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玮

作品数:3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多德
  • 13篇亚里士多德
  • 5篇灵魂
  • 5篇伦理
  • 4篇德性
  • 4篇斯多亚学派
  • 4篇伦理学
  • 4篇柏拉图
  • 3篇哲学家
  • 3篇普罗提诺
  • 3篇《尼各马可伦...
  • 2篇哲学
  • 2篇正义
  • 2篇政体
  • 2篇政治
  • 2篇统一论
  • 2篇豪迈
  • 1篇导言
  • 1篇地之子
  • 1篇动物

机构

  • 2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27篇刘玮
  • 2篇刘玮
  • 1篇罗骞
  • 1篇杨小刚

传媒

  • 7篇清华西方哲学...
  • 5篇道德与文明
  • 3篇世界哲学
  • 2篇中国哲学年鉴
  • 2篇政治思想史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哲学门
  • 1篇伦理学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荣誉与自我认识:亚里士多德论豪迈被引量:5
2016年
在亚里士多德讨论的所有伦理德性中,"豪迈"(megalopsychia)是引发争论最多的一个。本文从《后分析篇》中亚里士多德提出豪迈作为定义统一性问题的例子入手,讨论亚里士多德在两部主要伦理学著作中界定豪迈的尝试。在《欧德谟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以荣誉为核心的豪迈定义,但是这个定义引发了荣誉的地位问题、豪迈的独立性问题、豪迈的依赖性问题,以及如何看待关于小荣誉及其自我认识的问题。而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转变了论述的重点,提出了以自我认识为核心的豪迈定义,以此来统一豪迈者对荣誉的态度,同时提出了一种涉及较小荣誉的无名德性,这样就成功地解决了《欧德谟伦理学》中遗留下来的困难。这一讨论有助于我们厘清两部伦理学著作的关系,以及围绕豪迈的诸多争论。
刘玮
关键词:豪迈荣誉自我认识《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不需要“意志”?
2022年
近来国内有学者撰文批评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伦理学因为缺少了“意志”概念,在确立行动主体、为行动归责和解释行动自由方面存在无法解决的困难,只有当“意志”概念被奥古斯丁甚至康德发明之后,这些问题才能得以缓解或解决。文本表明,这种观点不过是“进步主义”的老生常谈,缺少哲学史的细致考察,对重要概念缺少必要的说明和前后一致的使用,对亚里士多德核心文本存在较多误解。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有充分的理论和概念资源,无需奥古斯丁或者康德意义上的“意志”概念,就可以解决行动主体、归责和自由的问题。
刘玮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意志
“斯多亚哲学”专题导言
2018年
在整个古希腊哲学的传统中,斯多亚学派是一个非常丰富、高度体系化、学术传承源远流长的学派。但是由于大量早期文本失传、学派内部存在大量争论、历史时代变迁、希腊和罗马截然不同的语境等诸多问题,使得研究斯多亚学派的思想变得困难重重。
刘玮
关键词:斯多亚学派
斯多亚学派的普遍物理论
2018年
学者们通常不认为斯多亚学派有关于普遍物的理论,但是我们可以从有限的资料里重构这一带有原创性的理论。斯多亚学派将普遍物看作'方便的虚构',因为对于斯多亚学派而言,只有个别物才是真实存在的。这些普遍物并不是观念,而是思想构建和虚构出来的对象,即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在逻辑和形而上学上的边缘地位,并不妨碍它们在认识论上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在辩证法中使用这些概念。
大卫·塞德利刘玮
大地之子:斯多亚学派是形而上学的野蛮派吗?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要论证斯多亚学派关于物质性事物的论述,让他们关于物体的理论同时成为关于原因、能动性和理性的理论。本文意在给斯多亚学派与柏拉图《智者》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对斯多亚学派来讲,研究物质性的事物,而非研究'存在',才是对实在最基本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确实是《智者》中说到的'大地之子'。但他们是一种更精致的大地之子,因为他们发展出了一种更加复杂的关于物质性事物的理论。这个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物质性的神充盈在通常的物体之中,从而使那些物体获得了个体性。物质性的神是宇宙中一切运动和行动的唯一原因。
卡恰·玛利亚·福格特刘玮
斯多亚学派的幸福论被引量:1
2018年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是一种幸福论。但是,斯多亚学派面临着两个相互独立但是同样有力的挑战,即'贫乏反驳'和'虚伪反驳'。本文将要论证,斯多亚学派的幸福论是有意义的,当且仅当我们接受了斯多亚学派关于事物运行方式的观点:决定论,神意,幸福对于每个正常的人都是可能的,以及理性的完满性。如果接受这四个立场,那么这种幸福论就是完全前后一致的,既不贫乏也不虚伪。如果不接受这些前提,那么将斯多亚学派的理论与希腊的前辈或者任何现代的继承者进行比较,都对于理解他们的理论没有什么帮助。
安东尼·朗刘玮
关键词:斯多亚学派幸福论决定论神意
明智与智慧--从亚里士多德笔下的泰勒斯和阿那克萨戈拉说起被引量:2
2012年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5章和第7章中将明智(phronēsis)与智慧(sophia)对照起来考察,并且似乎以政治家伯里克利和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萨戈拉的例子强化了这种对照、甚至分离的关系。本文希望通过考察亚里士多德在这两章中的论述、在其他地方对泰勒斯和阿那克萨戈拉的提及,以及其他地方对明智与智慧关系的相关讨论,澄清明智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强调那个对照具有的暂时性特征。并将对二者关系的考察引向对幸福的“包容论”和“排他论”,解释这个《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最后将讨论引申到政治领域,论证亚里士多德很可能像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也怀有“哲学家—王”的理想。
刘玮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两个起点:Endoxa与良好的教养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I.4,1095a30-b9关于研究方法的论述入手,讨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起点——endoxa和良好的教养。前者与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结合保证伦理学可以达到知识,而后者则是伦理实践者成为好人的必要条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得出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认知乐观主义与"实践悲观主义",而亚里士多德以伦理学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则提供了将认知与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消除"实践悲观主义"的途径。
刘玮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教养
为僭主出谋与为君主献策——亚里士多德与马基雅维利论政治现实主义被引量:5
2011年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宣称自己教导"有效真理",也就是某种政治现实主义,从而与之前的传统决裂。但是对比考察亚里士多德《政治学》(V.10-11)与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相关教导却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相似性。亚里士多德似乎早于马基雅维利近两千年就已经以自己的名义明白无误地昭示了那些"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真理。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重新思考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利在有意教导邪恶的意义上背离之前政治哲学传统的观点。
刘玮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施特劳斯政治现实主义
亚里士多德论完美的友爱被引量:2
2022年
自足之人是否需要朋友?亚里士多德在《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都花了很大的篇幅,用相当复杂的论证讨论了这个问题,在另一部有时被归于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大伦理学》中也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述几部作品到底给出了几种答案?它们表面看来有所不同的答案内部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哪个才是亚里士多德最终的答案?这些问题在解释者中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通过对文本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到,《大伦理学》中的论证与《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存在实质性的差别,不能用于阐释后两者中的理论;《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讨论虽然存在细节上的差别,但是核心观点高度一致,都认为朋友给自足之人带来了审美性的快乐,因而是值得拥有的。
刘玮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自足友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