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浩

作品数:34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术后
  • 4篇硬膜
  • 4篇硬膜外
  • 4篇镇痛
  • 4篇气管
  • 4篇切除
  • 3篇硬膜外阻滞
  • 3篇手术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聚合...
  • 3篇气管插管
  • 3篇切除术
  • 3篇转录
  • 3篇麻醉
  • 3篇酶链反应
  • 3篇静脉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机构

  • 34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34篇方浩
  • 10篇薛张纲
  • 7篇蒋豪
  • 7篇缪长虹
  • 3篇瞿涤
  • 3篇王文逸
  • 3篇葛圣金
  • 3篇张光明
  • 2篇方涛林
  • 2篇诸杜明
  • 2篇钦伦秀
  • 2篇张弩
  • 2篇马曾辰
  • 2篇王学锋
  • 2篇徐建民
  • 2篇姜桢
  • 2篇梁雅芬
  • 2篇夏景林
  • 2篇徐威
  • 2篇郭善禹

传媒

  • 12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联合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对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机械痛域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联合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对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机械痛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7月择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胃切除手术患者43例,年龄39~87岁,ASA分级Ⅰ~Ⅱ级,体质量指数18.8~34.7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n=21)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同时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预防性镇痛组(P组,n=22)。使用触觉测量套件(von Frey)测量2组术前及术后6、24、48 h前臂尺侧皮肤机械痛域;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评估术后1、6、12、24、48 h疼痛情况;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剂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患者术后12、24 h NR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剂量均少于C组(P<0.01)。2组患者术后6 h和24 h机械痛域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在术后48 h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C组患者术后6 h和24 h机械痛域均较P组有明显降低(6 h,P<0.01;24 h,P<0.05)。2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联合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对胃切除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常规麻醉,可能与联合预防性镇痛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机械痛域有关。
邵庆波方浩吴品雯
关键词:预防性镇痛胃切除术罗哌卡因
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参与调控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慢性痒
2018年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磷酸化对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小鼠慢性痒的调控作用。方法:8~12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DNFB诱导组和丙酮对照组。DNFB组小鼠分别于面颊部和背部反复涂抹1.5%DNFB溶液,建立类似特异性皮炎的慢性痒模型。分别观察慢性痒模型建立后小鼠的自发性行为,以及鞘内注射MEK抑制剂U0126后小鼠自发性慢性痒行为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小鼠脊髓组织磷酸化ERK(phosphrylated ERK,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面颊部诱导模型中,DNFB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高于丙酮对照组(P<0.05),而擦涂行为无差异,证实DNFB诱发的是痒觉;颈背部诱导模型中,DNFB组小鼠表现出剧烈的搔抓行为,而丙酮对照组的搔抓行为不明显。背部慢性痒模型建立后,分别在第1、3、7和14天鞘内注射MEK抑制剂U0126,小鼠的搔抓行为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pERK活化主要表达于小鼠脊髓背角Ⅰ~Ⅱ层,且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标,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不共标。结论: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ERK磷酸化可能参与调控DNFB诱导的慢性痒。
吴品雯张浩方浩
关键词:瘙痒症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
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治疗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用于治疗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行后外侧开胸手术患者63例(肺部手术35例,食管手术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2)。均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组于关胸前予0.25%罗哌卡因10mL膈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时点(拔管后即刻、拔管后0.5、1、2、3、4h)两组患者同侧肩膀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随访血气,了解有无CO2潴留。结果 60例患者完成本实验(对照组31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有22例发生同侧肩膀痛,占71.0%(22/31);治疗组有5例发生同侧肩膀痛,占17.2%(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患者观察期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 score,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是治疗胸外科术后同侧肩膀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阻滞效果与手术方式无关。疼痛发生可能与手术操作、胸腔引流管对胸膜、心包、膈肌的伤害性刺激经膈神经传导,牵涉到同侧肩膀。
孙敏莉梁雅芬缪长虹方浩葛圣金谭黎杰薛张纲王群
关键词: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
血友病患者的肝癌切除治疗
2002年
目的:探讨对血友病患者行肝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患者,男,49岁,患原发性肝癌伴重症血友病A。检测凝血因子VIII促凝活性(VIII:C)仅为1.0%,抗因子VIII抗体也呈阳性,为4Bu/ml。在术前、术中、术后补充及监测因子VIII的情况下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800ml。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胆漏、膈下积液等并发症。切口愈合好。术后1个月内AFP下降至正常。结论:血友病不是常见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也不是肝癌切除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马曾辰方涛林孙惠川钦伦秀郭善禹王鲁徐建民王志梅林芷英夏景林方浩汤钊猷王学锋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友病肝切除术肝肿瘤
氯诺昔康与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疗效比较
2005年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通过相同的麻醉方法,术后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进行PCA治疗。A组静脉应用氯诺昔康(2ml/h.holus为3.5ml),B组静脉应用芬太尼(2ml/h,bolus为3.5ml)。结果: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CA镇痛,A组(氯诺昔康组)与B组(芬太尼组)在疼痛程度(PI)、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疼痛缓解度(PAR)、用药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总体睡眠质量略逊于B组(P<0.05);呼吸频率、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等类似于B组。结论:氯诺昔康不失为阿片类镇痛药术后PCA的较好的替代药。
方浩缪长虹薛张纲
关键词:氯诺昔康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
一种静脉血管气压精准止血器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静脉血管气压精准止血器,包括有:止血器,所述止血器的右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壁的右端活动套接有连接块;限位机构,其设置于排气管的内部;防护机构,其设置于止血器的前方;其中,所...
方洪伟周怡乐鞠惠惠杨雨罗梦元程二登方浩
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不同术后镇痛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接受超声引导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组);超声引导的连续股神经阻滞(FN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体重、置管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行镇痛效果评估:(1)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苏醒拔管时间;(2)病房镇痛药物补救量;(3)自控镇痛按压(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次数;(4)3组患者术后2h、4h、6h、12h、24h和48h的静息痛评分(rest visual analogue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痛评分(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PVAS)。记录镇痛后相关不良反应,包括:(1)嗜睡、恶心呕吐、瘙痒、低血压(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20%)等的发生例数;(2)12 h后延迟性并发症,包括尿潴留、注射部位压痛、局部瘀点、感觉和运动异常等的发生例数。结果 FICB和FNB组的术中舒芬太尼消耗和PCA次数低于PCIA组,且其术后4h、6h和12h时的RVAS和PVAS均低于PCIA组,FICB和FNB组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CIA组的药物不良反应高于FICB组和FNB组。相对FNB组,FICB组导管置入的时间缩短(5.8±1.8min vs 8.1±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CB组没有发生并发症,FNB组有3例出现大腿前部感觉迟钝。结论在老年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管理中,FICB和FNB的镇痛效果优于PCIA,且药物不良反应更少。此外,超声引导下FICB比FNB更安全、神经损伤发生率更低。
朱红花方浩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连续股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痛
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3年
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 com)是最近引进的一种通过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TEB)测定心输出量等血液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仪,目前在国内临床上应用刚开始.本研究拟通过比较BioZ.com监测仪和肺动脉漂浮导管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并探讨两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浩姜桢缪长虹薛张纲蒋豪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复合麻醉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复合麻醉中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 8、IL 1 β、TNF α基因表达 ,探讨异氟醚吸入和硬膜外阻滞对外周血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 4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n =1 2 )和硬膜外组 (n =1 2 ) ,在麻醉诱导后即刻和 4小时分别取静脉血 2 0ml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 (Ficoll)进行梯度离心 ,从获得的淋巴细胞中提取RNA ,逆转录合成cDNA ,PCR后电泳扫描求积 ,检测淋巴细胞IL 8、IL 1 β和TNF α的mRNA表达。 结果 异氟醚组麻醉维持 4小时比麻醉诱导后即刻IL 8、IL 1 β的表达增加 (P <0 0 5) ,硬膜外组麻醉维持 4小时与麻醉诱导后即刻IL 8、IL 1 β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两组均未检出TNF α基因表达。 结论 复合麻醉中吸入异氟醚能增强肝脏部分切除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 ,即在转录水平上 ,异氟醚能增强外周血炎性反应 ;
张光明蒋豪薛张纲方浩王文逸瞿涤
关键词:复合麻醉促炎性细胞因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硬膜外阻滞
特络细胞参与组织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7年
特络细胞(telocyte,TC)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分布于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脑等多种组织的间质细胞,这种细胞具有较小的胞体及较长的细胞延长部分(telopode,TP),其细胞延长部分呈现为粗细相间的串珠状,并与周围间质细胞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络。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特络细胞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组织损伤的修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TC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马瑞华方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