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捷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多普勒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弹性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数据处理技术
  • 1篇强直
  • 1篇强直性
  • 1篇强直性脊柱炎
  • 1篇中膜
  • 1篇中膜厚度
  • 1篇颈总动脉
  • 1篇颈总动脉内-...
  • 1篇脊柱
  • 1篇脊柱炎
  • 1篇和血
  • 1篇背侧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美国托马斯杰...

作者

  • 2篇姜立新
  • 2篇倪才方
  • 2篇吴蕾
  • 2篇陈捷
  • 1篇张桂筠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弹性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射频数据处理(RF-data)技术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弹性的价值,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S的患者60例,以及同期行体格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0名。利用RF-data技术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IMT、颈总动脉扩张值(CD)、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硬度指数(β)。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颈总动脉IMT、CD、PWV、β值,以年龄、病程、BMI、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为变量,采用Pearson分析AS患者颈总动脉IMT和PWV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AS组的CRP水平和ES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AS组左、右侧颈总动脉的IMT、PWV、β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侧(P值均<0.05),C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同侧(P值均<0.05)。AS患者的颈总动脉IMT和PWV与年龄(r=0.386和0.425)、病程(r=0.459和0.528)、ESR(r=0.276和0.316)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BMI(r=0.225和0.241)、CRP(r=0.196和0.218)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RF-data技术可自动、准确地检测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参数的变化。AS患者颈总动脉IMT、PWV和β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上述参数随着患者的年龄、病程、ESR增加而增加。
陈捷姜立新姜立新吴蕾
关键词:血管弹性强直性脊柱炎颈总动脉
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解剖和多普勒超声探测的初步研究
2017年
目的旨在证实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是骶髂关节背侧的供血动脉,应用多普勒超声探测该血管的正常血流动力学表现。方法对一具尸体进行解剖,明确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来源、分支及其供血区。再对50名志愿者行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多普勒超声探测,测量其血流动力学数据,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比较不同性别间和左右两侧间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PSV、EDV和RI。由两位超声科医师对30名志愿者进行重复测量,分析测量值的可重复性。结果在解剖的尸体标本中,骶外侧动脉发出第一背侧支,经第一骶前孔由骶后孔穿出,随后发出分支进入骶骨外侧滋养孔。50名志愿者的100根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均成功被探测到,其频谱呈高阻单向波形。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PSV为(29.3±4.1)cm/s,EDV为(5.3±1.1)cm/s,RI为0.82±0.04。男、女性志愿者间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PSV、EDV和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志愿者左、右两侧间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的PSV、EDV和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位医师测得的:PSV、EDV和RI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0和0.88,Bland-Altman图显示,除1名志愿者测得的PSV外,两位医师对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血流动力学测量值的差值均位于95%的一致性界限内,表明两位医师的测量值的可重复性较好。结论骶外侧动脉第一背侧支是骶髂关节背侧的供血动脉,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探测该血管血流动力学表现。
陈捷姜立新吴蕾张桂筠倪才方
关键词:超声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