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龙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异速生长
  • 2篇鱼类
  • 2篇泥鳅
  • 2篇大鳞副泥鳅
  • 1篇毒性
  • 1篇养殖
  • 1篇鱼类毒性
  • 1篇杂交
  • 1篇早期发育
  • 1篇早期发育阶段
  • 1篇水泥池
  • 1篇泥鳅养殖
  • 1篇人工繁殖
  • 1篇人工繁殖试验
  • 1篇仔鱼
  • 1篇瓦氏黄颡鱼
  • 1篇消化酶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机能
  • 1篇壳寡糖

机构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昕大洋科...

作者

  • 6篇张海龙
  • 5篇张云龙
  • 4篇樊启学
  • 3篇王凌宇
  • 1篇汪帆
  • 1篇胡伟华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淡水渔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异速生长及核酸、消化酶变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是其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生理、形态学变化剧烈,死亡率极高。研究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可为了解鱼类早期阶段的致死因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苗种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对制定合理的早期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异速生长模式对确定仔鱼的养殖模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鱼类在早期阶段会优先发育与生命活动关系较密切的器官,以期达到较高的早期成活率。RNA/DNA是评价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率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仔稚鱼的生长潜力、营养状况、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确定关键期。研究仔稚鱼消化酶的发生和演变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在个体发育早期的消化生理,有助于选择适口饵料和制定投喂策略。因此,本文综述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异速生长模式、核酸及蛋白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消化酶的发生和变化,为鱼类早期阶段健康养殖的发展提供依据。
张云龙张海龙王凌宇顾贝易樊启学
关键词:异速生长核酸消化酶
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被引量:4
2017年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养殖品种,其不仅营养价值可观[1,2],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3-4],所以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养殖效益非常可观。我国传统养殖的泥鳅包括了泥鳅(俗称青鳅)和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分属花鳅亚科中的泥鳅属和副泥鳅属。造成泥鳅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其本身品质较高外,还由于泥鳅养殖业产业链的不完善。
张海龙张云龙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传统养殖泥鳅养殖水泥池
蛇鮈人工繁殖试验及其仔鱼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2014-2016年在湖北省黄冈市赤东湖渔场对210尾湖泊野生蛇鮈(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并对0~20日龄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可促使成熟的雌性亲鱼产卵。产卵量为38.96万粒,孵出鱼苗13.5万尾,平均催产率、平均受精率、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5.0%、64.85%、55.15%。蛇鮈仔鱼的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全长生长分为2个阶段,由慢速生长到快速生长的转折点为10日龄。头长、尾长、吻长均表现为正异速生长,而躯干长、胸鳍长表现为负异速生长。眼径的生长在4日龄时出现拐点,由等速生长转变为负异速生长。
张海龙樊启学张云龙吴巧婉汪帆邵韦涵胡伟华
关键词:人工繁殖孵化仔鱼异速生长
氨和空气暴露对大鳞副泥鳅组织中谷氨酰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为研究氨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体重18~25 g)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其暴露于30 mmol/L NH_4Cl溶液和空气中0 h,6 h,12 h,24 h,48 h,72 h,以研究体外和体内氨对其体组织中谷氨酰胺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氨和空气暴露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谷氨酰胺含量有明显累积的趋势,脑、肝脏和肠道组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显著上升。氨和空气暴露显著影响大鳞副泥鳅脑和肠道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但对肝脏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并没有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可通过体组织中累积谷氨酰胺来应对体外或体内氨浓度的上升,氨暴露和空气暴露可刺激体内谷氨酰胺的合成,将氨转化为无毒性的谷氨酰胺。肠道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上升,可能在鱼类应对氨氮毒性中,肠道谷氨酸脱氢酶比谷氨酰胺合成酶有更重要的作用。而大鳞副泥鳅肝脏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并不受氨和空气暴露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肝脏组织中转氨酶催化生成了足量的谷氨酸。
张云龙张海龙王凌宇顾贝易樊启学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谷氨酰胺
氨氮对鱼类毒性的影响因子及气呼吸型鱼类耐氨策略被引量:28
2017年
氨氮广泛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在氨氮过高的养殖环境下可能会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从生态、环境及养殖效益角度来看,研究氨氮对鱼类的毒性以及鱼类应对环境或体内高氨浓度的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某些鱼类具有其特殊的策略来降低氨毒性,使得这些种类能适应极高的环境或体内氨浓度。这些耐氨策略主要为(1)合成谷氨酰胺、(2)合成尿素排出、(3)增强机体排泄、(4)Rh蛋白促进氨解毒、(5)降低周围环境pH、(6)NH_3挥发和体表碱化、(7)降低体内氨生成、(8)特定氨基酸代谢生成丙氨酸、(9)组织高氨耐受性。鱼类的氨耐受策略较多而且是可变的,主要受特定种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影响。文章综述了氨氮对鱼类的毒性机理以及鱼类的应对策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张云龙张海龙王凌宇顾贝易樊启学
关键词:氨氮
壳寡糖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生长性能与免疫机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Tachysurus fulvidraco♀×Tachysurus vachelli♂)生长性能、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分4组,壳寡糖有效剂量分别以0、40、80和120 mg/kg添加到饲料中,为期56d。结果显示:120 mg/kg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壳寡糖剂量增大,蛋白质效率(PER)变化趋势与FCR相反。同时,各剂量壳寡糖均能显著提高白细胞吞噬指数(PI,P<0.05);淋巴细胞转化率(LTR)随壳寡糖剂量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剂量达80 mg/kg后保持稳定(P>0.05);高剂量试验组(80和120 mg/kg)溶菌酶活力和IgM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40 mg/kg)和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升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系数,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及淋巴细胞转化,并能提高体液免疫水平,建议有效剂量为80-120 mg/kg。
李明波沈凡崔庆奎齐飘飘王银海张海龙丁运敏沈志刚
关键词:壳寡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