%、80%)的血栓发生血栓移位的程度要比含较低红细胞体积(0%、5%)发生血栓移位的程度要低很多;而不同支架类型与血栓移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实验组发生血栓移位程度的数据也与对照组发生血栓移位程度的数据一致。不排除实验取栓设置过于简单所致的可能。结论渐变直径支架与目前常用取栓支架在体外实验中取栓效果相同,且有很大提升空间。
沈才锋魏铭魏铭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取栓
球囊导引导管在大血管闭塞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2024年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导管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应用仍受限。本文综述球囊导引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为其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罗雷雷赵建斌魏铭
关键词:血栓切除术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快速再通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美国为例每年发生80万例卒中,其中新发卒中61万例,缺血性卒中占87%[1]。大血管闭塞(指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和颅内椎动脉)在缺血性卒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一项对215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学评估发现,1043例患者(48.5%)存在动脉闭塞,其中大血管闭塞共860例(40.0%)。
魏铭黄楹
关键词:血管闭塞性磁共振血管成像影像学评估动脉主干基底动脉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不同疗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被引量:5
2014年
1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现状 大约10%15%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导致的。据不同文献报道,ICAS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3%15%,每年卒中再次发作的风险高达15%17%。1955年,学者们开始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CAS。此后的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华法林的效果要优于阿司匹林。直到2005年, WASID ( 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Study )研究发现,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因此,对于ICAS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高鹏焦力群赵振伟于嘉蔡艺灵崔永强王贵平李天晓贺迎坤吴伟尹森史怀璋郑秉杰何伟文姜顺婷尹龙魏铭黄胜平白小欣王大明刘加春祁鹏凌锋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多中心研究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一种具有取栓功能的远端保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取栓功能的远端保护装置,包括:TIP头端、具有自膨胀性的取栓支架、导丝、输送管、手柄和调节滑块;输送管前端连接于取栓支架后端,且输送管后端连接于手柄前端;导丝滑动设置于输送管内;导丝前端延伸至取栓支架...
魏铭蒋佳宝李建鑫刘淑玲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策略被引量:4
2024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诱因。心脏与脑这两个器官均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似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共病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本文通过综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防治策略以及“脑心同治”策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王培健魏铭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心血管疾病药物疗法神经外科手术心血管外科手术
急性后循环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探究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后循环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动脉溶栓7例,动脉溶栓并机械取栓7例,直接取栓6例。结果术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血管完全再通11例,部分再通5例,未再通4例,再通率为80.0%(16/20)。行CT复查发现并无脑出血情况。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7例(44.8%),中度残疾1例(6.3%),严重功能障碍7例(44.8%),死亡1例(6.3%)。结论为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提高血管再通概率,且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郗磊魏铭高寒冰
关键词:后循环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再通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