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朝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美托洛尔在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中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在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GCAA)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川崎病合并GCAA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发病年龄、性别、出现GCAA的时间、确诊川崎病时的临床表现、确诊川崎病初期最高C-反应蛋白、服用抗凝药物情况、加用美托洛尔时间及剂量、收集确诊GCAA时及最近一次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共收集川崎病合并GCAA患儿46例,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4.6±2.5)岁。未加用美托洛尔组25例,加用美托洛尔组21例;两组患儿确诊川崎病初期临床症状、最高CRP及确诊川崎病合并GCAA时左室射血分数及随访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加用美托洛尔组确诊川崎病合并GCAA时54支冠状动脉受累,美托洛尔组43支冠状动脉受累,在随访过程中GCAA受累支数及部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出现冠状动脉狭窄,相比于美托洛尔组,未加用美托洛尔组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16.7%(9/54)比7.0%(4/32)];并出现心肌梗死2例(8%)、死亡1例(4%)、在外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8%)、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2例(8%)、ST-T改变2例(8%)、异常QS波1例(4%)。美托洛尔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川崎病合并GCAA患儿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可减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延缓患儿接受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治疗时间。
- 王丹肖云彬肖云彬陈智肖政辉王勋
- 关键词:儿童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美托洛尔
- 单中心儿童肺高血压病因组成和住院转归分析
- 2021年
- 目的观察分析单中心儿童肺高血压(PH)病因组成和不同类型PH患儿住院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PH患儿共1157例,根据患儿病历资料及出院诊断,对其PH病因按照2015年发布的《儿童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分类。收集并记录其住院期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肺动脉高压(PAH)患儿共1099例(94.9%),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APAH-CHD)、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为主,分别占84.7%、8.0%。特发性PAH死亡3例,放弃治疗6例,手术1例,余5例好转出院。APAH-CHD中以手术后出院676例(68.9%)。要求出院45例(4.6%),其中放弃治疗出院及死亡80例(8.2%);服用波生坦共52例,有2例联用西地那非。PPHN患儿因其他器官手术后出院6例(6.5%),好转出院66例(70.9%),放弃出院及死亡14例(15.1%)。左心疾病所致PH好转18例,行左心疾病矫治手术11例(40.7%),放弃及死亡病例7例(25.9%)。呼吸系统疾病PH 27例,1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未知因素所致PH 2例放弃出院,死亡1例,1例行姑息手术出院。结论儿童PH分类以APAH-CHD及PPHN为主,特发性PAH、左心疾病相关PH的患儿预后差。
- 王丹肖云彬肖云彬陈智肖政辉孟建朝陈智王勋宋青青
- 关键词:儿童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效果检验
- 2023年
- 目的构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预测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共100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梳理患儿基本人口学资料、病历等,以获取变量信息,结合诊断、分析结果,统计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合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外部应用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经诊断、统计得到,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患儿9例,发生率为9.00%;单因素分析显示,VSD封堵术患儿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穿刺方法、穿刺次数、穿刺按压方式、大导管鞘、肢体制动时间、术前使用抗凝药(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3岁、穿刺次数>2次、体表解剖定位穿刺、穿刺后人工按压、大导管鞘、术前使用抗凝药(P<0.05)。预测VSD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为0.789~0.894,最大约登指数为0.553,对应灵敏度、特异度系数分别为0.694、0.859;外部验证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1.67%。结论CHD-VSD患儿封堵术后存在血管并发症风险,年龄<3岁、穿刺次数>2次、体表解剖定位穿刺、穿刺后人工按压、大导管鞘、术前使用抗凝药的患儿发生穿刺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识别影响因素,配合临床预防护理干预,能降低穿刺血管并发症风险,促进康复进程。
- 孟建朝宋青青张弦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介入治疗后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对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儿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和社会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愈后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针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对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 方莹肖志容宋青青孟建朝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 改良式护理干预在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畸形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患儿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受到心脏发育异常或大血管异常影响所致[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儿治疗的效果[2]。本研究主要对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围手术期改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杨美玉罗晓梅孟建朝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