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彬

作品数:1 被引量:25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小分子
  • 1篇小分子RNA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早期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脑梗死
  • 1篇梗死
  • 1篇分子
  • 1篇MIRNAS
  • 1篇侧支
  • 1篇侧支循环
  • 1篇侧支循环建立

机构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篇黄澍
  • 1篇吴菲菲
  • 1篇朱玮
  • 1篇孙家兰
  • 1篇李龙宣
  • 1篇彭彬
  • 1篇周飞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中miRNAs水平与脑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外周血清中miRNAs水平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脑侧支循环状况,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42例)与不良组(28例),另设3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梗死早期血清中一组miRNAs的分子变化,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s水平与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血清中抑制血管新生的MIR-15b、MIR-92a及促血管新生的MIR-126、MIR-132和MIR-210水平在侧支循环良好、不良组及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部分特异性miRNAs分子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Logistic回归显示,这些抑制或促血管新生的miRNAs,特别是促血管新生的MIR-126、MIR-132和MIR-210是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好坏的影响因素。结论早期血清中一组特异性miRNAs分子可能作为一种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内侧支循环状况的便捷指标。
彭彬吴大玉孙家兰黄澍吴菲菲顾夏菊朱玮周飞李龙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小分子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