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源性
  • 2篇针刀
  • 2篇射频
  • 2篇头痛
  • 2篇颈源性
  • 2篇颈源性头痛
  • 2篇关节
  • 2篇臭氧注射
  • 1篇性关节炎
  • 1篇针刀松解
  • 1篇针刀松解治疗
  • 1篇治疗靶
  • 1篇治疗靶点
  • 1篇射频热凝
  • 1篇射频热凝治疗
  • 1篇松解
  • 1篇松解治疗
  • 1篇疼痛
  • 1篇疼痛综合征
  • 1篇体表定位

机构

  • 4篇中山市小榄人...

作者

  • 4篇王立勋
  • 4篇马钧阳
  • 4篇蔡永红
  • 3篇朱亮先
  • 1篇程松鹤
  • 1篇叶燕红
  • 1篇陈友利
  • 1篇杨纲华
  • 1篇郭瑞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膝关节腔脉冲射频与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关节腔内脉冲射频与臭氧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疼痛门诊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4~65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脉冲射频治疗组(PRF组)和臭氧注射治疗组(O3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和治疗后1年的疼痛缓解优良率。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PRF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05±0.99)分、(3.07±1.10)分、(4.12±0.94)分,O3组分别为(3.06±0.94)分、(3.04±1.11)分、(4.23±0.82)分,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PRF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3.15±1.38)°、(123.27±1.44)°、(114.52±1.65)°,O3组分别为(122.76±1.46)°、(123.09±1.25)°、(116.03±1.13)°。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优良率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射频治疗周期为3 d,臭氧注射治疗周期为4周。结论关节腔内脉冲射频与臭氧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均有确切疗效,但脉冲射频治疗周期较短。
马钧阳朱亮先蔡永红王立勋叶燕红卢凯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脉冲射频关节内
超声引导下C2-3小关节阻滞联合寰枢侧关节后方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颈源性头痛应用超声引导下颈2-3小关节阻滞联合寰枢侧关节后方针刀松解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象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用超声引导下寰枢侧关节后方局麻后针刀松解联合颈2/3小关节阻滞。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行寰枢侧关节后方局麻,联合颈2-3小关节阻滞,将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头痛持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治疗之前无明显差异,疼痛持续时间无差异,治疗结束后1周两组患者患者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均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之后,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V A S评分显著降低,疼痛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1)。结论:颈源性头痛应用颈2-3小关节阻滞能缓解头痛,联合应用寰枢侧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能够明显提升长期治疗效果。
王立勋马钧阳朱亮先蔡永红
关键词:超声引导针刀松解颈源性头痛
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比较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比较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两种技术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疼痛门诊100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年龄17~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臭氧注射治疗组(臭氧组)50例和射频热凝治疗组(射频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六点行为评分(BRS-6评分),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缓解优良率和满意度,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臭氧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1.52±1.30)分,BRS-6评分为(1.26±0.72)分,治疗后1年的VAS评分为(2.82±1.41)分,BRS-6评分为(2.59±1.24)分;射频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1.51±1.41)分,BRS-6评分为(1.27±0.69)分,治疗后1年的VAS评分为(2.73±1.52)分,BRS-6评分为(2.62±1.21)分。两组VAS评分和BRS-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射频组为96.0%,两组治疗满意度均为100%。两组的优良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臭氧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16%,射频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中均有确切疗效,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
马钧阳王立勋陈友利程松鹤杨纲华蔡永红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激痛点射频热凝
颈源性头痛针刀治疗靶点体表定位及其分布规律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患者诊疗信息,研究针刀治疗靶点的体表定位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初步诊断为颈源性头痛患者,按以下方法查找阳性反应点:①患者主诉疼痛部位;②高位颈神经(C1-C3)走向的体表投影;③高位颈神经支配的肌筋膜组织及其筋膜链。行阳性反应点局麻药阻滞效果阳性后行针刀治疗,1次/周,共3次。分别于治疗后2周、6周、12周随访;统计头痛缓解、颈椎活动度及伴随症状改善等临床疗效,分析有效治疗点(靶点)的体表定位和组织结构,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①确诊11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访治疗后2周、6周、1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111例)、94.9%(113例)、86.6%(103例);②治疗靶点定位及频数:颈源性头痛病例中治疗靶点出现在第C2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占78.2%(93例)、C2-C3小关节处75.6%(90例),乳突下缘C1横突尖65.5%(78例),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52.1%(62例)和外1/3处43.7%(52例)、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35.3%(42例)、其余出现在C3-C7棘突旁开2~3 cm区域、头皮下筋膜、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区域。结论颈源性头痛针刀治疗靶点主要分布在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三枕神经及耳大神经易被肌筋膜卡压处,其次为中下位颈神经后内侧支/小关节处;针刀松解肌筋膜链上激痛点亦可有效缓解颈源性头痛。
王立勋马钧阳朱亮先蔡永红郭瑞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针刀治疗靶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