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丽宁
-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论新时代劳动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被引量:2
- 2021年
-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载体与基本途径,支持系统作为联结劳动教育各要素的枢纽,对劳动教育各主体协同育人目的的达成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的相互支持与融合不够,导致劳动教育效果不佳。基于此,结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与学生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支持系统,优化社会劳动教育的多样功能,实现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化战略,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奠基作用,唤醒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主体意识,形成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新格局。
- 黄如艳成丽宁
- 关键词:劳动教育
-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成就与展望被引量:2
- 2021年
-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即"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初步探索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形成期""‘文革’时期—发展停滞期""全面改革—恢复发展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特色发展期"。百年来,民族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族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民族高等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民族高等教育保障机制逐渐健全;民族高校科研工作稳步开展;民族与非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展望未来,民族高等教育要加快内涵式发展;加强民族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就业引导;推动民族高等教育终身化。
- 成丽宁于月
-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主题演化趋势被引量:1
- 2019年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以"复苏与发展"为中心的启动阶段、以"改革与提质"为中心的探索阶段和以"内涵式发展"为中心的深化阶段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系列问题:研究成果层次低、质量不高,研究主题相对封闭滞后、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和学科性等。为此,在未来发展空间拓展上,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需仔细斟酌每个社会阶段的发展需求和热点问题,当前可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双一流"建设、精准扶贫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拓展和把握,凸显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前瞻性和时代性。
- 成丽宁苏德阿木古楞
-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题
- 蒙古族传统教育的当代审视
- 2019年
- 对蒙古族传统教育予以当代审视,不仅是发展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模范自治区"成因的"教育解密"。蒙古族传统教育以其理性实用的教育理念、培养英雄的教育目的、倡导实践砥砺的教育方法、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等教育精粹,而彰显出"草原性""融合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质,并在助力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革新跟进、主体能动、开放自觉和特色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继蒙古族传统教育精粹,需要从呈现底色与规律、开展审视与扬弃、预设价值与模式、推进承继与革新、实施评价与省思等维度予以展开。
- 江涛苏德成丽宁
- 关键词:蒙古族当代审视
- 以“高线”引领师德师风建设被引量:2
- 2020年
- 文章首先分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师德师风的基本内涵,最后提出了以"高线"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举措,包括要加强政策、文件的宣传解读;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形式等。
- 成丽宁
- 关键词:高线师德师风教育形式
-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经验、问题及对策——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全球化和国内社会转型的到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也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双语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的转型,从而形成双语教育的现代"范式",是双语教育的理论需求,也是实现其质量和内涵解读的要求。内蒙古双语教育取得的经验表明:民族教育政策落实到位、办学条件和助学体系的改善与完善及管理的规范性始终是双语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社会、观念等因素,内蒙古双语教育的发展仍面临诸如对双语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问题、课程设置合理性问题、蒙古语言文字学习环境的荒漠化倾向问题等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 成丽宁苏德
-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双语教育
- 藏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青海某藏民族聚居地区学校为例
- 在国家政策的保证和课程专家的引导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化,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课改浪潮中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然而,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舶来品如何才能在藏民族聚居地区学校生根发芽,如何与藏民族聚居地...
- 成丽宁
- 关键词:民族地区藏族文化校本课程
- “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被引量:3
- 2017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物证和优秀文化的根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重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地区作为重要的人文优势集中区域,加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是民心工程,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文化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工作。教育始终能够以不同的机制和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自己的功能。近年来,中国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然而,当下时代,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体系仍未建成,还需我们继续探寻与实践。
- 成丽宁陈明思
- 关键词: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模型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实现"十四五"时期民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2035年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有其自身的本质内涵、独特属性和构成要素。结合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际状况和民族地区学生个性特点,阐释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双语言、双元文化、文化与教学深度统整的本质内涵以及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复杂性、角色多重性、教育对象多民族性、教育过程多元性的基本特征。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尝试构建以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构成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模型,并从相应的4个维度提出了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以期为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成丽宁李晓华
- 关键词:民族地区
-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本特征、时代呼声与实践模式被引量:13
- 2020年
-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不同国别、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深度梳理和分析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维度,从理念、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提炼出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合性、贯通性和融合性特征,即将文化主体、文化本体和文化差异的整合理念;将语言、文化和社会信息贯通驾驭的知识基础;将语言基础、文化适应和交际实践融合的实践能力。从文化自信与文化交融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时代呼声,不仅有助于实现民族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文基础,而且能更好地探寻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困境。为突破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理念淡薄、跨文化知识匮乏、跨文化能力难以形成等困境,结合"一带一路"教育外交的具体实践,从认识层面整合、组织层面革新、政府层面扶持来建构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模式。
- 张春海张春海
- 关键词:民族院校跨文化交际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