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永光

作品数:24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211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心肌
  • 5篇梗死
  • 4篇心肌梗死
  • 4篇疗效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介入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脓毒
  • 3篇卒中
  • 3篇卒中后
  • 3篇脑卒中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术
  • 3篇呼吸机
  • 3篇急性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急诊

机构

  • 24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黄永光
  • 10篇梁健球
  • 7篇霍保善
  • 4篇袁满涓
  • 4篇徐宁
  • 3篇刘怀昌
  • 3篇王玉燕
  • 2篇熊华峰
  • 2篇吴庆庆
  • 2篇李志坚
  • 2篇许建强
  • 2篇张耿新
  • 2篇曾惠良
  • 2篇欧小敏
  • 2篇李永鸿
  • 1篇张继平
  • 1篇江丽嫦
  • 1篇赵继泉
  • 1篇李俭欢
  • 1篇余永卫

传媒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医师在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监护中心住院的38例AMI患者,分成急诊PCI组(A组)26例,非再灌注治疗组(B组)12例。在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7、30天采用荧光免疫法(FIA)分别测血浆BNP浓度,A组只干预相关梗塞血管,B组按一般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病人在入院和入院后1dBNP水平均升高(A组:243.74±75.68,283.42±88.66;B组:228.65±82.32,275.48±89.67),但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7d后,A组下降,B组仍维持高水平(203.63±59.42对388.74±108.52,P<0.05);30d后,A组下降明显,B组BNP亦有下降,但比较仍有非常显著差异(96.31±43.22对237.66±75.48,P<0.01);急诊PCI干预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时,血浆BNP变化亦不同,干预前降支较右冠脉和回旋支BNP下降更明显。LVEF和LVEDD的变化和BNP的变化相对应。3例死亡病例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10倍以上。结论AMI患者经急诊PCI再灌注治疗后血浆BNP在7d开始下降,30d下降更为显著。
梁健球周少雄黄永光张耿新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B型钠尿肽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与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40例脑卒中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78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9.29%,其中早期发作癫痫(2周内)占61.54%,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脑出血及病灶累及皮层者发病率高,对症治疗控制良好,但病死率比无癫痫发作者高(P<0.05)。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多并发于皮层病灶,脑出血比脑梗死多见,控制良好,但预后欠佳。
黄永光曾惠良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影像学特点预后
乌司他丁对腹部严重多发伤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4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部严重多发伤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积极处理原发病,循环、呼吸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连续静脉滴注7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下降幅度更大(P<0.01);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并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吴冠祺霍保善黄永光梁爱霞
关键词:乌司他丁严重多发伤炎症因子住院时间
动态动脉弹性指导重症肺炎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动态动脉弹性(Eadyn)对重症肺炎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机及剂量的指导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行机械通气且计划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重症肺炎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27~77岁(58.60±8.72岁)。根据是否使用Eadyn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监测组(n=32)和对照组(n=36)。监测组患者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持续监测,据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Eadyn,随时调整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患者予有创血压监测,以平衡盐溶液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目标导向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开始复苏升压治疗12 h后,监测组病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4 h后,呼吸、循环功能相关指标,监测组优于对照组;监测组各时间段的CVP、BNP低于对照组(P<0.05)。96 h胸部CT影像比较,对照组肺部渗出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9.47±2.7 d,对照组为14.42±2.9 d;监测组ICU住院时间11.31±3.2 d,对照组为20±2.9 d;从28 d统计来看,监测组死亡4例,病死率12.5%;对照组死亡8例,病死率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时Eadyn可以指导重症肺炎休克患者加用去加甲上腺素的时机和剂量,根据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指导升压方案更加个体化,能够减轻脏器负荷,改善预后。
袁满涓霍保善吴冠褀黄永光
关键词:重症肺炎休克去甲肾上腺素
急性心力衰竭极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极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症状不能缓解的情况下开始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极早期(30 min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以及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乳酸(Lac)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差值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疗效。
常雪娟朱秀芬吴娟娟万文娟黄永光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疗效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比较危重监护病房的440例使用普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和420例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抗感染组)各自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86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中,发生感染为34例,其中对照组为28例,抗感染组为6例。相关感染发生率抗感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2)。结论临床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感染,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梁健球黄永光毛春华李志坚许建强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血管远端保护装置治疗前降支近端大血栓1例被引量:1
2007年
梁健球黄永光刘怀昌严俊儒
关键词:前降支血栓
抽吸导管在治疗急性血栓性闭塞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应用抽吸导管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栓性闭塞的疗效。方法18例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闭塞的患者,应用ZEEK吸栓导管抽吸冠脉内血栓后置入支架,对靶血管TIMI flow Grade及吸出血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在应用抽吸导管吸出血栓后全部置入支架,术后即时造影均达TIMI Ⅲ级,每例病人均可吸出冠脉内阻塞物,其中血栓占12例(66.7%),胶冻样血栓2例(11.1%),粥样斑块样物4例(22.2%),纤维样物18例(100%),术后即刻停用GPIIb/Ⅲa拮抗剂15例(83.3%),球囊扩张5例(27.8%),18例均置入支架,药物支架8枚,裸支架10枚,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全部痊愈出院,随访1月至半年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抽吸导管结合PCI治疗急性血栓性闭塞性心肌梗死疗效可靠。
梁健球甘树广黄永光刘怀昌王玉燕区小敏林武全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脉血栓抽吸导管
脑卒中急性期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与文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的有关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的程度。并根据临床体检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 35 .16% ,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发生率高 ,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且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显著关系 ,应于早期干预。
黄永光张再强李永鸿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神经功能缺损
醒脑静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静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e enolase,NSE)含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及治疗后退热时间、恢复意识时间的长短。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SE含量、CR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恢复意识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醒脑静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退热及恢复意识时间,降低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冠祺黄永光霍保善
关键词:醒脑静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脓毒症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