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123 被引量:548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42篇生物学
  • 27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3篇基因
  • 13篇基因组
  • 11篇物种
  • 9篇蛋白
  • 9篇猕猴
  • 9篇麻疯树
  • 9篇免疫
  • 8篇转座
  • 8篇转座子
  • 8篇进化
  • 8篇藏酋猴
  • 7篇杀虫
  • 7篇杀虫活性
  • 7篇鸟类
  • 7篇DNA条形码
  • 6篇物种鉴定
  • 6篇系统进化
  • 6篇恒河猴
  • 5篇圆背角无齿蚌
  • 5篇微卫星

机构

  • 85篇四川大学
  • 24篇华中农业大学
  • 14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江汉大学
  • 2篇成都动物园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学院
  • 1篇安徽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四川水利职业...
  • 1篇高知大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20篇李静
  • 46篇岳碧松
  • 11篇范振鑫
  • 10篇陈昌福
  • 9篇李晶
  • 8篇张修月
  • 8篇石安静
  • 8篇陈放
  • 7篇刘兆枫
  • 7篇易勇
  • 6篇刘雪清
  • 6篇刘克武
  • 5篇李翔
  • 5篇李莉
  • 5篇刘雪涛
  • 5篇李文庆
  • 5篇杨利国
  • 5篇赵广
  • 5篇卢代华
  • 5篇余茜

传媒

  • 22篇四川动物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中国西部动物...
  • 3篇第八届全国野...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奶牛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四川省动物学...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河南科技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5)Ca在圆背角无齿蚌体内的代谢与分布被引量:9
2002年
李静石安静莫尚武刘克武张辉芳
关键词:^45CA圆背角无齿蚌钙代谢
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的毒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研究了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的麻疯树萜醇I对 3龄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肠蛋白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无接触毒性,其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胃毒作用,处理后 48、72和 120h的LC50值分别为 0.579、0.220和 0.158mg/mL。家蚕对麻疯树萜醇I处理叶片的取食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4h和 48h的拒食中浓度 (AFC50 )分别为0.160和0.145mg/mL。取食麻疯树萜醇I后,家蚕体重增长显著被抑制,这一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即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取食麻疯树萜醇I还导致家蚕中肠蛋白酶的比活力随时间逐渐下降,48h时最低,0.25、0.125及 0.062 5mg/mL处理组蛋白酶比活力分别仅为对照的 32.94%、43.35%、71.45%;处理浓度越大,蛋白酶比活力越低。石蜡切片显示,麻疯树萜醇I主要影响了中肠细胞的组织结构,引起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细胞破裂,使脂肪体消融等。表明麻疯树萜醇I对消化系统的破坏是其导致试虫中毒的重要机制之一。
李静颜钫何文兴萧猛陈延燕陈放
关键词:毒性家蚕蛋白酶中肠
两种方法对大熊猫基因组重复序列的注释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重复序列是动物基因组的重要组分,对于基因组结构多样性、调节基因表达和介导多种遗传疾病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了2种策略:基于序列比对的Repeat Masker(RM)和从头预测的Repeat Scout(RS),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ra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进行鉴定与注释,详细阐明了其转座子元件(TE)的组成、类型、数量、亚家族、长度分布、分化率等。比较2种注释方法的结果,RM注释到的TE数量在绝大部分亚家族中均多于RS,而在某些亚家族中则少于RS;RS注释到的TE亚家族类型及平均长度均小于RM。此外,RS构建的大熊猫TE一致性序列中,有20%不属于现有的重复序列类型,可能包含大熊猫特有的TE类型。研究结果对于阐明大熊猫重复序列的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彭长军牛李丽邓家波余建秋李静
关键词:大熊猫
河蚌血细胞对细菌趋化移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采用改进的毛细管法 ,研究了圆背角无齿蚌 (Anodontawoodianapacifica)和三角帆蚌 (Hyriopsiscum ingii)两种淡水河蚌离体血细胞对两种水体中常见病原细菌的趋化移动作用 ,及血清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 ,两种河蚌的离体血细胞对细菌都具有趋化移动作用 ,产生趋化移动的血细胞数量都显著高于无细菌的对照组 (P <0 0 5 )。在有血清时 ,血细胞对荧光极毛杆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的趋化移动活性略高于肠型点状气单孢菌 (Aeromonaspunctataf.intestinalis) ,圆背角无齿蚌离体血细胞的趋化移动能力显著高于三角帆蚌 (P <0 0 5 )。血清对河蚌离体血细胞的趋化移动作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 <0 0 5 )。
李静石安静刘克武袁志刚
关键词:河蚌细菌
玉米、小麦、油菜对不同光照强度处理的响应
2023年
在条件可控的培养室中,从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C3和C4作物的角度考虑,培养玉米、小麦、油菜幼苗,设置700、320和200μmol·(m^(-2)·s^(-1))三种光强,分别处理1周和2周后,检测玉米、小麦、油菜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花青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油菜的生物量随着光强的减弱而减少,玉米和小麦的生物量在中等光强条件下积累最多,增加光强不会影响玉米和小麦的叶绿素含量,但是却使油菜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玉米和小麦在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的积累上有相似变化,但是这两种植物幼苗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却不同,这说明,C3植物与C4植物,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存在敏感性差异。
蔡欣李晓旭王青张鑫冯金钰李静
关键词:光照强度玉米小麦油菜叶绿素
猫蚤的交配习性及雄蚤对雌蚤提取物的反应(英文)
2002年
在人工饲喂系统上研究了猫蚤的交配习性及雄蚤对雌蚤化学提取物的发应。结果表明 ,当 5雌 1雄在饲养盒内时 ,该雄虫可与其他雌虫进行多次交配 ,连续 8小时内交配达 4 8次 ,交配时间平均持续 6 .6分钟 ,两次交配的间隔时间平均为 2 .5分钟。当 1雌 5雄时 ,交配时间平均持续 11.1分钟 ,交配间隔时间为 12 .1分钟 ,连续7小时内 ,该雌虫与雄虫交配 2 7次。新羽化的雌雄虫吸血前不能交配。当把用雌虫提取物处理过的黑色滤纸片放进只有雄虫的饲养盒时 ,雄虫接触纸片的次数及雄
岳碧松邹方东孙奇志李静
关键词:雄蚤
基于NGS技术的仔猪腹泻病毒检测
2018年
为探究四川某猪场反复暴发仔猪腹泻的原因,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对该猪场的仔猪肠道样品进行检测,结合常规PCR、测序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对该场PEDV S1基因的进化树分析,发现该PEDV毒株属于独立的一个分支;同时还在该场病料中检测到猪圆环病毒3型(PCV3),该猪场腹泻问题可能是由于新型PEDV毒株和PCV3毒株混合感染导致。
罗文涛何启盖陈芳洲李静李静
关键词:NGS腹泻病毒PEDV
我国8种猛禽的DNA条形码技术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我国8种猛禽(14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 I)基因,选取648 bp DNA条形码标准区域,结合99条猛禽条形码序列,探讨DNA条形码对猛禽的识别和鉴定。结果显示,75.6%的猛禽符合10×规则,且80.5%的猛禽均具有独特的DNA条形码可作为物种鉴定的依据,另有19.5%的猛禽(鵟属8种猛禽)由于种间差异太小,DNA条形码对它们的识别鉴定存在一定局限。
蔡延森张修月岳碧松孟杨何莉炜李静
关键词:猛禽鹰科DNA条形码COI
^(125)I标记的酪氨酸在圆背角无齿蚌体内的分布与代谢被引量:1
2002年
作者通过在圆背角无齿蚌斧足注射放射性核素 12 5I标记的酪氨酸后 ,在 30min及 1,2 ,4 ,6 ,9,12 ,2 4 ,4 8,72h和 6 ,8,10 ,15 ,2 0d等不同时间点 ,研究了酪氨酸在圆背角无齿蚌血液 ,色线边、边缘膜、中央膜、唇瓣、斧足、肝脏、生殖腺、粘液、闭壳肌、心脏、胃、鳃、肠等 14种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结果显示 :14种组织中酪氨酸的含量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 ;酪氨酸在肠和色线边中分布最多 ,与相同时间点的其它的组织相比 ,分布系数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有多个明显的代谢峰值 ,表明它们是蚌进行酪氨酸吸收、贮存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在边缘膜、中央膜、粘液、闭壳肌、胃和鳃中 ,酪氨酸含量均较色线边及肠低 ,但有较明显的分布系数峰 ,表明这些组织具有一定的酪氨酸代谢活性 ,但无明显的吸收和贮存酪氨酸的作用 ;血液、心脏、唇瓣、斧足、肝脏和生殖腺中的酪氨酸分布始终较低 ,也无明显的分布系数峰 ,表明它们对蚌酪氨酸代谢无显著的影响 .
李静石安静钱文雨刘克武孙奇志李强
关键词:圆背角无齿蚌酪氨酸代谢
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靶向抑制核糖体功能影响四膜虫生长
有机磷酸酯类化学品作为多溴联苯醚类阻燃剂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儿童泡沫玩具、电子、家装及建筑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最典型的是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ris(1,3-dichloro-2-propyl)p...
李静刘春生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