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倩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CTA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凋亡
  • 1篇动脉钙化
  • 1篇对比剂
  • 1篇心脏
  • 1篇心脏CT
  • 1篇虚拟平扫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遮盖法

机构

  • 6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林伟
  • 6篇贺倩
  • 4篇汤化民
  • 3篇张波莉
  • 3篇银文杰
  • 3篇苟杰
  • 2篇杨帆
  • 1篇刘兆玉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表面遮盖法做头颈部CTA联合去骨成像的骨质阈值设定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利用表面遮盖重建(surfaceshadeddisplay,SSD)进行头颈部CTA去骨成像的重建闽值设定。方法:选取在同一单位工作的30位体检人员,测定其颈椎平均CT值、k3-5,椎体平均骨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并以BMD值为参照,进行颈椎平均CT值、性别及年龄的两两对照及多元回归拟舍,建立回归方程,与前期颅骨骨质密度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收集本院11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将回归方程得到的预估CT值作为SSD重建的阈值进行去骨成像,评价去骨后的图像质量,验证其可行性。结果:经统计分析,颅骨与颈椎骨质密度相差过大,采用重建阈值最小化原则,利用颈椎CT值作为SSD重建的阈值进行去骨成像,所有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为5分,可视为去骨成功。结论:利用SSD重建进行头颈部CTA去骨成像的方法是可行的。
林伟汤化民贺倩张波利
双能量CT虚拟平扫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双能量CT虚拟平扫(VNCT)在诊断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近10年关于双能量VNCT检测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制订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通过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价文献质量,使用Meta-Disc 1.4软件,分析有无异质性、阈值效应,计算出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绘制合并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评估VNCT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价值。结果:12个诊断性试验中包含1223例样本,共检出结石1027个,Meta分析显示,双能量VNCT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6、0.98、37.37、0.14、334.10,合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7;长径≥3 mm结石的检出合并敏感度为0.96。结论:双能量VNCT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有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对诊断长径≥3 mm的结石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贺倩杜小丽林伟
关键词:双能量CT虚拟平扫泌尿系结石META分析
心脏CT重建时相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危险分级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心脏CT重建时相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分级的影响。方法对70名存在冠心病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志愿者行心脏回顾性心电门控多时相重建,观察以5%为间隔重建的11个时相CACS、最佳舒张及收缩期时相CACS及心率相关指标,对比不同时相CACS危险分级,以多因素岭回归分析分级与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系统自识别最佳收缩或舒张期判断4名受检者存在CACS跨级。22名受检者不同人工重建时相CACS存在危险分级跨级,结果重复性不佳;9个时相跨级者平均CACS明显低于无跨级者(P均<0.05)。心率相关指标与CACS分级的相关性差(R 2=0.123)。结论心脏CT不同重建时相CACS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自身结果重复性不佳,危险分级存在跨级风险,可能与CACS无法准确反映不同时相心脏细微结构差异有关。
汤化民苟杰林伟银文杰杨帆张波莉贺倩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125I粒子对胆管细胞癌HCCC-9810细胞凋亡及L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对胆管细胞癌HCCC-9810细胞凋亡及L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空壳组、^125I粒子组(根据临床常用放射性活度分为:0.5 mCiGy ^125I粒子组、0.7 mCiGy ^125I粒子组、0.9 m CiGy ^125I粒子组)。体外培养HCCC-9810细胞,实验组经相应活度^125I粒子干预48 h后,通过免疫组化法、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L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空壳组L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空壳组比较,^125I粒子组(0.5、0.7和0.9 mCiGy)中胆管细胞癌HCCC-9810细胞的凋亡率及Livin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mCiGy ^125I粒子组中HCCC-9810细胞的L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最低而细胞凋亡率最大,0.7 mCiGy ^125I粒子组HCCC-9810细胞Liv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最高,但细胞凋亡率却最低,0.9 mCiGy ^125I粒子组中HCCC-9810细胞的L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介于两者之间。结论不同剂量的^125I粒子诱导胆管细胞癌HCCC-9810细胞凋亡的能力存在差异,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细胞内Livin基因表达水平高低密切有关。Livin作为凋亡抑制基因,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与胆管癌细胞放射抵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杜小丽刘兆玉贺倩林伟
关键词:LIVIN基因胆管细胞癌细胞凋亡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A)技术已应用多年,效果肯定,且每年都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冠脉CTA成像。本文就冠脉CTA成像技术、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及CT辐射剂量等进行综述,以更好地帮助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汤化民苟杰林伟银文杰贺倩张波莉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对比剂
基于80 kV冠状动脉CTA前瞻性单时相扫描在体检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以80 kV低管电压为基础,冠状动脉(简称冠脉)CTA单时相扫描在体检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自愿者随机分为传统回顾性多时相扫描组(传统组)23例及前瞻性单时相扫描组(前瞻组)22例,采用固定对比剂用量及流率方案,通过CT值及CNR比较客观图像质量;基于Likert分级评分法比较主观图像质量,配对分析2组最终诊断结果的人数构成比差异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前瞻组1例扫描失败。除前降支远段2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瞻组冠脉各段及左心室强化程度均高于传统组(均P<0.05)。前瞻组右冠脉近段及左心室的CNR优于传统组(均P<0.05),其余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整体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冠脉常见疾病诊断结果敏感度相似,同时前瞻组辐射剂量降低了约80.0%。结论:前瞻性单时相扫描虽存在扫描失败风险,但对以筛查为目的、对结果特异度要求相对较低的体检人群,在保证设备可靠性前提下应用,可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期检出率,为临床预防提供有力支撑。
汤化民苟杰银文杰林伟贺倩张波莉杨帆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