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
- 作品数:13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红素氧合酶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明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及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及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就诊的NAFLD患者,联合采用超声检查及肝脏弹性成像分析,筛选NAFLD患者,并设立健康对照组,同步收集纳入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肝脏生物化学检测结果,留取血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HO-1水平。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AFLD发病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AFLD发生及进展相关指标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NAFLD328例,健康对照113例,NAFLD组据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结果,分为肝脏酶学指标正常组148例和异常组180例,血浆HO-1水平随NAFLD发病及进展依次递增,健康对照组、肝脏酶学指标正常组、肝脏酶学指标异常组依次为(9.09±2.19)ng/ml、(14.38±2.63)ng/ml、(17.0±3.30)ng/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AFLD合并代谢紊乱患者的血浆HO-1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为(9.83±3.21)ng/ml,低于合并1项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13.59±3.72)ng/ml;均低于合并2项以上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16.09±3.41)ng/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1水平分析结果显示,随HO-1水平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甘油三酯随之升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NAFLD组白细胞计数为(6.79±1.62)×10^9/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68±1.36)×10^9/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O-1水平、血清TC及体质量指数为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血浆HO-1水平、血清TG及空腹血糖为影响NAFL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O-1水平可预测NAFLD�
- 苑喜微李冬冬刘领弟张莹赵文崔璐瑶杨杨南月敏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子标志物血红素氧合酶1
- PTEN在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益气活血方对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原物基因(PTEN)在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阐明益气活血方调节PTEN阻止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7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其中肝纤维化组以CCl_4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益气活血方组在CCl_4造模同时自拟以黄芪、丹参、云苓等中药为主的益气活血方进行干预实验;对照组以橄榄油腹腔注射。HE染色、Masson染色及胶原(Col1A1和Col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肝纤维化及胶原沉积程度;qRT-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TEN及其下游基因AKT、mTOR及p70S6K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可见窦周纤维化、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胶原沉积、纤维间隔形成,伴随促肝纤维化基因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TEN表达下调,而PTEN下游信号因子AKT、mTOR、p70S6K mRNA及磷酸化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应用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肝纤维化显著改善,PTEN表达较肝纤维化组明显增加(P<0.0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值均<0.05),AKT、mTOR及p70S6K的mRNA及磷酸化蛋白表达较肝纤维化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PTEN及其下游信号因子的表达,阻止及逆转肝纤维化。
- 牛学敏王宝玉王洋赵文付娜赵素贤杜静华王荣琦张玉果南月敏
- 关键词:PTEN益气活血
- Fibrotouch联合GPRI评估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 目的比较几种现有无创模型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评价GPRI联合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在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并...
- 赵文
- 关键词:肝纤维化
- 文献传递
- 血浆GP73联合肝脏硬度检测诊断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浆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联合肝脏硬度测定(LSM)诊断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另选择健康人56例,使用Fibrotouch检测LS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GP73水平。对肝病患者行肝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P73、LSM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在本组196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 1期45例(23.0%),S 2期50例(25.5%),S 3期49例(25.0%)和S 4期52例(26.5%),其中≥S 2期者151例(77.0%),≥S 3期者101例(51.5%);S 1、S 2、S 3和S 4期患者血浆GP73水平分别为(118.1±30.6)ng/ml、(135.8±39.7)ng/ml、(175.8±54.8)ng/ml和(228.7±74.6)ng/ml,LSM分别为(6.1±1.8)kpa、(10.1±2.2)kpa、(15.3±4.5)kpa和(23.0±9.4)kpa,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为(94.0±19.4)ng/ml和(5.4±2.0)kpa,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P73诊断肝纤维化≥S 2、≥S 3和S 4的截断点分别为127.7 ng/ml、142.5 ng/ml和155.6 ng/ml,LSM诊断的截断点分别为8.8 kPa、12.6 kPa和17.9 kPa,两者联合诊断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95%CI:0.875~0.948)、0.954(95%CI:0.920~0.977)和0.950(95%CI:0.914~0.973),其灵敏度分别为71.5%、86.1%和88.5%,其特异度分别为94.6%、95.1%和89.1%,准确性分别为96.8%、92.3%和90.7%。结论应用血浆GP73联合LSM诊断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 崔璐瑶苑喜微刘领弟张莹赵文赵丹丹杨杨南月敏
-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纤维化高尔基体蛋白73
- 血红素加氧酶1及HAP模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明确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及其病理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1例,健康对照组57例。同步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常规及血清生物化学检测结果;血浆HO-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依据肝活检、肝硬度值(LSM)进行肝纤维化(SI~4)分期。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对比分析HO-1、新建模型及FIB-4、APRI诊断肝纤维化分期效能。结果CHB患者血浆HO-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10.11(7.08~13.12)ng/ml、6.71(5.56~8.45)ng/ml,P<0.001。肝纤维化S1、S2、S3、S4期依次为37、38、38、98例,血浆HO-1水平依次为(6.91±2.80)ng/ml、(8.24±2.44)ng/ml、(9.96±3.46)ng/ml、(12.65±3.70)ng/ml,P<0.001。HO-1、白蛋白、血小板(PLT)为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HAP模型,HAP、FIB-4及APRI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S2为84.62%、72.35%、81.18%和83.78%、81.08%、67.57%;≥S3依次为80.15%、82.09%、85.82%和88.64%、76.19%、60.32%;S4为90.82%、82.29%、86.46%和74.37%、65.77%、48.65%。结论血浆HO-1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HAP诊断模型可较FIB-4、APRI更准确反映肝纤维化进程,指导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
- 薛宁宁苑喜微赵文汤玉会张潇潇王一奇赵丹丹南月敏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红素加氧酶1
- 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直接抗病毒药物为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抗病毒治疗药物,根据药物代谢特点,不建议经肝脏代谢的NS3/4A蛋白酶抑制剂类直接抗病毒药物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NS5B、NS5A抑制剂对CYP450酶系无明显影响,近年指南推荐以索磷布韦为基础方案,包括泛基因型方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1,4,5,6型特异性方案索磷布韦/来迪派韦24周或上述方案联合利巴韦林12周,12/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达88%~100%,42%~53%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改善。等待肝移植患者中经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约15.5%~49%暂时不需肝移植,索磷布韦/来迪派韦、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患者10.3%~19.2%免于肝移植。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为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 南月敏刘领弟赵文崔璐瑞
-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
- 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学、抗菌药物优选方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科肝硬化患者324例资料,其中合并细菌性肺炎217例,对比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影响抗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抗菌疗效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所建模型与Child-Turcorto-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模型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慢性HBV及HCV感染为肝硬化主要病因,其次为隐源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为细菌性肺炎易感因素。随着感染的发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前3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达50.0%,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为27.8%。抗菌治疗以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效果为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降钙素原、白蛋白与抗菌效果显著相关,依此建立PAA模型,并与Child-Turcorto-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模型对比疗效预测效能,证实PAA敏感度为94.12% ,特异度为93.62%,显著高于其他模型。结论: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柏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亦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老年、糖尿病及应用激素等患者易继发真菌感染,以年龄、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建立的PAA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抗菌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 张潇潇杨杨赵文崔璐瑶王一奇南月敏
- 关键词:肝硬化肺炎细菌性
- PTEN在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益气活血方对其影响
- 研究目的和背景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原物基因(PTEN)可负性调控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在纤维化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PTEN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作用,进一步阐明益...
- 牛学敏王宝玉王洋赵文付娜赵素贤杜静华王荣琦张玉果南月敏
-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益气活血方PTEN信号通路
- 文献传递
- 超声衰减参数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评估超声衰减参数(UAP)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影响UAP检测值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并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存在肝脏脂肪变性的慢性肝病患者130例,应用iLivTouch检测UAP以及肝脏硬度(LSM);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外周血小板(PLT)计数。以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为依据,分析UAP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UAP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准确性及特异性,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影响UAP值的相关因素。结果经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1级43例,F2级47例,F3级32例,F4级8例;UAP与BMI(r=0.363,P<0.001)、UAP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r=0.380,P<0.001)呈正相关。BMI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为UA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UAP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2、F≥3和F=4的截断点分别为276 dB/m、288 dB/m、293 dB/m,其敏感度分别为0.379、0.500、0.750,特异度分别为0.930、0.922、0.836。结论超声衰减参数不仅可以明确慢性肝病患者是否存在肝脏脂肪变性,还可以较好地评估其肝脏脂肪变性程度。
- 乔杰赵文杜静华张思雨王荣琦南月敏
- 关键词:肝脂肪变性体质量指数
- 益气活血方调节自噬及逆转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明自拟益气活血方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中调节肝脏自噬及阻止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3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以益气活血方和扶正化瘀复方冲剂灌胃进行干预实验,以正常饮食设立对照组。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α1链(CollAl)蛋白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0t-SMA、CollAl、自噬蛋白7(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泛素结合蛋白(p62)mRNA及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66.8±10.42)U/L、(122.6±16.65)U/L,扶正化瘀复方组大鼠分别为(73.2±10.33)U/L,(125.4±16.92)U/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的(106.80±18.24)U/L、(278.4±66.14)U/L,F值分别为31.672和25.539,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肝纤维组织增生病理分级为S5.64±0.22,与益气活血方组和扶正化瘀复方组的s3.70±0.35,s3.90d-0.34比较,F=362.18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和扶正化瘀复方组肝纤维化相关基因α-SMA、CollAl及肝脏自噬相关基因Atg7、LC3B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减低,而泛素结合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妒值均〈0.05),尤以益气活血方组效果明显。结论益气活血方和扶正化瘀复方均可通过调节肝脏细胞自噬,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沉积,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
- 王宝玉赵文牛学敏杜静华付娜赵素贤王洋王荣琦张玉果南月敏
-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硬化自噬益气活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