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青松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颈椎
  • 1篇胸腰椎
  • 1篇压缩骨折
  • 1篇哑铃形
  • 1篇哑铃形肿瘤
  • 1篇腰椎
  • 1篇愈合
  • 1篇愈合不良
  • 1篇预后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韧带
  • 1篇韧带骨化
  • 1篇融合术
  • 1篇融合术后
  • 1篇入路
  • 1篇入路选择
  • 1篇射线
  • 1篇手术入路

机构

  • 6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亚楠
  • 6篇李青松
  • 5篇王琪
  • 2篇孟令志
  • 2篇项良碧
  • 2篇郭明明
  • 1篇刘军
  • 1篇朴美慧
  • 1篇于海龙
  • 1篇马俊雄
  • 1篇李卓
  • 1篇赵阳阳

传媒

  • 5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椎间骨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愈合的影响
2017年
目的分析椎间骨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部分胸腰椎椎体上终板骨折的患者170例,将其中行保守治疗3个月后仍表现为椎体上终板骨皮质不连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保守治疗3个月后伤椎愈合良好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伤后3周内伤椎周围骨桥的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布在T_9~T_(10)、T_(10)~T_(11)及T_(11)~T_(12)节段的椎间骨桥数量及伤椎上方第2个椎间隙骨桥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存在较大的伤椎楔形角。结论新发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方第2个椎间隙存在完整骨桥时或者矢状位伤椎楔形角度大于14.2°时,采取保守治疗可能增加伤椎不愈合的风险,采取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干预,应慎重选择。
李青松王亚楠孟令志朴美慧马俊雄刘军项良碧王琪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愈合不良
3D打印在颈椎哑铃形肿瘤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颈椎哑铃形肿瘤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17例颈椎哑铃形肿瘤且制作3D打印模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结合或不结合3D打印为每位患者选择手术入路,结合3D打印且最多外科医师选择的手术入路作为最终的手术入路。17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行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结果结合术前3D打印模型制定的手术入路,所有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前不结合3D打印模型,3名外科医师均选择同一手术入路8例患者,2名外科医师选择同一手术入路9例患者,对比结合与不结合3D打印模型的手术入路,3名外科医师共改变手术入路13次,改变手术入路5例患者,包括2例后方入路改为侧方入路,2例侧方入路改为后方入路,1例侧方入路改为前方入路。最后行后方入路手术患者11例,前方入路手术患者1例,侧方入路手术患者3例,枕后远侧入路2例。讨论结合3D打印技术重建颈椎哑铃形肿瘤,能够将局部解剖结构以数字化方式重建打印,对于肿瘤形态、肿瘤与椎体、肿瘤与椎间孔、肿瘤与血管间的关系显示效果优秀。3D打印技术帮助术者精确、直观地了解术区情况,选择优势手术入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尤其是对于复杂肿瘤和血管异常走行显示效果优异。
王亚楠谢梦琦郭明明李青松孟令志郭龙生吴俊王琪
关键词:颈椎3D打印哑铃形肿瘤手术入路
环形减压结合骨水泥填充隔离治疗脊柱转移瘤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脊柱360°环形减压结合骨水泥填充隔离、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行脊柱360°环形减压结合骨水泥填充隔离、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4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卡氏评分(KPS)评估功能状态,应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显示,未再次出现原节段神经症状,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0.57±0.79)分,KPS评分为(72.61±19.12)分,两项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改善率为(91.09±13.73)%,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80%。结论环形减压结合骨水泥填充隔离治疗脊柱转移瘤可以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及神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术后于原节段再次出现神经症状。
王亚楠李青松谢梦琦王琪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脊髓减压骨水泥
Zero-p与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与吞咽困难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后椎前软组织肿胀与吞咽困难的关联,比较分析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和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其中25例患者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Zero-p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治疗(Cage组);通过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椎前软组织的宽度,根据肿胀程度,将患者分为肿胀组(24例)和非肿胀组(3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比较Zero-p组和Cage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肿胀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8%,高于非肿胀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平均为6.22 mm,低于Cage组的9.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12.0%,低于Cage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ACDF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也较高。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较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
李青松王亚楠王亚楠王琪王琪
关键词:吞咽困难椎间融合术
结合K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结合K线(颈椎侧位X线片上C_2及C_7椎管中点的连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纵韧带骨化与K线的位置关系,患者被分为K线(+)组及K线(-)组。后纵韧带骨化病灶未超过K线称为K线(+),反之,后纵韧带骨化病灶越过K线称为K线(-)。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并计算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后纵韧带骨化的侵占率(occupation ratio,OOR),颈椎生理曲度(cervical lordotic angles,CLA)和颈椎前凸值(cervical lordotic value,CLV)。评估不同的K线分组中,CLV>0组和CLV≤0组之间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联系。结果:K线(+)组和K线(-)组患者的术前CLA分别为(14.7±9.6)°和(-6.4°±9.5)(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14.0±8.0)°和(-1.4±10.4)°(P<0.05);术前JOA评分分别为10.9±3.2和11.2±2.5(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14.2±1.8和12.6±2.2(P<0.05),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分别为(54.7±17.6)%和(25.5±15.7)%(P<0.05)。K线(+)组中,术后3个月CLV>0组的患者29例,其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52.3±17.2)%,术后3个月CLV≤0组的患者4例,其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为(72.2±7.8)%,术后3个月CLV≤0组患者JOA改善率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CLV>0组(P<0.05)。结论:无论患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分类为K线(+)或K线(-),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尤其K线(+)组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K线(+)组患者术后3个月CLV>0时,其JOA改善率较CLV≤0的患者差。
王亚楠谢梦琦轩安武郭明明李青松马飞王琪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K线颈椎活动度
X射线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胸腰椎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差异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术中X射线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胸腰椎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97例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胸腰椎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本院Artis-Zeego复合手术室内在Artis-Zeego机器人引导下完成经皮椎体穿刺活检术。胸椎椎体穿刺活检患者46例作为T组,其中将X射线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25例分为T-x组,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21例分为T-ct组;腰椎椎体穿刺活检患者共51例作为L组,其中将X射线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24例分为L-x组,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27例分为L-ct组;所有患者分别在X射线或CT监视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部麻醉下经椎弓根途径取脊柱占位性病变骨质适量,通过变换工作通道方向或用不同直径的骨活检针进行多向多点取材,将钻取标本立即置于10%的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送病理检查及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穿刺活检的成功率与诊断准确率以及穿刺活检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 T-x组5例患者由于术中X射线监视困难未成功取材,转为CT引导下成功取材,穿刺成功率80.0%(20/25),穿刺成功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病理检验未能明确诊断,T-x组患者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70%(14/20);T-ct组穿刺成功率100%,明显高于T-x组(P<0.05);T-ct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病理检验未能明确诊断,其总的诊断准确率88.5%(23/26),明显高于T-x组(P<0.05)。L-x组患者有1例因术中疼痛,无法配合被迫终止穿刺,穿刺成功率95.8%(23/24),L-ct组患者穿刺活检均成功取材,穿刺成功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x组有2例患者未能明确诊断,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7.5%(21/23),L-ct组有1例患者病理检验未能明确诊断,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6.3%(26/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T-x组1例患者术中疼痛不能耐
轩安武王亚楠李青松谢雁春李卓赵阳阳于海龙
关键词:经皮穿刺活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