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华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型
  • 1篇心型脂肪酸结...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易损斑块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生脉
  • 1篇生脉饮
  • 1篇外周

机构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杜晓马
  • 3篇王晓华
  • 2篇蒋健刚
  • 1篇姚宇玫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H-FABPS100A12及炎症因子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钙结合蛋白S100A12(S100A12)及炎症因子(IL-6、TNF-α、CRP)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心力衰竭组(CHF组),其中并发肺部感染(感染亚组)与单纯心力衰竭无肺部感染(非感染亚组)患者各4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FABP、S100A12、IL-6、TNF-α及CRP的水平.结果 CHF组患者H-FABP、S100A12、IL-6、TNF-α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F组中,感染亚组患者H-FABP、S100A12、IL-6、TNF-α及CRP水平分别为(7.89±1.24)ng/ml、(39.81±6.34)ng/ml、(28.26±4.87)pg/ml、(21.36±4.18)ng/L和(28.15±3.61)mg/L均高于非感染亚组患者的(6.34±1.08)ng/ml、(26.32±4.88)ng/ml、(20.14±2.84)pg/ml、(13.41±3.24)ng/L和(20.04±3.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剧,其H-FABP、S100A12、IL-6、TNF-α及CRP水平差异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H-FABP、S100A12和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兰景良王晓华杜晓马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炎症因子
黄芪生脉饮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免疫功能和外周血miRNA-15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黄芪生脉饮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心功能、免疫功能和外周血miRNA-15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院(75例)、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1例)、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台州市中医院(20例)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案+黄芪生脉饮),每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N端脑钠肽前体)、免疫功能指标(CD4+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外周血miRNA-155相对表达量、疗效及短期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均P<0.05),外周血miRNA-155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2%比85.7%,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比15.9%,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用黄芪生脉饮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心功能和免疫功能。
蒋健刚杜晓马姚宇玫汤泽生王晓华沈昕晏程远
关键词:黄芪生脉饮冠心病心力衰竭免疫功能
MMP-9基因-1562C/T变异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MMP-9基因-1562C/T位点变异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及基因多态性和吸烟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35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易损斑块组(122例)和稳定斑块组(236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1562C/T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应用相加模型分析-1562C/T变异与吸烟对易损斑块的交互作用。结果易损斑块组携带T等位基因频率(20.90%)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11.65%)(χ~2=10.91,P<0.01),易损斑块组的吸烟率也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χ~2=9.74,P<0.01)。T等位基因和吸烟对易损斑块交互作用的定性分析显示,相对于不吸烟且携带CC基因型个体,吸烟OR=1.56(P<0.05),T等位基因OR=1.67(P<0.05),同时吸烟又携带T等位基因OR=3.60(P<0.01),吸烟与T等位基因存在正相加模型交互作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BMI、血压、HbA_(1C)和LDL-C等因素后,MMP-9基因-1562C/T变异T等位基因与吸烟的协同作用指数为2.12,归因交互效应为1.36,归因效应为37.78%,纯因子间交互作用为52.30%。结论 MMP-9基因-1562C/T变异与吸烟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存在协同交互作用;对于携带T等位基因并吸烟的个体,尽早戒烟可能可以降低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风险。
蒋健刚兰景良王晓华杜晓马
关键词:颈动脉易损斑块基因多态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吸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