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儿童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急性
  • 5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预后
  • 4篇淋巴细胞白血...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预后分析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原发性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免疫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胡群
  • 11篇尹萌萌
  • 9篇刘爱国
  • 8篇张艾
  • 7篇王雅琴
  • 1篇刘双又
  • 1篇张柳青
  • 1篇丁丽丽
  • 1篇唐威
  • 1篇罗甜
  • 1篇胡迎

传媒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特点
2023年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83例新诊断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骨髓标本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患儿随访至2021年6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0~63)个月。结果 183例ALL患儿中,WT1基因阳性130例(71.04%),表达水平1.41%(0.26%,6.73%);WT1基因阴性53例(28.96%)。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非高二倍体和中高危患儿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不同性别、染色体核型、肝脾肿大和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患儿WT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T1基因阳性和阴性患儿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69%(114/130)比86.79%(46/53)和16.15%(21/130)比18.87%(10/53),P>0.05]。截至随访结束,随访到179例患儿的生存状态,WT1基因阳性患儿生存率与WT1基因阴性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8%(113/126)比86.79%(46/53),P>0.05];WT1基因阳性患儿中复发21例,复发患儿WT1基因水平完全缓解后与初诊时及复发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患儿(96例完成检测)完全缓解后WT1基因水平明显低于初诊时[0.17%(0.04%,0.49%)比2.01%(0.4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T1基因阳性患儿与WT1基因阴性患儿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1.41%)将WT1基因阳性患儿分成高表达(66例)和低表达(64例),WT1基因低表达患儿与WT1基因高表达患儿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T1基因在ALL患儿中普遍表达,与患儿的某些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WT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可能预后更好。
尹萌萌刘爱国张艾王雅琴胡群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WT1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染色体改变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4年收治的初诊且伴染色体异常ALL患儿共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5例异常核型中单纯数目异常者21例(32%),单纯结构异常者14例(22%),数目及结构同时异常者30例(46%);(2)染色体结构异常者中,t(12;21)2例,t(9;22)6例,t(1;19)3例,t(4;11)2例。染色体数量异常者中,超二倍体核型最多,有29例(57%);(3)至随访截止时间,本组病例中生存49例,死亡11例,失访5例,复发9例。超二倍体和t(12;21)预后好,亚二倍体、t(1;19)和t(4;11)预后差;(4)本组患儿融合基因阳性22例,包括BCR/ABL 6例,MLL 2例,TEL/AML1 8例,E2A/PBX1 6例。与染色体结果比对,8例TEL/AML1仅测得2例t(12;21),6例E2A/PBX1中测得2例t(1;19),另外一例t(1;19)对应的融合基因阴性。结论(1)本组ALL患儿染色体改变以数目及结构同时异常为主,数目异常中以超二倍体核型最为常见。(2)染色体核型与ALL预后有密切联系。(3)t(12;21)及t(1;19)染色体检测阳性率低于融合基因阳性率。
尹萌萌胡群刘爱国张艾王松咪王雅琴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预后
20例抑制物阳性的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FⅧ抑制物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表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52例血友病A患者中FⅧ抑制物阳性者20例(13.2%)。首次出血中位月龄为11.5个月(5~101个月)。预防治疗者7例(35.0%)(其中4例患者预防治疗前有按需治疗史),按需治疗者13例(65.0%)。出现抑制物的中位年龄为3岁4个月,中位暴露日为25 d。行基因突变检测者12例(60.0%),其中内含子22倒位者4例(33.3%),其次为无义突变(16.7%)、小片段缺失(16.7%)。结论:血友病A患儿抑制物产生率为13.2%。产生抑制物的中位暴露日为25 d。本组抑制物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是内含子22倒位。
王稳崔东艳蒋丽娟尹萌萌徐雨婷刘爱国胡群
关键词:血友病A抑制物基因突变
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被引量:4
2020年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约为(4~5)/10万,多数(80%~90%)ITP患儿在确诊后12个月内血小板数可恢复正常,但少数(10%~20%)患儿血小板减少会超过1年,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有研究认为是在患儿易感基因背景下,由于感染和免疫紊乱产生的自身免疫抗体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造成血小板减少。文章综述慢性ITP的诊断,预测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
尹萌萌刘爱国张艾王雅琴胡群
关键词:儿童
20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细胞遗传学特点
2022年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儿童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血液科诊断的202例ALL儿童的临床资料,包括染色体、基因、性别、年龄、临床危险度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2例ALL患儿中,正常核型占67.8%,异常核型占32.2%:其中单纯数目异常者占21.5%,单纯结构异常者占35.4%,数目及结构均异常者占43.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占20.8%(42/202)。(2)染色体数目异常者中,主要为超二倍体患儿,占46.2%;结构异常中,主要为t(9;22)与t(1;19)患儿,各占9.8%;融合基因中,主要为TEL/AML1阳性患儿,占42.9%(18/42)。(3)本组ALL儿童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年龄、临床危险度有关,但与性别无关;(4)融合基因阳性的患儿中,仅26.2%(11/42)患儿携带对应的染色体核型。(5)截止随访时间,存活者占82.2%(166/202),死亡者占10.9%(22/202),失访者占6.9%(14/202)。染色体核型与ALL儿童预后明显相关(P<0.001)。结论 不同年龄、临床危险度患儿的细胞遗传学存在明显差别,且染色体核型与预后明显相关。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高于染色体分析。
尹萌萌刘爱国张艾王雅琴胡群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染色体
CAR-T细胞治疗在儿童中的毒副作用
2024年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因其特异性识别功能及细胞毒性,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但它也具有一系列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儿童,毒性反应发展迅速,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本文对CAR-T细胞治疗在儿童中的毒副作用,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优化其在儿童中的应用。
尹萌萌胡群
关键词:毒副作用儿童
合并EB病毒感染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合并EB病毒(EBV)感染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的196例ALL患儿外周血EBV抗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将196例ALL患儿分成EBV感染组及非EBV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肝脾大、染色体、外周血常规、免疫分型、临床危险度、化疗过程中继发感染、化疗后第46天微小残留病(MRD)、染色体核型等情况及预后。随访至2019年4月30日。结果196例白血病患儿中EBV感染143例,感染率72.96%(143/196),EBV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水平[中位数(P25,P75)]为3.7×103拷贝/L(1.6×103拷贝/L,8.8×103拷贝/L)。EBV感染组患儿肝脾大(肋缘下≥5 cm)发生率高于非EVB感染组[14.69%(21/143)比3.77%(2/53),χ^2=4.45,P=0.035],EBV感染组初诊白细胞计数、异常染色体核型发生率与非EBV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BV感染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继发感染率高于非EBV感染组[41.96%(60/143)比24.53%(13/53),χ^2=5.03,P=0.025]。EBV感染组患儿化疗后第46天完全缓解率低于非EBV感染组[80.42%(115/143)比98.11%(52/53),χ^2=9.60,P=0.020],复发率高于非EBV感染组[11.89%(17/143)比1.89%(1/53),χ^2=4.64,P=0.031];两组免疫分型及临床危险度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并EBV感染的ALL患儿肝脾大明显,化疗过程中继发感染率高,缓解率低,复发率高,预后不良。EBV感染可能与ALL患儿免疫分型、临床危险度有关,与异常染色体核型无关。
尹萌萌刘爱国张艾王雅琴胡群
关键词:EB病毒儿童预后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栓形成性及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被引量:4
2022年
中心静脉导管是儿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患儿药物、全肠外营养液、血制品等静脉输注及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随着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明显增加,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和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不仅缩短了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制定适合儿童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已引起临床重视。本研究综述了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及感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措施。
尹萌萌胡群
关键词:儿童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凝血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58例ITP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变化,并结合出血症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组ITP儿童中,无出血81例,出血477例,其中轻度出血283例,中度出血178例,重度出血16例;PLT数不同的患儿出血症状不同(P=0.000);不同APTT、PT的患儿出血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患儿的AT-Ⅲ、FVⅢ及FⅨ活性结果异常;不同FIB浓度的患儿出血症状不同,ROC曲线分析中,FIB对患儿出血具有诊断价值,最佳临界值为2.7g/L;Logistic回归分析中,患儿出血症状与性别(OR=0.93,95%CI:0.81~1.06)及年龄(OR=0.83,95%CI:0.34~2.03)无关,与PLT(OR=0.32,95%CI:0.19~0.55)及FIB(OR=0.08,95%CI:0.024~0.280)有关。结论ITP儿童出血症状与PLT数有关,与APTT及PT无关;部分ITP儿童凝血功能异常,建议ITP患儿诊断时常规筛查凝血功能;FIB浓度与ITP儿童出血症状有关,通过输注FIB可能缓解ITP患儿出血。
尹萌萌刘爱国张艾王雅琴胡群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血小板凝血功能出血症状
儿童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并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6月诊断的244例初治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按照CCCG-ALL 2015骨架方案诊疗,随访至2021年12月。以初诊白细胞计数(WBC)50×10^(9)/L为界将患儿分为高白组(47例)和非高白组(197例),比较2组间临床特征、治疗反应、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结果:244例ALL患儿中,男147例,女97例,男∶女为1.5∶1.0;中位初诊年龄4.9岁;低危组132例,中危组108例,高危组4例。初诊高白细胞血症的发生率为19.3%(47/244),初诊WBC与初诊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呈线性正相关(P<0.001)。与非高白组比较,高白组肝大、脾大、T系及BCR-ABL1阳性ALL患儿的比例更高(P<0.05);高白组诱导治疗第19天MRD≥1%的比例更高(P=0.003),而第46天MRD在2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中位随访52个月,总复发率为14.3%,5年总生存率为(90.6%±2.0%),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0.4%±2.8%)。与非高白组比较,高白组总复发率更高、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初诊高白细胞血症、KMT2A重排及第46天MRD≥0.01%是ALL患儿无事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白细胞ALL患儿初诊特征有肝大、脾大、较高比例的T系及BCR-ABL1,初诊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更高,早期治疗反应欠佳,预后不良。
崔东艳徐雨婷刘爱国张艾王雅琴尹萌萌胡群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血症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